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太辛苦,不如趁着假期跟随小編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自駕遊,放松一下緊張的心情。
一.茈碧湖
茈碧湖位于雲南省大理洱源縣東北部,距洱源縣城約3公裡,距大理以北73公裡,距離劍川石寶山風景區以南58公裡。東、北靠山,西南連田,南北狹長,是高原斷陷溶蝕窪地形成的天然淡水湖泊,是洱海上遊的主要湖泊之一,也是洱海的源頭了,鄧川壩子的灌溉水源主要靠它。湖泊面積7.86平方公裡,南北長6公裡,東西寬最大2.5公裡,湖岸線總長7公裡,平均水深18米,最大水深32米,湖水碧綠透明,湖中盛産的茈碧花屬睡蓮科,葉呈心髒形,浮于水面,莖長七八尺,根紮在水底泥中,夏季開花,類似蓮蓬,多為黃白色,每天中午2時至下午4時開放,其餘時間閉合為花蕾狀,清香撲鼻,湖也因此花而得名。
茈碧湖又名甯湖,因湖内生長茈碧花而得名,茈碧花屬睡蓮科,花莖有筷子那麼粗,長10米左右,葉子呈心髒型。每年農曆七八月份茈碧花開,但僅在每天太陽剛出及午後,分别開放半個小時左右,所以又稱“子午蓮”。洱源,因洱海發源于縣境而得名。洱源茈碧湖(舊稱甯湖),位于洱源縣城東北2公裡的花碧鄉境内,因湖中盛産“巳時開未時收”的芘碧花而得名。每年7、8月間茈碧花開時,那清香會令每一個到來的人都為之着迷。
在茈碧湖中,還有一種罕見的自然景觀,叫“水花樹”。每當風和日麗的日子,如果乘船到湖心,就有可能欣賞到這樣的奇景:在碧綠透明的深水中,從下而上,冒出一串串晶亮的水珠,在陽光的映照下,就像一株挂滿珍珠的玉樹。茈碧湖有水上餐廳,遊船等 旅遊設施,在這裡旅遊,你會更深刻地體會到“誰道洱河千勝景,源頭此處更澄清”的意境。
二.黃龍潭
黃龍潭位于鶴慶縣城西南2公裡谷堆山(又名螺髻峰)下,是鶴慶古老的水利工程和景色宜人的遊覽地。黃龍潭雖然隻是一個公園,但它卻異常的美麗,堪稱攝影的天堂,碧水杳杳,翠樹依依,一條蜿蜒于湖中的石闆路,道盡了這片風景的清雅缥缈。
黃龍潭西枕螺峰,“螺峰野色”是“鶴陽八景”之一。螺峰俗名谷堆山,海拔2990米,由裸露的石灰岩構成。因山勢高峻陡峭,形狀像螺蛳又像發髻,故名螺髻峰;每當雨季,山頂經常白雲纏繞,又名雲峰山。山腳懸崖上有一石壁,上面有“活潑潑地”四個大字。傳說在遠古時代,鶴慶原是一片汪洋。有一年兩顆珠寶從崖下的水洞裡蹦出來撞在崖上,突然炸開,裡面飛出一雙男女。後來他倆繁衍了鶴慶壩各姓的始祖,人們稱這裡為“活石珠光”,稱“活石”下的水洞為龍洞。每當晴天中午,日光直射龍洞,就有像金絲束的反光射出,傳說是被黃龍吸走的那口鐘的反光,人們稱這種現象為“金鐘映日”或“金線吊葫蘆”。
登上螺峰頂,鳥瞰鶴慶壩子,四山環抱,漾弓江如帶,野平疇,村莊棋布,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始知佳色此峰多”的“螺峰野色”。
三.巍寶山
巍寶山亦稱巍山,是古南诏國的發祥地。從清康熙年間起,每年農曆二月初一至二月十五,當地的彜族就在巍寶山舉行廟會,是彜族人民的祭祖聖地。如今的巍寶山植被茂盛,古木參天,濃蔭蔥郁,溪泉叮咚,花繁草茂,環境優雅,景色宜人。是個天然的大氧吧。
巍寶山距離巍山古鎮很近,它是全國13座道教名山之一,這裡山林茂密,沿着山道向上走,隐約可見古老的亭台樓閣隐身密林之中,幽靜而古老。
千古道教祖庭巍寶山三清道;道場位于巍寶山後山海拔2千多米的峰頂,雖僅占地二畝,實屬巧然天成,乃神秘的天造地設之所,是巍寶山風景區标志性旅遊景點之一.這裡融自然和人文景觀為一爐,以古、幽、奇、秀、巧聞名典籍。常遇神仙眷戀,即便時至今日,仍常現祥光瑞氣之相,有緣者能見天尊顯靈。自古被道家視為仙山“禁地”。這裡是古南诏國的發祥地,因南诏開國國君細奴邏在此耕耘而聞名。自漢代始,陸續有道士覓此潛修,道觀依山而建,巍為壯觀,至明清道教盛極一時。至今道觀還完整保留着明清時期的建造遺風,體現出千古道教文化的悠遠神韻巍寶仙。
聖地除了俯仰皆是的文物傀寶,以自然饋贈着稱于世,峰秀谷幽,清溪回流,奇花異草,飛禽靈獸,無不怡愉可人。最是道家茶花,四百年豔麗如初,這裡四季皆景,春來雨前品茗,夏觀雲海岚煙,秋賞桂花圓月,冬至陽光和煦。這裡道家田園,卯起酉落,仰可看星月流雲,俯可觀峽谷村落之美,有詩雲:“夜聽水流調竹石,晝看雲起面前山."實乃明心見性、超凡脫俗的旅遊之所、修行之地。巍寶山除大量道教宮觀外,也還有一些佛教寺院,如觀音殿、甘露亭。巍寶山道教形成發展過程中,佛教也曾在這裡與道教争雄鬥勝,同時也有相互的影響和融合,突出表現在“老君點化細奴邏”傳說,細奴邏生前,太上老君點化其為南诏王,死後封其為巡山土主,成為雲南道教的“巡山神”,即雲南道教的一尊主神。這一傳說說明中國漢地道教傳人雲南,為了更好地得到發展,必然要植根于雲南民族原始宗教中,吸收營養,與之結合、融彙的特點。巍寶山前山有一朝天門。
朝天門又名準提閣,它是全山的總坊。按巍寶山風景名勝的自然分布,從這裡的總坊向前,在前山經過白沙井、土主廟、文昌宮、玉皇閣、觀音殿、青霞觀、老君打坐石等殿字,一路登山而上,直至山頂到鬥姆閣;在後山、經三清殿、培鶴樓、含真樓、長春洞、望鶴軒、封川塔等廟觀,返回山下,全程約10公裡。巍寶山景點很多,我重點介紹土主廟等幾座宮觀。土主廟,又叫巡山殿,或巡山土主廟。歇山式大殿中的塑像即南诏第一代王細奴邏。兩旁站立侍者,文武各一,均穿彜族服裝。巡山殿門前有幾副對聯,内容均與細奴邏和南诏國曆史有關。
四.石寶山
石寶山地處雲南劍川縣城西南面約25公裡的沙溪鄉境内。這裡林木茂盛、石趣無限,廟宇别緻景色獨特,尤以石窟和摩崖造像而聲名久遠。每年7月石寶山的白族居民會舉行民間傳統歌會。
石寶山是一處丹霞地貌,山上風化的紅砂石形狀各異,有的成龜背狀,有的如獅、似象、如鐘,而且裡邊石窟和摩崖造像更是精美異常。
石寶山歌會是白族地區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會期從農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是大理劍川最富魅力的人文景觀。
歌會期間,來自劍川、洱源、麗江、大理、蘭坪等地的白族群衆,都穿上民族盛裝,紛至沓來。方圓十裡的山間小道上,人流如潮,宛如一條條五彩斑斓的長龍。來趕歌會的白族姑娘們,打扮得非常漂亮。他們一路上亮開金嗓子,唱起悠揚舒展的白族調。白族小夥子們胸前挂一架别緻的龍頭三弦,彈響明快爽朗的三弦曲。歌聲弦音此起彼落,令人陶醉。老年人認為,在歌會上唱白曲,可以得到吉祥,亦或是平日在家已向神靈許下願心,為保清吉平安,會期便一定要上石寶山唱上百十個調子,于是在歌會唱調子便成了還願之舉;中年人借歌會抒發情懷,表現自己的歌才;青年男女則多數以歌為媒介,尋找知音伴侶。曲調均為流行于大理州西北部地區的劍川白族調,以龍頭三弦或吹樹葉伴奏,唱詞均為白族詩歌“三七一五”的傳統格式,格律嚴謹,不能跑調跑韻。因此,對歌既展示歌喉,也比試自己的實力 智慧和才能。優秀的歌手在熟悉掌握傳統民歌的基礎上,面對當時的情景,加上即興創作, 往往妙語連珠,動人心扉。一旦棋逢對手,便對答如流,連日連夜唱下去而難分勝負。
說到這兒,屏幕前的你是否心動呢?歡迎在評論區給小編留言,表達出你的見解吧! 喜歡的話記得點贊收藏 關注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