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标準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意大利在各個發展領域都很有戲份,尤其是在藝術和時尚領域,趨于領先地位,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也不是國土上每片土地都是鮮彩明亮的,去過意大利的朋友都會發現,以首都羅馬為界,其南北兩部分區域差異十分明顯,迥乎不同,就像是在兩個國度,北部頗富有,南部偏貧窮,那麼這種差距的起源在哪裡,它們之間差距又究竟有多大?
受神眷顧南意大利衆所周知,歐洲這塊地兒雖然不大,但是卻多國林立,大大小小,應有盡有,未統一前的意大利也是如此。(意大利主要由南歐的亞平甯半島及兩個位于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裡島與薩丁島所組成。)
作為歐洲曆史古國的意大利,早在舊石器時代時,這片土地上就有人類活動的痕迹,而在古羅馬一統整個地中海世界前,意大利就被古希臘殖民了,由于希臘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希臘的人口空前繁盛,導緻希臘不得不向外移民,商人外出貿易,破産者遠赴海外謀生,占據某些殖民點。在公元前八世紀到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人就開始在亞平甯半島南部和西西裡島建立起一系列自己的子邦,将其稱為大希臘,并且不斷的将一些希臘本土人和戰争中的俘虜奴隸遷到這兩個島。
希臘和腓尼基在地中海地區的殖民地
亞平甯半島和西西裡島屬于典型的地中海式氣候,夏季幹熱,冬季溫濕,光照充足,十分适合發展種植園經濟,遷到此的希臘人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種植園農業。
熟悉希臘曆史的朋友們應該都有了解過,那個時期的歐洲總是突發各種戰争,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隻能強者才能生存下。而占據意大利的希臘也是如此,它不僅要和周邊意大利各族幹架,還經常窩裡鬥,最後在公元272年,被羅馬人打敗。
羅馬人占領意大利後建立了新的政權,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勞動力增加大大的刺激了意大利南部種植園農業的發展,提高了南意大利的經濟發展,不僅如此,位于地中海中部的西西裡島在地中海商業貿易路線中占據重要地位,很大程度上帶動了意大利南部的商業發展,經過幾世紀的農業與商業的雙發展,讓意大利南部這裡的居民豐衣足食,繁榮富庶,消失的龐貝古城就是這一輝煌時期的見證者之一,也因此,意大利南部成為了當時羅馬共和國以及後面羅馬帝國的經濟中心。
消失前的龐貝古城
常被北方蠻族拜訪的北意大利其實如果按照地形來說的話,與南部相比,北意大利的自然條件更是極好的,仔細觀察意大利地圖,我們不難發現,亞平甯半島大部分地形以山地為主,面積最大的波河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波河豐水期長,水資源豐富,波河平原地勢平坦,河流含沙量高,下遊沉積量大,這導緻北部土壤比南部更肥沃,理應當農業發展更好,但是為何在前幾個世紀都是南部占據上風呢?
這主要是因為在羅馬帝國時期,意大利北部對于羅馬中央政府而言,是經常遭受北方蠻族(主要有高盧人,凱爾特人,日耳曼人)拜訪之地,就像是我國古代時邊境地區常受到匈奴“來訪”一樣。為了防止北方蠻族的入侵,,羅馬人利用阿爾卑斯山這個天險,在北方修築了衆多的軍事要塞,防止蠻族的入侵。像米蘭,都靈這樣城市,建立的初衷大多是軍事要地,由羅馬常駐軍事基地演變而來,威尼斯更是因避難而誕生的城市。
你想,一個長期受到外來侵犯,時不時還會發生點沖突的地方,即使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也很難被選擇用來發展經濟,所以這也是為何意大利北部沒有成為羅馬帝國中心的緣故之一。
後來居上的北意與逐漸沒落的南意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分成了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
公元476年,日耳曼人正式滅亡西羅馬帝國,歐洲進入了中世紀時代,意大利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開始陷入一千多年的分裂狀态,逐漸分裂成了許多大小不等的國家,比如撒丁王國,西西裡王國,威尼斯共和國等等。占領意大利的日耳曼人開始進入亞平甯半島,逐漸與當地人融合,成為了意大利北部的居民,這個時候意大利北部逐漸受到了重視,經濟發展也逐漸趕了上來。
日耳曼人建立的法蘭克王國是意大利的前身
對于北意大利而言,不僅要發展基礎的農業以外,商路是必不可缺的。由于在公元711年,阿拉伯人越過直布羅陀海峽,占領了伊比利亞半島,控制着直布羅陀海峽這一西方航線的生命線,所以處于地中海的中心的亞平甯半島逐漸成為了地中海航運的中心,很多的商人選擇通過意大利北部,将從東方向西歐輸入的特産,從西歐向東方輸出的手工制成品在意大利卸貨上岸,或出海裝船。通過這種地中海貿易區的發展,帶動了威尼斯、熱那亞、倫巴第等衆多城市共和國的經濟繁榮。在9-10世紀時就孕育出了三個著名的海洋共和國——威尼斯共和國、熱那亞共和國、比薩共和國。
水城威尼斯
那麼此時的南部發展如何呢?上文我們也提到過,亞平甯半島大部分地形以山地為主,而南部的地形則以丘陵和山地為主,在古希臘殖民時期與羅馬時期,人口數量相對較少,南部可以憑借大量的奴隸勞動力開墾來滿足當時的需要,但随着奴隸制的瓦解帶來生産力的提高,意大利人口激增,南部的地形已經無法供養更多的人口,而此時意大利的經濟中心已經開始向地勢平坦,水資源充足的北方轉移。不僅如此,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其殘餘勢力長期占據意大利中南部,導緻意大利南部生産力發展變得緩慢,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意大利南部的發展,導緻南意大利逐漸沒落。
文藝複興時期的意大利
随着14世紀文藝複興運動的誕生,以及工業革命的展開,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開始對意大利四分五裂的狀态感到不滿,各地人民紛紛要求國家統一。而在當時意大利境内,屬撒丁王國和兩西西裡王國這兩個國家影響最大,撒丁王國在北方,兩西西裡王國在南方,通過這兩個國家對意大利統一作出的舉動也從側面向我們解釋了為何北部經濟飛速攀升,而南部下滑沒落。
1852年,加富爾出任撒丁王國首相,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來發展撒丁王國,比如通過财稅改革來增加财政收入,鼓勵興建鐵路港口,大力發展工商業,降低關稅,發展自由貿易等等,通過加富爾的努力,使撒丁王國成為了亞平甯半島上最發達的地區,以及資産階級自由派的集中區,這也為後面意大利統一夯實了物質基礎。但是盤踞南部的兩西西裡王國,依舊保留着封建專制,停滞不前,國王專橫跋扈,腐敗無能,隻顧個人不顧子民,導緻國内經濟落後不堪。
意大利的統一
自1859年起,撒丁王國就開始逐步實現意大利統一,他首先聯合法國擊敗了奧地利,收複了倫巴第和威尼斯,并于1861年,将本國改名為意大利王國。随後又先後借助普奧戰争和普法戰争之機,将奧地利和法國勢力趕出了亞平甯半島,還于1870年将羅馬教皇國收回,最終完成意大利國家統一。
難以跨越的貧富差距統一後的意大利,由于分裂時間太久,外加上南部經濟長期下滑,導緻南北貧富差是南北差距中最大的存在。
1946年,意大利當局為了縮小區域經濟差距,在穩固西北傳統工業區的基礎上,開發新興工業區,位于意大利東北部和中部。這一舉動在當時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不僅帶動了意大利中小企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整個意大利經濟迅速發展,一躍成為了人均GDP高達32000美元的高收入國家,還成為了G7工業國,世界上很多高端奢侈品牌都是來自意大利北部,像是Gucci,阿瑪尼,法拉利,蘭博基尼等等,甚至一些意大利北方城市的生活水平可以比肩隔壁的瑞士。然而可惜的是,新工業政策不但沒有惠及到南部地區,反而将南北差距進一步拉大。
集中在中北部的意大利新興工業區
據意大利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資料顯示,在2017年,意大利西北部地區人均GDP為3.54萬歐元,東北地區為3.43萬歐元,中部地區為3.07萬歐元。南部和島嶼地區的人均國内生産總值為1.85萬歐元,僅為西北部一半,比中部和北部地區低45%。在2018年,意大利西北部地區人均GDP達到了3.6萬歐元,接近了南部地區人均GDP的兩倍,而意大利南部地區居民實際年人均收入隻有19000歐元,但西北部地區居民的實際年人均收入卻達到了22000歐元,比南部地區高出了3000歐元。而在2019年時,意大利南部地區總體GDP同比下降0.2%,中北部地區總體GDP則增長了0.3%。
意大利青年失業率
一系列的數據都在表明南北意大利間的貧富差距就像是一道鴻溝,難以跨越,不僅如此,南部的經濟落後還削弱了意大利抵禦風險的能力,就比如在歐債危機席卷整個歐盟時,意大利北部能夠憑借着厚實的工業基礎,成為了意大利經濟複蘇的引擎,而經濟貧瘠南部地區卻一直深陷經濟危機之中難以自拔,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拖油瓶。這不僅導緻南北方居民看對方不爽,還容易造成國家分崩離析,尤其是面對大風險的時候。
意大利人的“地圖炮”
參考資料:《意大利的“平行社會”“南北差距”和“以人為本”》;《意大利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