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的神州大地雖然幅員遼闊、地形各異,但卻多以山地丘陵為主,可以說在中國最不缺的就是高峰峻嶺了。然而在那麼多的山脈中,為什麼隻有秦嶺敢稱為“中華龍脈”?它究竟有哪些特别之處呢?
不同的理解下,秦嶺有着不同的意義劃分。從狹義上來說,東起灞河、以丹江河谷為界,一路往西延伸到嘉陵江的山地,就是秦嶺,範圍在陝西省南部與渭河、漢江之間。但我們平常所說的巍峨秦嶺指的基本都是廣義層面上的,一般而言都是西起昆侖、東至大别山,途徑隴南和陝西,橫貫中國東部的中部地區,按照東西走向綿延1600多千米的狹長山脈。
按照地理中的風水學來說,龍是山的脈絡、山上的土地就等同于龍肉、石頭便是龍骨、花草樹木自然就是龍的毛發。而據典籍記載,“中華龍脈”的源頭應是萬山之祖昆侖山,而昆侖山脈以東的餘脈延伸之處正好是秦嶺山脈南支的西段,這麼說秦嶺确實跟昆侖山之間存在很大的聯系,甚至還有人認為古時的秦嶺就是昆侖,這也是秦嶺作為“中華龍脈”的一大佐證。
其實相對于這種無憑無據的言論,秦嶺能被稱為“中華龍脈”的主要原因還是從曆史意義和地理意義兩個方面來論述。我們都知道中華文明起源于黃河流域,而黃河流域的最大支流渭河就是由秦嶺北坡的衆多小河流彙聚而成,所以嚴格來說中國古代的絢爛文明是誕生在秦嶺腳下的。秦嶺最早的名字是南山和終南山,直到《史記》裡司馬遷的那句“秦嶺,天下之大阻”出現後,這片“中華龍脈”才有了流傳後世的名謂。
秦嶺不僅見證了中華文明的誕生,還伴随着兩千多年的朝代更叠,在封建王朝的興衰變換中添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先後有西周、秦漢、魏晉等等13個王朝在此建都,不為别的,就是因為秦嶺那天然的地理優勢所形成的軍事屏障,前有層巒峭壁抵禦外敵、後有農田土壤自給自足,退可守,進可攻,自古以來就是易守難攻的福地。
再加上子午道、傥駱道、褒斜道、陳倉道這4條穿越秦嶺的通道,和大巴山的4條通道,一起構成了古代穿越川陝的主要通道。所以就連秦始皇都說“秦為天下之脊,南山為秦之脊背”,死後還要把自己的皇陵安置在骊山,依偎在秦嶺的懷抱,如同一直掌握着天下龍脈一般。
這麼說來,相較于曆史意義,秦嶺的地理優勢更甚。秦嶺山脈主脊海拔在2000-2800米之間,最高海拔為中西南端的太白山峰,這個高度說高不高、說低也不低,因為它正好能在夏天阻擋濕潤海風進入北邊,也可以在冬天阻擋寒潮前往南方。
不僅如此,秦嶺還是一月份0度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通過地,所以從秦嶺到淮河這條線隔開的南北地區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農業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差異,長江、黃河兩大水系也因此形成。如此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也是秦嶺敢稱為“中華龍脈”的主要因素。
除此之外,秦嶺還有着豐富的植物、礦物和動物資源,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種庫”之美譽。秦嶺的被子植物中木本植物約有70科、210屬、1000多種,中草藥種類更是達到了1119種之多,是全國有名的“天然藥庫”;而秦嶺的秦巴山地區有着極高的礦産資源含量,金、銀、煤、釩應有盡有,鉀長石儲量更是位居全國第一、世界第二。開采出來的大量非金屬礦和建材石料,也為我國的冶金和建材工業提供了富足的後備資源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秦嶺現設有太白山和佛坪兩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光各類珍惜動。就有30多種,且南北還有差别,除了金絲猴、羚牛等珍稀品種外,我們可愛的國寶大熊貓也遍布在秦嶺的自然保護區中,生活在這裡的大熊貓們更加自由,相比人工喂養的大熊貓多了一分靈性,這完全仰仗于秦嶺這個自然寶庫。
在人類文明盛行的今天,能保留下見證了時代衰亡并兼具各種地理優勢的鬼斧神工實屬不易,更别說秦嶺一直作為父親山為華夏兒女遮風擋雨了幾千年。總之,不管用何種華麗的辭藻都沒法形容秦嶺的存在對中國真正的意義,“中華龍脈”這個稱号,秦嶺當之無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