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背拳有扳手、捋手、捩手、扶手等,太極拳有哪些“手”呢?
第一是雲手
二路的單雲手,一路的雙雲手,而且有上、中、下三個,主要區别在步上,手上的動作是一樣的。
第二是掩手
掩手肱捶特别多,還有下掩手捶。以前也有寫“演手捶”的,不準确,從動作上看,“掩”是準确的,掩護、掩映都符合右手出拳時左手的動作,掩手主要指左手的動作。
第三是摟手
摟膝拗步就是摟手。
第四是扳手
洪式的搬攔捶那隻由外往内扣的手是扳手,我認為搬攔捶應該是“扳攔捶”
第五是攔手
洪式的搬攔捶由内往外翻的手是攔手,像大槍攔、拿、紮的攔。
第六是捋手
我認為雙手捋前手的動作。比如六封四閉第三動的右手。
第六是捩手
我認為就是雙手挒的後手動作。
第七是采手
雙手采的後手。如金剛搗碓第三動的右手。
第八是扶手
應該像形意拳中劈拳的前手的前半段往上劃弧的動作,與按手共同完成整個劈的動作。因為我們太極拳都是圈兒,總有那麼一小段從下往上,比如搗碓第一動的左手。它與捋手相反,捋是從上往下,扶是從下往上。
第九是十字手
十字手應該排在第一位,放在這裡是因為我才想起來。它不隻是拳式中的十字手,凡是雙手相交的都是十字手。
第十是斬手
斬手也不隻是二路中的斬手,一路中高探馬最後一動,倒卷肱第一動的右手,第三動的左手,護心拳第六動的右手等都是。
第十一是探手
比如閃通背第四動的右手,還有倒騎驢,注意必須有往上往前挑的勁,也有往下往後探的勁。
第十二是格手
如野馬分鬃往外招架的手,如拳擊中的格擋,隻不過我們是轉,不是直着擋。
第十三是按手
單手按、雙手按。
第十四是封手
如右插腳的第四動手上的動作叫雙封手,封和閉可以通過這個動作理解。
第十五是龍爪手,也有叫蠍子手的
小擒打的第四動與抱頭推山第一動間的過渡動作,左手應該再往左上伸一段再往回收。
第十六是收手
初收、再收、閃通背的動作
第十七是穿手
穿梭跳躍時雙手交換來回的動作。三換掌也可歸為這一類。
第十八是镗手
這是我起的名字,如當門炮一捋一擠的動作,像磨刀一樣,我們這裡叫镗刀,就是來回蕩的動作。
第十九是撩手
如搗碓第五動右手,從下往上挑、撩,左轉身搗碓第四動的右手。右按是合有兩次機會,一是第四動結束時雙手合按,二是第五動的過程中雙手合按,這裡的動作練好了比六封四閉的雙手按要好,在推手中更容易做的是這兩個,而不是六封四閉的第五動。
第二十是攬手
如再收的第一動可以是上攬,像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右轉身搗碓的第二動的右臂,配合右腿形成捋,往身外摔,可以是下攬。注意崴正相反,是往身前摔。中國很多威脅人的話是摔跤中的,“踢你”、“崴你”、“捋(口語是戮)你”……還有二起腳的第二動等。
第二十一托手
如六封四閉的第四動。
第二十二舉手
如左右獨立上舉的手。
第二十三翻手
如上步騎鲸,這個類似封手,隻不過比它低。
第二十四卷手
如退步跨虎。
第二十五抱手
如搗碓第五動的十字手合手繼續轉,轉到右手與左臂相合的那段,所以不要直接練抱纏,要先雙手斜十字交叉然後轉到抱纏,直接抱落很多動作。
第二十六撐手
如前後、左右雙手撐開或拉開的動作:攔擦衣、單鞭、三換掌第三動,肘底捶第一動。
第二十七合開手
肘收手開的動作很多,如左搗碓第二動,庇身捶等。
如此推下去,還可以找出很多。大家不妨自己也找一下,這是分析和綜合拳架,熟悉拳式的一種方法,通過對比和分類,做到“着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