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鬼邀您閱前思考
如何在“時不我待”和“欲速則不達”之間尋求最佳平衡和最大公約數?這個“融合大題”太難了。
2022年的春風,如約打在臉上,明媚又略帶憂傷。
明媚的是:快遞江湖這條賽道熱度不減。前段時間,國家郵政局公布了2月郵政行業運行情況。從整體來看,“快遞春運月”的戰報可圈可點,量增49.7%,收增27.4%,重回高增長模式。
憂傷的是:行業洗牌和出清的步伐并沒有半點停下的意思,反而在提速。德邦快遞和京東物流終于坐實和官宣了傳言已久的“戰略合作”,曾經的“零擔之王”也難逃易主求生的命運,個中原因和滋味,讓人感慨又唏噓。
市場在變,增量放緩,存量的競争勢必越來越激烈,而且多為“此消彼長”的肉搏戰,人人都想從中分得一杯羹。沒有分到的,虎視眈眈,變着法往裡擠;已經分到的,也不遺餘力地“露出獠牙”不讓别人湊進來。
1、一組“有故事”的數據前幾天,A股的四大上市快遞——順豐、圓通、申通、韻達分别發布了今年2月的經營簡報。因為2月恰逢春節,所以也被稱之為“春運月”。需要指出的是,“春運月”的快遞數據,因為疊加了放假、調價、應急保障等諸多非常态因素,通常都頗具看點。
我們先看來下今年“春運月”裡A股四大快遞的具體表現:
順豐物流業務營業收入98.49億元,同比降3.36%;業務量6.38億票,同比降8.33%。
圓通快遞産品收入25.77億元,同比增長87.05%;業務完成量9.67億票,同比增長82.83%。
韻達快遞服務業務收入28.50億元,同比增長88.12%;完成業務量12.16億票,同比增長73.47%。
申通快遞服務業務收入18.69億元,同比增長76.29%;完成業務量7.23億票,同比增長85.59%。
把這個數據表現與往年的“春運月”相比,細心的老鐵肯定看出了其中的“異常”——作為“春運月”絕對主力軍的順豐,業務量竟然出現下滑;而通常被默認為躺平的通達,業務量全部爆發,同比增速均超過70%!
實際上,把數據周期拉長,算上1月的,即今年1-2月的整體表現,亦然。其中,順豐1-2月的業務量增速為1.6%,同期的韻達、圓通和申通業務量增速分别是31%、28%、39%。
這就有意思了。
究其原因,國信交運分析師在點評快遞2月數據的時表示,順豐業務量增速下滑,主要原因是其“主動收縮業務,控制成本”。申通、圓通、韻達業務量大幅增長,除了集體受益于行業增速回暖外,另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極兔整合百世導緻業務量外溢。
如此分析,并非沒有道理。
實際上,根據老鬼齋裡相關群友的反饋,百世快遞被極兔收購後,确實有相當一部分客戶外流到通達,除了已有數據佐證的申通、圓通和韻達,中通也“吃”掉不少。
百世快遞“跌倒”,三通一達“吃飽”?不必大驚小怪。因為類似的情景和故事一點都不稀奇。在這樣的“輪回”中,不是說收購方不夠努力和周全,而是伴随着收購後的團隊磨合、業務交割、網絡調整等,必然會有同行或第三者“趁火打劫”。
2、曾經的“此伏彼起”縱觀快遞江湖,被“打劫”過的又豈止是極兔(百世快遞)?
此前,老鬼多次跟大家聊過同一個話題:一家快遞公司的倒下或退出,往往會成就另一家快遞網絡的崛起。因為當一家快遞将要崩盤的時候,他的同行們,不論是對手,還是夥伴,凡是有“野心”做大的,都會趁機做三件事:
一是“挖人才”,尤以高管最為搶手。要知道,快遞江湖打打殺殺幾十年,具有豐富實戰經驗和管理能力的高管其實就那麼幾個,有着操盤全網經曆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二是“搶網點”,尤其是優質的加盟網點。優秀的管理人員不常有,有實力有資源的加盟商更加稀缺。因為這些網點大多深耕一地,積累了穩定的客戶關系和貨源。
三是“撬客戶”,當一家網絡出現問題,尤其是瀕臨解體的時候,同行們都會趁機各自己的方式,竭盡所能去拉攏和搶奪客戶資源,畢竟有客戶就意味着業務增量,此時不搶更待何時?
君不見,曾經的快捷快遞被傳出“将要不行”的時候,彼時正在起網中的中通快運和韻達運紛紛前來“挖牆腳”,借機拉攏快捷的優質網點;
君不見,曾經的國通快遞被爆出“全網不通”之前,消息靈通和嗅覺敏感的同行們,早已下手暗切國通的客戶、接盤國通的相關優質資産等;
君不見,行将消逝的速爾快遞在傳出“資金危機、網絡危機”的時候,龍邦快運(彙森速運前身)、加運美、壹米滴答和優速快遞等,不約而同地向其各大區的加盟商抛出橄榄枝,一場網點争奪大戰史無前例地在快遞江湖上演;
……
此情此景,像極了一個個“此消彼長”“彼伏彼起”的輪回。
一将功成萬骨枯,快遞江湖兜兜轉轉這麼多年,處事久了你會發現,總有一些熟悉的面孔。唯一所不同的,就是換了一塊招牌或門戶。職業經理人也罷,加盟商也好,對他們而言,生活再苟且,也還是要堅持走下去。
市場從來不相信眼淚,商戰更是如此。在叢林法則下,你不出手,就會被别人(競争對手)搶得先機。站在這個角度,百世快遞的市場被蠶食也在情理之中。
3、1 1如何大于2?相愛容易,相處難。前幾天老鬼曾寫文章專門來讨論并購案中1 1如何大于2這個難題。尤其是在“大魚吃大魚”的新競争格局下,并購之後的融合更為重要,也更須謹慎。
穩定壓倒一切,處處充滿不确定因素的并購與融合中,除了利益分配,如何保證各方利益,避免激化矛盾,都是待解的難題和考驗。尤其是在整合期間的緊要和敏感關口,臨時“湊數”和“一刀切”,搞不好會傷及自身,需要及時疏解,積極尋求并給出進一步的穩妥解決方案,避免并購雙方陷入“内耗”,不然後果得不償失。
一言以蔽之,誰都不是“救世主”,要想通過并購實現1 1>2的效果,不能隻是合并後就可以高枕無憂,必須以最短的時間持續發揮資源聚合效應,才能找到一條企業做大做強的高效之路。
另外,企業間的并購完成之後,接下來勢必會面臨很多實際問題。比如,并購雙方在融合的進程中,你的競争對手和同行們并沒有停滞。随時面臨同行和巨頭擠壓、圍剿的風險。
更關鍵的是,融合并非一朝一夕,要想重新奪回屬于自己的“江山”,市場能給他們時間“一步步做上去”嗎?
如何在“時不我待”和“欲速則不達”之間尋求最佳平衡和最大公約數,這道并購融合中誰都無法回避的“必選題”,真的很難解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