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晚上8點左右
上海市楊浦區
長陽路2021弄小區内
發生驚險一幕
一名年約60歲的阿姨
在乘坐電梯時,不慎絆倒
這時電梯忽然上升,門還未關閉
阿姨仍保留着倒地姿勢
在驚慌中隻轉了個身
雙腿還未來得及從電梯外抽回
就被卡在了轎廂和樓層的縫隙中
從6樓一直被“強行”拖拽到了9樓
現場血肉模糊
王阿姨雙腿被夾斷!
據了解
王阿姨至今還在醫院接受治療
面臨高額治療費用
回憶起當天事故,多位居民仍然心有餘悸:小區建成于1990年,有3幢高層電梯房,安裝的6部電梯均已使用了30年。
此次發生傷人事件的高層1号樓單号電梯,明明2月份經過年檢,每月都在保養,竟發生如此嚴重的意外,着實讓居民想不通。6月29日,事發電梯的牽引設備已被貼上封條,電梯停用。
7月31日,業委會發出征詢公告,計劃将事發電梯更換或維修。“事發電梯停運後,另一部老舊電梯的壓力更大了。同樣都是超期服役的老舊電梯,如何能安心乘坐?”居民擔憂。然而,老小區目前賬面的維修資金隻能負擔1部新電梯的費用。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上海僅楊浦區類似這樣的老舊電梯保有量就有2500部,事故時有發生。
市場上一部新電梯的成本至少20萬元以上,但由于部分老舊小區維修資金有限,超齡服役的電梯往往陷入不斷修修補補卻得不到更換的處境。據市民服務熱線12345統計,近3個月,關于老舊電梯故障的投訴達到300餘件。
如何盡快解決老舊小區
急需更新電梯與缺乏維修資金的矛盾
關乎着居民的生命安全
△引翔港小區門口。
居民稱事發電梯不是最差的
談起6月24日的意外,王女士的妹妹忍不住流下淚水。
當天下午,她還在嘉定區照看剛出生的外孫女,接到急救人員的電話,聽筒那邊傳來“你姐姐的腿可能保不住了。”她立即趕赴醫院。
王女士在意識清醒後告訴她,當天下午她在6樓鄰居家裡聊天,随手拎着的垃圾袋放在了單号電梯口。聊天結束後,她按了電梯的向下按鈕。進入電梯,門關上之際,她突然想到垃圾袋還放在外面沒取,便急忙邁步出電梯。不料,電梯轎廂與外側樓面有高低差,雙腳一下子陷入縫隙中,重心不穩倒在地上。正當她調整身體試圖将腳抽離回到轎廂時,電梯門沒有感應到異物而彈開,反将王女士向上拖行至9樓。到了9樓後,她大聲呼救,引起居民注意,才得以解救。
此次事故造成張女士下肢重度創面,膝蓋、足面筋膜斷裂。
8月3日上午,記者來到小區走訪。小區有3幢高層電梯房,每幢都是24層,裝有兩部電梯。除了1号樓的單号電梯因發生意外停運,3号樓的A号電梯因部件老化發生故障,有4個樓層上行時無法到層,其餘4部仍在正常使用。
1号樓發生故障的單号電梯口,豎着黃色的“暫停使用”圍擋,電梯門上也貼着“封閉停運”的通知。相鄰的雙号電梯運行繁忙,電梯門口時刻可見快遞員和居民們在等候。
實際上,這部雙号電梯同樣老舊,電梯門在關閉時笨重、卡頓。居民告訴記者,電梯出廠時缺少空調和實時對講功能,陸續在居民的要求下安裝;監控攝像頭也是在此次事故發生後安裝的。
8樓的一位大伯說,單号故障電梯除了關門時偶爾發出“砰”一聲重響外,并無其他問題;相比雙号電梯反應敏捷,運行效率更好,“沒想到條件更好的單号電梯先出問題了。”張女士的妹妹則稱,7月底她在乘坐雙号電梯時,又出現了電梯内外高低不一的情況,很擔心遲早會發生意外。現在單号電梯停運後,整棟樓190多戶居民都使用雙号電梯,頻率驟增,大伯說:“我甯願走樓梯,也不敢坐雙号電梯了。”
△小區1号樓有兩台同樣老舊的電梯。
維修資金緊張,隻能處置一部
意外發生後,居民們認為,穩妥的話必須兩部電梯都予以更換。
但記者看到,7月31日業委會發出公告稱,為了讓電梯盡快恢複正常運行,小區業委會和大樓業主小組在聽取部分業主意見的基礎上,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較一緻的意見是:隻對事故電梯實施更新或修繕,更新的話,費用依據不同品牌而定,約40萬元,周期約5個月;改造修理的話,費用約14萬元,改造施工等周期約35天。征詢過程為期一周。
△業委會發出公告,開啟對事故電梯是否改造或更換的征詢。
據媒體6月29日報道,技術專家檢測表示,事發電梯超齡服役且部分技術參數不符合國家安全标準。記者咨詢電梯方面從業人員得知,随着技術進步,老電梯技術參數必然跟不上現有國家安全标準,不是簡單的更換零部件就能實現,必須進行升級改造或者更換新電梯。
既然兩部電梯都已超期服役、問題顯現,為何不一起果斷換新?
對此,小區物業服務提供單位、上海順理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順理物業”)的李經理解釋,小區賬面上的維修資金不能低于30%,物業算了算,能用的維修資金不足百萬。改造修理的方式,具體而言是更換所有主要部件,但不是由同一品牌組裝完成,價格低廉且安裝速度更快。如果選擇直接購買兩部新電梯,雖然省心,卻一次性花光了維修基金。接下來就必須操作補繳資金,恐怕難度很大,耗時較長。他以另一棟高層3号樓為例,數年前對該樓電梯大修後,1至5層樓的居民至今不願意支付維修費用。
也正是因為維修資金緊張,小區在事發電梯的處置上也猶豫不決,是修是換還有待于居民來表決決定。
居民們對此怎麼看?
記者随機詢問了幾位居民意見。“大修的話也能接受,兩部能換當然更好啦。”當記者詢問維修資金不夠怎麼辦,居民則搖頭稱不知道,還有居民表示随大流。
△另一台老舊電梯成了整個樓棟唯一的電梯。
消除安全隐患才是要首要考慮的
不鏽鋼材質的電梯門緩緩地打開,轎廂頂部一台電扇正哐哐作響。
居民王老伯說:“事故發生前,經常有居民将電瓶車帶入電梯,帶進樓道裡充電。現在大家都提高警惕,不能增加現有電梯的負擔。已經停放在樓道裡的電瓶車也不允許再帶下來,等電梯更新或大修後再說。”
電梯按鍵附近,張貼着一張“特種設備使用标志”,維保單位為上海台菱電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台菱電梯”),顯示下次檢驗日期為2021年2月。
另一面張貼上海台菱電梯有限公的電梯計劃保養日期公示單,每月上旬和下旬均會保養一次。6月下旬的保養時間定在6月23日,并有兩名維保人員。
維保單位台菱電梯的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老電梯就好比一輛汽車,管理部門檢驗僅僅是一種安全性檢測,類似于汽車的年檢,不能反映零部件的老化問題。
就電梯而言,如微電腦控制系統、感應接觸系統等零部件都有一定使用壽命,隻能确保一定次數内的可靠使用。意味着超出使用次數範圍後,就會存在偶爾不可靠的情況,出現短暫的響應失靈,造成沖頂、突墜等意外情況。此次居民遭遇意外究竟是電梯何種運作失靈,權威部門和專家先後來小區多次檢測,目前尚未沒有給出鑒定結果,不便做出解釋。
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特種設備超過安全技術規範規定使用年限,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及時予以報廢,但具體到電梯的使用年限,并沒有相關規定。“超期服役”的電梯何時更換取決于小區業主的意見。
在2018年楊浦區市場監管局聯合财政、房管制定的《楊浦區保障住宅電梯安全管理辦法》中,雖然鼓勵使用年限超過15年的住宅電梯,自籌資金完成老舊電梯更新改造,經檢驗合格完成相關申報流程後,可獲得獎勵,但更新電梯的獎勵金額僅為2萬到4萬元。部分資金緊張的老小區換新動力不足。
△小區6台電梯檢驗均合格。
“當住宅小區電梯經檢驗、檢測機構認定存在嚴重事故隐患,不采取重大修理、改造或者更新難以消除隐患,且相關方對經費籌集、整改方案等達不成一緻時,由相關街道鎮牽頭,組織使用管理單位、業主代表和房管、市場監管部門共同商議,确定整改方案和費用籌集方案。”有居民認為,引翔港小區的高層電梯房就屬于“存在嚴重事故隐患”的情況,是修還是換,應該有更審慎的考慮。
楊浦區類似這樣的老舊電梯保有量不小,但往往因維修資金不足、自治經驗不夠,加之沒有政府強有力補貼的情況,居民對于推進電梯更換的方案意見不一,導緻推進過程緩慢。直到發生意外事故,才會意識到電梯更換的必要性。
建議居委會、物業、業委會充分發揮共治共享,為消除老舊電梯安全隐患加速。
作者:車佳楠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