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鄭闆橋畫竹的文學創作過程

鄭闆橋畫竹的文學創作過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0 19:51:28

在古代文人的詩詞作品中,有一個意象是他們特别鐘愛的,那就是牧童。就像唐代大詩人杜牧有“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宋代詩人雷震也有“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那麼古代文人為何對這一意象這般鐘愛呢?

鄭闆橋畫竹的文學創作過程(親手種的竹子被牧童的牛吃了)1

其實古代讀書人對于閑适的田園生活都有一種向往,而牧童身上那種無拘無束騎牛而行,短笛橫吹的形象和他們追求的灑脫自然很是契合。這正像黃庭堅在《牧童詩》中寫的“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算盡不如君”。

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便是一首關于牧童的詩作,不過相比于那些描寫牧童閑适自然的詩,這首詩中的牧童卻很是調皮,讓詩人很是抓狂。下面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小詩。

《山中》

(唐-李涉)

無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隔林呼不應,叫笑如生鹿。

欲報田舍翁,更深不歸屋。

鄭闆橋畫竹的文學創作過程(親手種的竹子被牧童的牛吃了)2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李涉,雖然他的名氣不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這些大詩人,可能現在很多人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但他在唐代還是頗有名氣的。關于他在《唐詩紀事》中有一段很有趣的記載。

李涉當年路過九江時,到了渡口遭遇了一夥劫匪。作為一位讀書人,李涉面對這些歹人自然是有些畏懼。不過那些人并沒有上來直接就行傷天害理之事,而是開口詢問他是誰。李涉的随從搶先答說,這位正是李博士。因為李涉曾經出任太學博士,所以又被人們稱為李博士。那夥劫匪也是聽過李涉的大名的,知道是他後并沒有奪取他的财物,相反隻是讓他題寫了一首詩。憑借詩名讓劫匪望而卻步,可以說李涉這遭遇放眼曆史長河都是獨一份兒的,由此也不難看出他确實是有真才實學。言歸正傳,接下來我們一起回到上面這首小詩。

鄭闆橋畫竹的文學創作過程(親手種的竹子被牧童的牛吃了)3

這首小詩言語簡單直白,通篇都是大白話,說的事也很簡單。詩人本來親手種了一片竹子,竹子本是四君子之一,由此也不難看出詩人是一位志趣高潔的才子。不過調皮的牧童可不管詩人是怎麼樣的人,放牛的時候也不管,還讓牛去吃詩人的竹子。詩人自然是不願見到這樣的情形,于是便隔着老遠向牧童喊話将牛趕遠一點,奈何牧童假裝聽不見,還在那裡調皮叫笑,如同一隻小鹿。這讓詩人幾乎抓狂,想要将這件事告訴牧童父親讓他管教管教自家孩子,但是現在他出外幹活卻還沒有回家。于是詩人在着急無奈,一氣之下便寫了這首妙詩。

鄭闆橋畫竹的文學創作過程(親手種的竹子被牧童的牛吃了)4

細細品讀這首小詩,雖然簡單,但是卻有趣又有水平。全詩卻極有畫面感,尤其是對于牧童調皮的描寫,可以說達到了躍然紙上的藝術效果。讀最後一句原諒更是讓我不厚道地笑了,這結尾的轉折實在是有趣,很像當年我們在學校因為調皮被老師叫家長,結果家長不在一樣。雖然時空轉換,但是這樣的趣味性卻是共通的。

鄭闆橋畫竹的文學創作過程(親手種的竹子被牧童的牛吃了)5

其實李涉早年間也寫過一首關于牧童的詩,其中有兩句“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在這首詩中他将牧童形象不僅寫的朝氣蓬勃,而且還很勇敢機智。這其實就和《山中》的調皮牧童形象有着極大的反差,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反差呢?其實這也和李涉的生平經曆分不開,年輕時他也是有着一腔豪情壯志,想要功名濟世,奈何他生平坎坷。遭遇過多次貶谪,也曾經曆過兵荒馬亂,看遍世情冷暖,經曆了太多的無奈,所以曾經象征美好的牧童變得不那麼美好,出現這種反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過整體上來說,李涉這首詩雖然是生氣寫就,但是也并不讓人對他筆下的牧童産生反感,相反調皮的牧童反倒别有一番趣味。對于這首詩,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