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董氏奇穴治療腰疼取穴進針

董氏奇穴治療腰疼取穴進針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8-01 06:20:47

一、聰明的木匠

在修理中國傳統的木椅子時,有經驗的木匠會用一種特别的辦法。

因為椅子是榫卯結構沒有釘子,所以如果一條腿扭曲變形,處于不适當的位置,可用錘子敲打椅子背後對應的部位,然後再輕輕敲打椅腿調整它的位置,使變形的腿回到原位。

當然,直接用錘子敲打錯位的地方也可以,但直接敲打損壞部位較粗暴,有時可對其造成更大的損傷。

同樣,在中醫臨床中也有這樣的智慧。我治療損傷時間較短的急性經筋病,不會緊緊盯住局部,而常采用同名經對應取穴法(用同名經的腧穴,在相應部位,疏通整個同名經筋),臨床療效很好。

下面,我結合臨床來講講對經筋病的認識。

二、對于經筋的認識

《靈樞經校釋》裡明确地描述了經筋的循行,“它起于四肢末端的爪甲,結于關節,上于頸項,終于頭面,而不與内髒相聯。”“位于人體表淺筋肉間。”

而且,除了中沖與湧泉外,經筋的起點皆位于本經的井穴。從解剖結構來看,大多數的井穴正好位于四肢末端爪甲處,此處為肌腱的起始點。

雖然足少陰經筋的起點不是本經脈的井穴,但它“起于小指之下”(《靈樞經校釋》),也相當于經筋的起點。

董氏奇穴治療腰疼取穴進針(講如何治療經筋病)1

三、神經屬于“筋”的一種

前一段,筆者的左陽陵泉部位有神經痛,呈突然發作性劇烈抽痛,像觸電似的,疼時無法走路;局部針刺不緩解,服消炎痛才暫時消失。曾發作過三四次,針刺治療均無效。

幾天後,由于夜裡受涼又發作,但身邊未帶消炎痛,便想起用同名經對應取穴法。

于是,開始找右肘附近的阿是穴,最後在太陽經與少陽經之間找到反應點,用拇指做彈撥法後,疼痛立即消失,再也不發作了。

其實這種治療思路,源于一個門診病例:患者左腿疼,大約在陰陵泉的部位,站起來後因為疼痛劇烈不能走路。我在他的右側尺澤部位找出阿是穴,做了彈撥後疼痛便消失了。

筆者從實踐中得出,西醫所謂的“神經痛”(包括肋間神經痛),也屬于經筋病的範圍。

因為古代中醫沒有“神經”的概念或術語,所以中醫裡“筋”的概念涵蓋了與運動有關的白色的組織,即包括神經纖維。故此,上文中提到的神經痛屬于經筋病的範圍。

四、經筋病的診斷與治療

那麼,經筋病變引起的疼痛與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如何區分呢?

經筋病最重要的特征是疼痛出現于活動的不同狀态,即經筋的位置發生移動或牽拉、收縮時則疼痛。

如不運動也疼,則是肌肉的問題或筋有癰疖(化膿)。此外,如不動時疼而活動後減輕也說明是經筋的問題。

同名經對應取穴法實際為缪刺的一種,為治療經筋病的一個常用方法。如肌腱或韌帶出現錯位(出槽)且病程短,可考慮用此方法。

一般來說,疼痛的時間越短(例如一兩天之内)用此方法越有效。根據筆者的經驗,3個月以下,最多6個月的疼痛采用此方法一般應有效。

要注意的是,采用同名經對應取穴法時,如果未發現任何反應,就不必在該部位進行治療,因為不會取得療效。

但有時,準确的缪處不在正經循行路線上,可能在絡脈或筋脈上,隻有找準解剖相對應的點而有反應才行。

如果經筋病的病程較長(3個月以上),或同名經對應部位未找出反應點,可在局部仔細地尋找病變肌腱、韌帶、筋膜(如組織增厚或移位或酸痛劇烈)。

此時,應在病變組織旁邊最酸痛的、最大的縫隙針刺,如局部發涼可加灸。

另外一個治療經筋病的方法為:變動經筋的起點,即相關筋的附着點。根據不同的情況選用适當的療法,例如用指甲按壓(疏通經筋、引陽通絡),針刺,用灸,或放血。

除了大多數的井穴以外,後頂(以及類似的頂結節、額結節)為一個典型的經筋附着點的例子,能舒筋活絡止痛。

董氏奇穴治療腰疼取穴進針(講如何治療經筋病)2

五、疼痛症也涉及絡脈

絡脈多走橫向,到達經脈達不到的細小部位,它有病時,病位一般多在局部。所謂“久病入絡”的說法可适用于解釋慢性疼痛症的病理。

急性疼痛如果時間久,或治療不當,能傳到絡脈,即絡脈會有瘀滞。在《黃帝内經》裡讨論過,缪刺也能用于治療涉及絡脈的疼痛症。

《素問•缪刺論》曰:“夫邪客大絡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與經相幹,而布于四末,其氣無常處,不入于經俞,命曰缪刺。”

這指邪氣入裡的時候,有時候會從左側傳到右側,或從右側傳到左側。不過要注意,臨床上不應該随便使用缪刺,隻有缪處有反應時用缪刺才能獲得療效。

《素問校釋•缪刺論》又解釋:“凡是各經有病的,應當刺其經,如果經脈所過之處不病,而病在絡脈部位的,就應當用缪刺法。”

另,“絡病者,其痛與經脈缪處,故命曰缪刺”,此意為“謂經脈之痛,深而在裡,絡脈之痛,支而橫居”。

經脈之痛用巨刺(刺大經),絡脈之痛用缪刺(刺大絡),皆采用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的刺法。

有趣的是,此篇中有一個用缪刺的例子(《素問校釋》第2版646頁)為“邪客于手少陽之絡……臂外廉痛,手不及頭,刺手小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痏,壯者立已,老者有頃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新病數日已。”

雖然此治療方法是針對絡病的,但它與描述的對經筋病治療的方法之一相同。

從以上的《素問》引用可見,經筋病與絡病有交叉的概念,病症互相影響。除了缪刺的例子外,用針灸刺激井穴既能影響經筋(大部分的井穴為筋的附着點,即經筋的起點),又能影響絡脈。

井穴放血适于實證(血瘀凝滞)引起的經筋病,能祛瘀活血絡。灸井穴較适于虛證所緻的經筋病,能引陽通絡。不管從哪個概念來看,刺激井穴有止痛的效果。

此外,血瘀凝滞性的腰痛、膝關節痛等,筆者常在腰部、委中處或膝關節内外側能找出異常絡脈。

所謂“異常絡脈”指部位很淺很明顯,形狀一般細小,顔色或鮮紅,或紫,或黑。這種“異常絡脈”可用三棱針來放血,疏通血絡止痛的效果很好。

此方法在身體上任何有異常絡脈的部位皆能使用。

六、病案

王某,女,44歲,2009年8月4日初診。

主訴:急性腰痛、左腿痛3天。患者3天前扭傷左下肢及髋關節,咳嗽時不加重,餘無不适,苔白,脈滑。經絡診察:發現足太陽經異常。

辨經:病在太陽經。

選經:手太陽經、督脈。

治療:彈撥右天宗(我彈撥右天宗穴,同時讓病人踹左腿),針刺後頂,針後腰痛、腿痛均消失。

二診:8月8日複受風寒,左胯及左下肢又痛,活動受限。病在手足太陽經。針左環跳、左委中。

三診:下肢已不痛。僅舉腿時有不适感。左秩邊進行TDP理療。

療效:三診後症狀消失,屬臨床痊愈。

醫案解讀:這位患者有急性腰痛兼左髋關節痛,屬于足太陽經筋病。初診時先按揉了右天宗穴,同時讓患者下踹左腿。

右天宗穴是她左髋疼痛部相應位置。踹腳能使髋關節的筋脈和肌肉回到原位。這裡用的是同名經對應取穴法,即用同名經的腧穴,在相應部位,疏通整個同名經筋。

按揉右天宗以後,患者還稍有不适,所以用了後頂搓針法。後頂疏通與督脈有關的肌肉、經筋。針完後疼痛消失。

幾天後由于左髋關節受風,髋部又疼,但腰部不疼。因為病不在督脈所管範圍,故不用後頂。

環跳是足太陽經和足少陽經的交會穴,是九針回陽穴之一,能溫陽散寒,通經活絡。

必須指出的是,一定要重視用手去仔細循摸腧穴,并且循摸具體的疼痛部位。

摸的過程中用心去感覺溫度、結構(結節、結絡、筋出槽)、酸痛、麻木、滑澀等異常反應。

筆者循摸環跳的時候感覺到了一個很明顯的筋出槽,針完後發現雖然筋出槽消失,還有小的結絡。

所以用了足太陽經的合穴委中,對整個足太陽經經筋有松解的作用,使錯位的筋肉徹底複位。遂告痊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