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哲學這種嚴肅内容,真的看幾個短視頻就能消化嗎?如果你不相信,那麼在抖音上看到“大腦門兒蘇德超”的視頻之後,你會發現抖音上的哲學内容,還真不一般。在蘇德超教授的短視頻中,那些晦澀難懂的冷門哲學知識,幾乎都變得有趣且富有魅力,成為網友們可以聽懂、并加以思考和探讨的熱門話題。
不信,你看——
在抖音上講哲學的教授長啥樣?
說話帶有濃濃方言味,明顯後移的發際線,讓蘇德超在抖音上有着超高的辨識度。
蘇德超是武漢大學哲學教授。11月15日,極目新聞記者打開抖音,進入“大腦門兒蘇德超”的賬号後,便被他那诙諧風趣的話語所吸引。“跟女人吵架唯一的緻勝法門是什麼?罵死不接茬。你隻要一接嘴,就徹底輸了。”“唐僧不是通過念緊箍咒讓孫悟空保護着走下去的。真正讓他走下去的是這三句話:貧僧唐三藏,從大唐而來,到西天取經去。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你去量一量,沒有任何一個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這是一個理性的真理,是被證明出來的。”
從求職、擇偶、育兒這些家長裡短,到愛因斯坦的時空觀、笛卡爾的懷疑論、蘇格拉底的教學法,再到“我是誰”“人為什麼要活着”“如何看待死亡”這些終極話題。
在約1分鐘的短視頻中,蘇德超擅長把複雜的知識體系拆分成通俗易懂的主題,再給大家花式解讀。即使你是一個哲學小白,也會覺得那些看似晦澀難懂的東西,一下子都貼近生活了。今年5月,蘇德超在抖音上發布了第一條短視頻。談及把哲學知識搬到線上平台的初衷,蘇德超教授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一開始隻是一個偶然的契機。“當時去廣州出差授課,講課過程中錄下了一些片段,在抖音上發了出來。”蘇德超教授說,後來驚喜地發現,網友們對于哲學知識的關注和喜愛程度遠超預期,不少網友在視頻下留言讨論或提出困惑。
這讓他覺得,通過線上平台和網友們講解和探讨哲學是件很有意義的事,于是便堅持做了下去。截至目前,蘇德超教授的抖音賬号上已經發布了173條視頻,共收獲了98.3萬點贊,視頻下不乏網友們的熱烈讨論和思考。
建立與柏拉圖之間的“橋梁”
其實,在蘇德超成為“網紅”之前,他已經是武漢大學的“校紅”了。2017年,蘇德超正在上一堂普通的哲學課時,突然停電。當時,蘇德超正抛出問題:“一個人疼痛到昏厥,那這個人是否還在疼痛。”黑暗中,蘇德超說讨論半小時,如果沒來電就下課,但過了整整兩個小時,100多名學生沒有一個人離開。
下課後,同學們才發現整座教學樓都空了,隻有他們這間教室,仿佛不曾停電。就這樣,蘇德超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吸引了一大批學生成為“粉絲”。武漢大學弘毅學堂人文班三年級的單新堯就是其中之一。單新堯的專業方向是國學研究,蘇德超給他們上過《西方哲學史》,也是他們的責任教授。在她看來,蘇德超很少用權威的姿态輸出侵略性的觀點,更歡迎理性的質疑和溫和的探讨。
這些品質讓單新堯看到了一種理想主義的光芒,因此,當得知蘇德超在網絡平台講哲學時,她對走出象牙塔的蘇德超抱有了一絲懷疑:他是不是已經忘了追求真知的初心?這樣的問題,曾經有學生當面問過蘇德超。對此,蘇德超的回答是:“我們學者所有活動的目的都是建立連結。
當我講柏拉圖的時候,我就将柏拉圖和一個對哲學完全不關心的人建立起了連結,如果他願意可以進一步閱讀,他不願意也沒關系,至少通過我,他跟柏拉圖之間有了橋梁,對嗎?”
在蘇德超看來,抖音已經成為了一個信息分享和知識分享的平台,越來越多優秀的老師們正在這個平台分享自己的研究。他并不認為短視頻會帶來知識的碎片化,相反,他認為碎片更有益于人們接受新知識。
“笛卡爾不是說過嗎?碰見一個難題時,我們應該把它切到小得可以處理為止。問題在于,我們錄視頻的時候,能不能有意造成碎片,即它可以構成一個整體,同時又是能讓人一口一口吃的。”
蘇德超認為,除了技術難度不同,他的短視頻與他在通識課上講的内容幾乎沒有差别,他甚至希望短視頻這種不要求觀衆有知識儲備的、無差别的傳播特性,能反過來喚醒我們在既有概念以外的直覺。
讓冷門哲學在網絡“沸騰”
幫助蘇德超剪輯視頻、運營賬号的範敏說,賬号運營的第一個月,後台有百分之八十都是疑惑和批評。但一個半月之後,鼓勵與支持便完全壓倒了負面聲音。“大家認可的不一定是他的某個觀點,而是這種不同視角、不同思維模式的出現。
”範敏記得,有個粉絲原先會在每條視頻下留言批評,但過了半個月,他突然開始說老師講得有點道理。“就好像長期跟蹤調研一樣,慢慢地能看到很多個體從最開始情緒的宣洩,到慢慢平靜,到現在能與我們争論,說出自己的理由,這是我們非常願意看到的變化。”極目新聞記者留意到,在抖音短視頻裡,蘇德超講哲學的場景各式各樣。有時在書房中,有時是演講中的一個小片段,有時候甚至在飯桌上與人聊天。
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蘇德超金句頻出:“真正的傳統在未來,不在過去。‘傳統’不是你爺爺、爺爺的爺爺喜歡的東西,而是你的孩子、孫子還會喜歡的東西。”
談到公權力邊界時,蘇德超引用英國原首相老威廉·皮特的一句話:“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形象生動地說明公權力和私權力有明确的的界限。還有網友拿他的頭發調侃:“你頭發少你說得對。”“你這個發型,說什麼我都相信。”對此,蘇教授笑着回應稱:“很多學生建議我戴假發,但我覺得不需要。因為這樣我可以保證來上我的課的人,不是因為我長得帥。”他也驚喜地發現,網友們對于哲學知識的關注和喜愛程度遠超預期,不少網友在視頻下留言讨論或提出困惑。
采訪中,一位自稱蘇德超粉絲的網友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幾個月來,“大腦門兒蘇德超”發布的每一條作品他都認真看完,有的還反複播放多次。“生活工作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沒有人能為我們指明一條人生路徑,但哲學能夠助力我們去思考人生、剖析自己。”
在這名網友看來,能潛下心來深讀一本哲學著作對于很多人來說已是奢望,但通過短視頻将嚴肅知識分段分層次地拆解,反而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擴大視野和知識面的新途徑。也許有一天,正如蘇德超所願:“目前公衆的哲學訓練還比較少,等以後水平上去了,公衆課堂與大學課堂,也許區别就很小了呢?”
極目新聞記者 劉冬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