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這首詩最受推崇

為什麼這首詩最受推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9 05:15:13

一朵女子,風輕雲淡

歡迎關注槐序,這裡有最美古詩詞

…..

為什麼這首詩最受推崇(他這首詩過了1116年才火)1

- 寫在前面 -

...

在段奕宏、張譯主演的電視劇《團長》中,小書蟲有這樣一段台詞:

“我居然要看書才知道,我們曾經那麼輝煌!無畏、開闊、包容世界、不拘一格……我們祖先沒有榜樣,可走了整整五千年!可我卻要讀書才知道!不是從你身上看到的,也不是從我身上看到的,這就是問題……”

很喜歡這句話,也一直用來鞭策自己。

有些東西應該存在于我們的骨子裡,他不應該是你刷到了誰的視頻、看了哪部電視劇、聽了誰的閑談、讀了哪本書後才知道的。

就像崔道融的那首《梅花》,要過了1116年後,經過《甄嬛傳》的誤讀,才被大部分人所熟知一樣。

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我們都缺乏一種探索和求知的欲望。

更為遺憾的是,甄嬛居然把這樣一首經典的詩句給讀錯了。

盡管曲有誤、周郎顧,但事實上依然有很多人認為,它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讀法。

或者将錯就錯,反正又不影響自己和任何人的生活。

這就是小書蟲深感痛心的地方。

錯不怕,錯了可以改,不能夠正視問題就會成為最大的問題,所以“專家”們就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改成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又對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遠上寒山石徑斜”作了音改。

一字之差,謬之千裡。

為什麼這首詩最受推崇(他這首詩過了1116年才火)2

- 詩文賞析 -

數萼初含雪,孤标畫本難。

香中别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出自崔道融的《梅花》,作于公元895年

在衆多的“詠梅”詩中,這首亦算是比較突出的,詩人運筆流暢,沒有引經據典故作高深,隻是用清美的筆觸描寫了梅花的高貴品格,以及自己内心的柔軟。

為什麼這首詩最受推崇(他這首詩過了1116年才火)3

崔道融:

晚唐詩人,擅詩及書法,曾在乾甯年間做過縣令,戰亂後飄蓬于江湖,與司空圖、方幹有酬唱。存詩80餘首,流傳度不廣,如果不是《甄嬛傳》,知道他的人會更少。

詩文大意可解為:

寒梅初放,花萼中還點綴着白雪,梅花向來清俊孤傲,即便入畫也難以傳神;花香芬郁别有韻緻,迎風而立不畏嚴寒;

心中藏有惆怅的人不願聆聽那些哀怨的笛聲,甯可拖着病軀倚靠着梅枝獨自賞着绮麗的風景;如果凜冽的北風能夠看透我的心意,就請不要輕易地去摧殘它的孤美。

朔風:北風,寒風。反義詞為薰風。

為什麼這首詩最受推崇(他這首詩過了1116年才火)4

詩人沒有刻意去渲染梅花之美,因梅花向來獨開,不與群芳争豔,這是難能可貴之處,所以隻寫了“數萼”。

“初含雪”和蕊心映襯,極具畫境,但是詩人又說“孤标畫本難”,這種清峻之美不是筆墨能呈現出來的,深刻地表達了梅之高潔。

既然無法入畫,那總能嗅得梅香,這是一種連貫的動作,說明詩人并非遠觀,而是在梅開之地緩緩而行,漫步于雪後初晴的園林之地。

之所以說這是一首上佳的詩作,是因為詩人言及梅不入畫、難刻其骨,但是詩人自己俨然就是一道風景了,讀詩之人會把他和雪後之梅看成另一幅畫。

也就是說,這幅畫其實詩人已經畫出來了,用的不是筆墨,而是自己的行為。

為什麼這首詩最受推崇(他這首詩過了1116年才火)5

“清極不知寒”也是有雙重之意,梅自然不懼寒冷,可賞梅的人不同,能在雪後漫步于梅園的人,首先要抵禦的就是嚴寒。

故,詩人接下來寫“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原來詩人身體抱恙,心情本是不佳,不願在哀怨的笛聲中去回憶往事,甯可忍受寒冷來園中看梅。

上下句銜接,會發現非常流暢,渾然天成。

特别是最後兩句“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因為詩人有恙在身,要抵禦風寒出來賞梅,所以就對梅花更加憐惜,希望凜冽的北風能懂得惜花之情。

風雪自然是無情的,詩人為它們賦予了人格,更是希望自己的身體也能早日好起來。

縱觀整首詩,是一個雙線的故事,表面詠梅之高潔,内在詩人又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全詩一共四聯,每聯都有梅、每聯都有人,相互交錯又各自獨立,意境絕佳。

為什麼這首詩最受推崇(他這首詩過了1116年才火)6

如果把人的因素從詩中剔除,你就會發現這首詩并沒什麼特别,因為詩人本身就是這首詩的一道風景線。

橋上的人看風景,我們看橋上的人,如是也。

尤其是尾聯,詩人把自己的情感爆發出來,不強烈,卻深入人心。就像有時候你站在海邊、江邊,或者望着日出日落,心中也會有祈禱一樣。

隻不過,詩人是倚靠在梅樹邊,對着北風默默傾訴而已。

這樣的詩,我們早就應該讀到并熟知的。

- end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