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景德鎮發展旅遊業的優勢

景德鎮發展旅遊業的優勢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27 02:31:54

景德鎮發展旅遊業的優勢(景德鎮瑤裡全域旅遊美了鄉村富了百姓)1

瑤裡古鎮,綠水映青山,美不勝收。 (記者 程萬海 攝)

瓷都信息港訊(記者 高震麟 程萬海)驅車行駛在浮梁縣景瑤公路瑤裡段,從東埠古街到皖贛交界的虎頭崗,30公裡的路程,一路遠山含黛,滿目蒼翠,令人賞心悅目。綠樹掩映中的徽派民居,粉牆黛瓦若隐若現,更是美不勝收。

行走在瑤裡,既有青山綠水,又有古樸鄉村,亦有厚重的人文曆史景觀。随便走進哪個村莊,不僅能欣賞到美麗的鄉村風景,還能吃到可口的農家飯菜,也能住上舒适的民宿,買到喜愛的旅遊産品,讓遊客盡興而來,滿意而歸。

住在深山的瑤裡人,就這樣守着家鄉的青山綠水,日子越過越紅火。而這,僅僅是瑤裡鎮玩轉“旅遊 ”,旅遊從景點模式向全域旅遊模式轉變的一個小小縮影。

看山望水寄鄉愁

沐浴着冬日暖陽,記者來到東埠村,站在東河之畔,極目遠眺,高嶺山層林盡染、疊翠流金,東河水清澈透亮、碧波蕩漾,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築沿河而建,一律吊腳高懸、馬頭高翹,粉牆黛瓦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宛若一幅唯美的山水畫卷。

漫步東埠古街,腳下三米多寬的青石闆路,早已被磨得泛出陶瓷一般的光澤,唯有歲月留下的車轍清晰可見,仿佛向世人述說着往昔的繁華。

東埠,一座因瓷而生、因瓷而興的古村,一條瓷土運輸造就的古街,是古代啟運高嶺土的大碼頭和集散地,被譽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源頭”。東埠古街,分為上街、中街和下街,原有上百幢店鋪,鱗次栉比地分布在長達千米的街道兩旁。“上街頭,下街頭,街長不見頭;絲綢緞,糖醋油,店面八百九。”流傳至今的民謠,就是東埠古街曾經商賈繁榮的生動寫照。

昔日的繁榮,早已成為過眼雲煙,隻留下沿街的一幢幢明清古建,所幸大部分都保存完好。

“現在修複後的房子,比我當年嫁過來時還要好!”86歲的戴玉蘭告訴記者,她70年前就嫁到東埠村開小店賣豆腐,從來沒離開過東埠街。

記者發現,戴玉蘭的房子是一幢修葺一新的磚瓦結構明清古建築,分為上下兩層,一樓為臨街店鋪,裝有活動木排門,後門臨河的是通道和三間店面,與其它店鋪的吊腳樓大不一樣。通道上方高懸着一塊碩大的金字牌匾,上書“東埠街”三個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東埠古街上,原本客棧、酒坊、茶館、米店等應有盡有,一間緊挨一間,後門的吊腳樓依河而建,間間相通,戶戶相連。”東埠村委會主任方秋元告訴記者,今年該村争取了619萬元專項資金,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先行修複了東埠古街15幢明清古建築,謀劃發展風情民宿,以期吸引遊客來東埠觀山水、住民宿、賞民俗、憶鄉愁,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鄉愁是青山,早已融入遊子的血脈。鄉愁是綠水,流淌的是遊子的思念。鄉愁更是一種情感,吸引遊子去尋找最能寄托鄉愁的風景。而在瑤裡,卻無需尋覓,到處都是滿滿的鄉愁。

和東埠一樣,瑤裡的村落大多依山傍水,錯落有緻地分布在河流兩岸,随處可見小橋流水人家的鄉村美景,宛如世外桃源,堪稱“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鎮典範。

登高俯瞰瑤裡古鎮,但見象山獅山群峰蒼翠欲滴,瑤河從五股尖深處逶迤而出,數百幢明清古建築犬牙交錯,排列在瑤河兩岸,清一色的徽派建築風格,小橋流水,飛檐翹角,粉牆黛瓦,呈現在記者眼前的是一派江南水鄉的旖旎風光。此時的瑤裡,如同一幅被時光凝固的古樸水墨畫卷,令人心馳神往。

全域旅遊踏征程

瑤裡,位于黃山、廬山、三清山、西遞宏村四大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産中心地帶,是江西省唯一的“中國十大最美鄉愁旅遊目的地小鎮”,素有“瓷之源、茶之鄉、林之海”的美稱,全域森林覆蓋率高達96%,享有“天然氧吧”的美譽。

長期以來,瑤裡鎮幾乎沒有現代工業,經濟發展缺乏強勁動力。如何變工業短闆為發展長闆,把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老百姓的金山銀山,讓千年古鎮重新煥發青春活力,瑤裡鎮黨委政府很是下了一番功夫。

“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搶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機遇,以江西大力實施旅遊強省戰略和景德鎮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契機,把發展旅遊作為強鎮富民的‘一号工程’,将瑤裡整個區域作為旅遊目的地進行整體規劃布局,突出做好治山理水、顯山露水和‘旅遊 ’文章,在打造富裕美麗幸福江西的景德鎮樣本進程中勇當排頭兵。”瑤裡鎮黨委書記汪德勝介紹說,瑤裡按照省市黨代會精神的要求,有效整合瑤裡景區的文化、山水等旅遊資源,主動強生态長闆、補農旅短闆、築文化底闆,打好全域旅遊牌,念好山水生态經,唱好陶瓷文化戲,走好特色發展路,促進生态與文化、生态與旅遊的深度融合,努力将瑤裡建設成為集休閑、度假、觀光、娛樂為一體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名鎮,讓美麗風景變身“美麗經濟”。

為完善旅遊基礎設施,瑤裡鎮投資4000多萬元建設了寺前—白绛嶺旅遊公路,打通了瑤裡至婺源的旅遊快速通道,實現了兩地遊客互動。與此同時,該鎮還把旅遊與古村落保護、美麗鄉村建設、休閑觀光農業結合起來,籌資1000餘萬元紮實推進景瑤線提升改造,将農民房屋統一改建為徽派建築風格,打造了瑤河景觀帶,并實施了高嶺—東埠古村落保護項目,使古村落、古民居得到了有效的修繕和保護。

“美麗經濟”樂悠悠

圍繞“一幅鄉景、一份鄉趣、一縷鄉情”為主題的特色鄉村生态旅遊,瑤裡鎮堅持做好“四季花開”文章,積極推進農旅深度融合,精心打造了景瑤線千畝油菜花海、梅嶺百合花園、新屋下荷花園、南泊麻倉荷花園、南泊向日葵花園,“以花為媒”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打造“一村一景,處處是景”的美麗瑤裡風光,不僅讓食宿一體的農家樂遍地開花,還把瑤裡名優茶、農特産品和傳統手工藝品變成附加值高的旅遊商品推向了市場,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緻富的“香饽饽”。

盛夏時節,新屋下、南泊麻倉荷花競相綻放,各色荷花争奇鬥豔,與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交相輝映,鄉村美景如畫,前來賞荷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

“荷花盛開的時候,荷花園每天都吸引着數千人前來遊玩,景瑤公路兩側停滿了自駕遊的車輛,附近的農家樂生意火爆。”瑤裡鎮鎮長王輝告訴記者,觀賞荷花花期長達兩個多月,給當地農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在全域旅遊模式的激勵下,讓生于斯、長于斯的瑤裡人紛紛投身鄉村生态旅遊。南泊村董樹林創辦的董氏家庭農場,流轉了200畝農田種植向日葵。今年國慶期間,向日葵花盛開,成為景瑤線上一道靓麗的美景,先後吸引了40000多人前來賞花觀景,有力帶動了當地鄉村旅遊餐飲業的發展;汪湖村農民胡瑤國在汪湖生态遊覽區門口經營根雕工藝品、瓷器、古玩、茶葉等旅遊商品,年獲純利20多萬元……

如今的景瑤公路,猶如一條五彩飄帶,将沿線東埠、高嶺、南泊、新屋下、瑤裡古鎮、繞南、梅嶺、汪湖等鄉村旅遊景點串珠成鍊,長達數十公裡的“美麗瑤裡”鄉村旅遊畫廊,像大磁鐵一樣,吸引着越來越多的人把這裡當成“休閑目的地”和“度假後花園”,趨之若鹜。

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全域旅遊正悄然改變着瑤裡的百姓生活,成為瑤裡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助推瑤裡闖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旅遊 ”綠色崛起之路,也收獲了累累碩果:高嶺瑤裡風景名勝區入選全國旅遊扶貧示範項目,梅嶺山莊獲評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五華村榮膺全國生态文化村……

從高嶺瑤裡4A景區一家獨大的景點遊,到如今遍地開花的全域旅遊,一場深刻的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由此産生的蝴蝶效應、雁陣效應,“美麗經濟”在瑤裡風生水起,讓這座有着2000多年曆史的古鎮,在轉型發展中迸發出無限活力!(來源:瓷都信息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