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虛拟孫子

虛拟孫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5 17:52:49

#我在頭條搞創作#

虛拟孫子(新型孫子)1

不知從何時開始,去城裡帶孫子已成為一種潮流。不管是鄉下的還是城裡的,隻要有了孫子的人,無一不“舍小家顧大家”,丢東村去西城,舍北方去南方。哪怕在國外,也要漂洋過海去一趟。鄰居們卻還羨慕不已,稱贊兒女出息,父母都享福。

子女大了,去了遠方,父母臉上有光,子女結婚有了孩子,父母樂得合不攏嘴。于是乎,紛紛争相去探望。

王奶奶六十歲,三個兒子,大兒和二兒一個在北京一個在上海,三兒在老家縣城上高中。她打電話給老伴兒,暫時莊稼不種了,進城照顧兒子去。老伴兒很聽話,去縣城租了套房,專門給幺兒洗衣煮飯,做起了專職“陪讀家長”。

王奶奶在北京呆了三年,總算把孫子從生下來帶到了上幼兒園。大兒本想王奶奶再多呆幾年,直到孩子獨立上小學,結果沒辦法,二弟媳婦兒又要生孩子了。

王奶奶直奔二兒所在地——上海市。二兒見到王奶奶的到來,喜得連忙給大哥打電話,感謝大哥大嫂的大度和理解。對王奶奶也是歡喜有加,點贊有大局意識,一碗水端得平。

然而,二兒卻不知道王奶奶身心疲憊,面色憔悴,安排了一大堆如何照顧好月母子的事。王奶奶盡力打起精神,裝得充滿活力,還聲稱帶孩子是行家。事實上也的确如此,有了照顧大兒媳和大孫子的經曆,知道了城市裡的很多規矩。工作還算順利。

但是三兒子由鄉初中考入縣高中,離家遠了,老伴兒沒準備跟到縣城,畢竟家裡還有莊稼要種。頭兩年沒管,學習一般,高三不能不管。如果考不上大學,會更讓人操心。王奶奶便打電話給老伴兒,必須去陪伴一年,争取一次性考上。

開始時,老伴兒很反對,讓三兒去城裡姑姑家住,姑姑也非常樂意。三兒認為不方便,怕添麻煩,拒絕了。王奶奶隻好做老伴兒的思想工作,莊稼地荒了也隻一年,兒子荒廢了學業就一輩子。

無奈之下,老伴兒把養老錢都拿了出來,去縣城租了一間房。誰知三兒不樂意,非要住套房。結果自然遂願,老伴兒總算安定下來。

由于要洗衣做飯和接送兒子,老伴兒就沒時間出去打零工,天天除了買菜和接送工作,剩下的時間就守在房間裡。一年很快過去,三兒子争氣,考上了大學。全家非常高興,紛紛打電話表示祝賀。

這一年裡,在二兒家的王奶奶也做得很好,把孫子當心肝寶貝一樣照顧,長得白白胖胖。

三兒去了南京上學,老伴兒又返回鄉下重起爐竈,忙了地裡忙田裡,還養了雞鴨豬,倒也順利。

一晃五年過去,王奶奶把二孫子照顧到了上幼兒園。每天兩點一線,在幼兒園至家裡往返着按時送孫子,同時還要做全家人的飯,洗全家人的衣,買菜收拾房間,一直忙忙碌碌。

三兒畢業留在南京工作,對象也找在南京,結婚一年後,小孩臨盆。王奶奶接到三兒的求助,趕緊又奔赴南京。

在南京,王奶奶由于年齡不繞人,已七十多,加之操勞過度,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經常生病。

三兒認為,這都是為了照顧哥哥們的兩個孩子落下的病根,心生埋怨。打電話讓哥哥們出醫療費。兩個哥哥覺得弟弟說話難聽,認為是弟弟事多才導緻的,不然以前咋沒問題,到了他那裡就全是問題呢?索性不予理睬。

王奶奶常進醫院,三兒又要上班又要照顧老婆和孩子,開始嫌棄起王奶奶。直接叫老爹接回了鄉下。

在照顧孫子上,女兒女婿更是要求特别多。孫子感冒了,說李奶奶夫婦不認真。孫子哭鬧了,說李奶奶夫婦偷懶。孫子摔倒了,說李奶奶夫婦沒照管好。特别是學說話和輔導學習,更是批評李奶奶夫婦不能用老家方言和老一套方法……每每這個時候,李奶奶夫婦還滿臉堆笑,像兩個犯了錯的孩子一樣,小聲地點頭稱“是”。

王奶奶和李奶奶夫婦同命相憐,隻敢躲在沒人的地方悄悄擺談,以解除心中的郁悶。隻要見到他人,趕緊岔開話題,擺擺哪裡的菜又在打特價。

後來王奶奶因三兒的嫌棄回到鄉下,但仍不甘寂寞,經常悄悄與帶過孫子孫女的老太太們心照不宣,常說城市裡的特價菜和發展變化。輕松一陣後,幹起活來特别有勁頭。

在沒有照顧過孫子的人看來,像王奶奶、李奶奶一類的人,都是去兒女那裡享過福的人,總是羨慕着。而經曆過的人心裡最清楚,因帶孫子孫女或外甥外甥女,與兒女、兒媳、女婿都多少有些不愉快,甚至有的還費力不讨好,關系惡化。

王奶奶和李奶奶帶孫子前,都不僅給兒女出錢,而且給兒女買了車買了房,末了還被兒女榨取老年人不多的時間,這種新型“不孝”并非個别,比直接“啃老的”傷害還要大,但兒女們渾然不知,認為理所當然。

哪怕孫子被養大了,兒女和孫子們回到老家時,都一直像“鬼子進村”,大包小包地用車車拉走。就算是給老人拿了錢,走時老人又給孫子。實際上隻換了一下手。兒女們卻還美其名曰,是老人的心意,不拿他們心裡會不高興。尤其是老家的人情世故,都是由老人們在維系着,他們似乎什麼都不知道,隻曉得說,你們少做點,少操心,要多保重。

更别說老人們需要陪伴,需要多看望,需要多點耐心去體貼和關心了。

祝福老人們自求多福吧,更願有這種情況的子女們能夠幡然醒悟,多點理解和關心,畢竟都會有老的那一天。

王奶奶在城裡生活了十多年,心力交瘁,兒子兒媳們不知道,更不知道在老家的老爹也是因操勞過度經常生病。王奶奶回到家裡的當夜,第一次傷心地哭了。老伴兒忍不住,也哭了。那一夜,他們家的大黑狗守在床邊,不時爬到床沿上,用嘴觸碰着他們,用爪子似乎在拍着被子,靜靜地陪了一個通宵。更像是在安慰着他們。

王奶奶離開南京後,三兒讓嶽母去照顧孩子媳婦兒,一切歸于平靜。

這時,大兒和二兒家又添了寶寶,考慮到王奶奶的身體狀況,再也沒有叫她去了。

王奶奶和老伴兒有了相互照顧,身體恢複得很快,莊稼和雞鴨豬都比以前長得喜人。

村子裡的人都覺得王奶奶進過大城市,三個兒子争氣,都考上了大學,都成了家,都有了孩子,贊美聲不絕于耳。

王奶奶和老伴兒聽到誇獎,心情舒暢,順勢笑得很開心,說都是孩子們自己努力的結果,父母隻是養育了他們。

鄰居們認為,沒有王奶奶兩夫婦的努力,孩子們不可能發展得那麼好。

于是,為了孩子,為了孫子,村裡掀起起一股熱潮,紛紛丢下地裡的活,成了候鳥,養大了子女,養孫子。個中滋味不好受,但臉上從沒愁容。

李奶奶是王奶奶在上海時認識的鄰居。來自北方,年齡剛過五十。孫子出世前,在北方老家省城裡開飯店,生意特别好。女兒有了孩子後,李奶奶和老伴兒轉讓了飯店,雙雙前往南京。

在女兒家,李奶奶夫婦隻是從一個城市去了另一個城市,比王奶奶見多識廣,各方面都與時俱進,算得上與女兒女婿很匹配。

但是,女兒女婿依然不滿意,認為她們觀念不前衛,落後了。不是橫挑鼻子豎挑眼,就是冷處理。

李奶奶夫婦早起晚睡,精心料理着大人娃兒,買菜買奶粉都貼錢不說,頭天晚上還按女兒女婿的要求說好了一起吃早餐。誰知看到煮的不合胃口,女兒女婿都扯故說不想吃,頭也不回地走了。晚上說好了都回家吃飯,結果等到半夜,都說朋友請客,已經吃了。連續三年,李奶奶夫婦幾乎天天吃剩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