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亦稱促織,俗名蛐蛐、夜鳴蟲(因為它在夜晚鳴叫)、将軍蟲、秋蟲、鬥雞、促織、趨織、地喇叭、竈雞子、孫旺,土蜇,“和尚”則是對蟋蟀生出雙翅前的叫法。據研究,蟋蟀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曆史,還是在古代和現代玩鬥的對象。
蟋蟀是自唐天寶以降的事,而蟋蟀進入中國詩歌的經典,則比蟋蟀可鬥更為久遠。在距今2500年前的《詩經·唐風》中,就有《蟋蟀》篇,其詩曰“蟋蟀在堂,歲聿其莫”“蟋蟀在堂,歲聿其逝”等,《詩經·豳風·七月》中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古詩十九首》之七有:“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玉衡指孟冬,衆星何曆曆。”之十二有:“四時更變化,歲暮一何速!晨風懷苦心,蟋蟀傷局促。”蟋蟀因是秋蟲,等它入室鳴叫,已是天涼歲暮時節,因此,在凄清的夜晚,對古人來說,聽着蟋蟀的鳴叫,最易引起對時光飛逝的傷感。這基本上為蟋蟀入詩定下了調子。在此以後,唐杜甫的詩中感歎:“促織甚細微,哀音何動人。”宋姜夔的詞中不止一次地沉吟:“亂蛩吟壁”“藓苔蛩切”“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哀音似訴……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相和砧杵。”
促織
唐-杜甫
促織甚微細,哀音何動人。
草根吟不穩,床下夜相親。
久客得無淚,放妻難及晨。
悲絲與急管,感激異天真。
注:蟋蟀這一文學意象,常被用來表達對故鄉、故人的思念之情。作此詩時詩人宦遊秦州,久别故鄉和家人,世道離亂,在蟋蟀和鳴的夜晚,想念家鄉孤單的妻子,情動于懷。
離蛩
唐-白居易
聞蛩唧唧夜綿綿,況是秋陰欲雨天。
猶恐愁人暫得睡,聲聲移近卧床前。
夜坐
斜月入前楹,迢迢夜坐情。
梧桐上階影,蟋蟀近床聲。
注: 蟋蟀又名促織、蛩、蛐蛐等。其名最早見之于《詩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這幾句詩是說蟋蟀随氣候的變化由田野漸漸進入村戶,“暑則在野,寒則依人。”
促織
唐-張喬
念爾無機自有情,迎寒辛苦弄梭聲。
椒房金屋何曾識,偏向貧家壁下鳴。
注:詩作裡的促織,正是封建社會中廣大勞動人民的形象。詩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使人更容易由促織的境遇而聯想到老百姓的遭遇,
客思
唐-賈島
促織聲尖尖似針,更深刺著旅人心。
獨言獨語月明裡,驚覺眠童與宿禽。
注:賈島(779-843),字阆仙,範陽(今河北省涿縣)人。早年為僧,名無本,後來俗。幾次考進士都沒有中。唐文宗時做過遂州長江(今四川省蓬溪縣)主簿等小官。他的詩,以清奇凄苦著名,大多是寫自然景物和閑居情緻。作詩刻苦求工,詩風清淡樸素。
詩人将屬于聽覺的“促織聲”轉換成了視覺形象的“針”,仿佛那一聲聲促織的叫聲,就像一根根尖針刺在因思鄉而難以入眠的詩人的心上;同時,“尖尖似針”’四字都是齒間音,更使人讀來如同針刺一般,感受真切。
蟋蟀
聲異蟪蛄聲,聽須是正聽。
無風來竹院,有月在莎庭。
雖不妨調瑟,多堪伴誦經。
誰人向秋夕,為爾欲忘形。
注:齊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嶽沙門,湖南長沙甯鄉縣祖塔鄉人,唐朝晚期著名詩僧。
齊己雖皈依佛門,卻鐘情吟詠,詩風古雅,格調清和,為唐末著名詩僧,曆代詩人和詩評家多有贊譽。五律《登祝融峰》,王夫之評為“南嶽諸作,此空其群”。與貫休、皎然、尚顔等齊名,其傳世作品數量居四僧之首。又與鄭谷、曹松、沈彬、廖凝、徐仲雅等當時名士結為方外詩友,時相唱和。嘗以《早梅》詩谒鄭谷,谷改其“昨夜數枝開”為“昨夜一枝開”,遂拜谷為“一字師”。時人以其詩作高産且多
宿石門山居
唐-雍陶
窗燈欲滅夜愁生,螢火飛來促織鳴。
宿客幾回眠又起,一溪秋水枕邊聲。
注:雍陶(805-?)。字國鈞 ,成都( 今四川成都市)人。出身貧寒。文宗大和八年(834)登進士第,曾任侍禦史。大中六年(852),授國子毛詩博士。大中八年(854),出任簡州(今四川簡陽縣)刺史,世稱雍簡州。一年曾多次穿三峽,越秦嶺,在江南、塞北許多地方遊曆過 ,寫過不少紀遊詩。後辭官閑居, 養疴傲世。不知所終。
工詩。與王建、賈島、姚合、章孝标等交往唱合。
其詩多旅遊題詠、送别寄贈之作,擅長律 詩和七絕。 《全唐詩》錄存其詩一百三十一首 ,編為一卷。 《全唐文》錄存其文二篇。
品令
宋-曹組
乍寂寞。簾栊靜,夜久寒生羅幕。
窗兒外、有個梧桐樹,早一葉、兩葉落。
獨倚屏山欲寐,月轉驚飛烏鵲。
促織兒、聲響雖不大,敢教賢、睡不著。
注:曹組,北宋詞人。生卒年不詳。字元寵。颍昌(今河南許昌)人。一說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曾官睿思殿應制,因占對才敏,深得宋徽宗寵幸,奉诏作《艮嶽百詠》詩。約于徽宗末年去世。存詞36首。曹組的詞以"側豔"和"滑稽下俚"著稱,在北宋末曾傳唱一時,淺薄無聊者紛紛仿效。但在南宋初卻受到有識者的批評,甚至鄙棄。一些詞描寫其羁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頗為深遠,無論手法、情韻,都與柳永詞有繼承關系。
秋夜聞蛩和壁間韻
宋-史慥之
蛩音唧唧最關情,無限秋光映畫屏。
銀燭高燒更漏永,不堪聽處總成吟。
注:蛩乃蟋蟀,每屆深秋,先感寒意,乃長鳴不已。其聲清悠嘹亮,時斷時續,樂者聞之,自覺恬适清幽。悲者如德月,唯于其中聽到凄涼和悲哀。正是這樣的深秋之夜,正是茕茕孑立、孤獨無依之時,聞此蛩鳴,幾欲斷腸。詩人将這種不堪的感受化為詩句,詩寫得很清雅,很秀美,其情調依然沉重哀傷。
齊天樂·蟋蟀
宋-姜夔
丙辰歲,與張功父會飲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辭甚美。予裴回末利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蟋蟀,中都呼為促織,善鬥。好事者或以三二十萬錢緻一枚,镂象齒為樓觀以貯之。
庾郎先自吟愁賦,凄凄更聞私語。
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
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
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
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相和砧杵?
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别有傷心無數。
豳詩漫與。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
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
注:這是一首以歌詠蟋蟀而著名的詞篇。詞中以蟋蟀的鳴聲為線索,把詩人、思婦、客子、被幽囚的皇帝和捉蟋蟀的兒童等等,巧妙地組織到這一字數有限的篇幅中來,層次鮮明地展示出較為廣闊的生活畫面。其中,不僅有自傷身世的喟歎,而且還曲折地揭示出北宋王朝的滅亡與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醉心于暫時安樂的可悲觀實。“離宮吊月”等句所寄寓的家國興亡之歎是比較明顯的。
滿庭芳(促織兒)
宋-張鎡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寶钗樓外秋深。
土花沿翠,螢火墜牆陰。
靜聽寒聲斷續,微韻轉、凄咽悲沈。
争求侶,殷勤勸織,促破曉機心。
兒時,曾記得,呼燈灌穴,斂步随音。
任滿身花影,猶自追尋。
攜向華堂戲鬥,亭台小、籠巧妝金。
今休說,從渠床下,涼夜伴孤吟。
注:據姜夔《齊天樂》詠蟋蟀的小序,張鎡這首詞是宋甯宗慶元二年(1196)在張達可家與姜夔會飲時,聽到屋壁間蟋蟀聲,兩人同時寫來交給歌者演唱的。
詞上阕前五句刻畫環境,後五句叙述靜聽蛩唱以及由此引起的聯想。下阕轉寫人事與蟋蟀的對應關系。一氣呵成,從蟋蟀而人,由"兒時"而老大,觸動悲懷滿腹。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注:這首詩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所寫。蕭蕭的秋風吹動梧桐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一二兩句寫景,借落葉飄飛、秋風瑟瑟、寒氣襲人烘托遊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凄涼之感。三四兩句寫兒童夜捉蟋蟀,興緻高昂,巧妙地反襯悲情,更顯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這首詩寫羁旅鄉思之情,但作者不寫如何獨栖孤館、思念家鄉,而着重于夜間小景。
----------------------------------------------------------------------------------------
中國好詩詞,風雅頌古今!中國好詩詞打造最純粹的詩詞分享平台!品讀、鑒賞經典詩詞歌賦,分享、交流精美原創文學。不一樣的文學閱讀體驗,不一樣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
中國好詩詞qq274158273,歡迎各位關注,歡迎各位投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