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意識裡,寶玉石與石頭是兩個截然不同概念,其實很多時候它們不是泾渭分明的。
舉個栗子,在自然界礦石就屬于岩石和礦物的過渡形态。還有隕石的分類,石鐵隕石的成分就是石隕石和鐵隕石的過渡。再比如玉石種類中的彩石,更像是寶玉石與石頭的過渡。介于彩石和石頭之間的還有觀賞石、硯石。
還有我們熟悉的和田玉,有克價上萬的,也有幾塊錢一塊的,那麼幾塊錢一塊的和田玉與石頭之間的界限就很難一目了然。
如果想分辨石頭和玉,先需要知道它們都是什麼?
自然界的物質種類繁多,不求甚解,很好回答,如果嚴謹,會有一些複雜。我們可以從成因、分類、特性、鑒别、分辨等五個步驟來區分它們。
一、成因
我們知道地殼是由礦物元素組成,目前人們已經發現的礦物元素有5000多種(含人工合成),并且新的元素還在不斷增加中。
元素組成礦物,礦物組成岩石。
它們在地球上的運動過程大概為:地幔及地殼中的礦物元素在地質作用下,噴出地表,冷凝結成岩漿岩(占89%),然後經(物理、化學、生物)風化為細小顆粒,再疊加沉積成沉積岩(占5%),沉積岩或岩漿岩在高溫高壓環境時,形成變質岩(占6%),比如交代作用。并不斷進行循環造岩運動中。
這些礦物元素在這個環境裡,不停的重新排列組合,最終以不同形式存在,主要形态有聚合和離散以及集合狀态。
花崗岩由地殼幾十千米深處的富矽岩漿結晶而成。花崗岩體在結晶過程中會釋放熱液,花崗岩周圍的許多重要礦物沉積物就形成于這種熱液中。如托帕石、水晶、電氣石、綠玉等偉晶岩型寶石,以及許多包括金、銀、鉛和钛在内的金屬礦物,都是在這些溶液中沉積而成。
礦物風化離散時與地表有機物、水分、空氣、微生物組成土壤。
當礦物與膠質體在地質作用下聚合時,形成岩石或礦石。(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
當同質礦物元素集合時形成結晶(均勻、有序),呈單質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所以最簡單的分辨方法是:
自然界的礦物元素離散狀态是土壤。
聚合狀态是岩石或礦石。
集合狀态時,可以形成寶玉石。
二、分類
自然界中發現的礦物雖已超過5000種,但可做寶石原料的僅200多種,而國際珠寶市場上的主要高中檔寶玉石隻不過20多種,隻占5%左右。可見礦物岩石必須具備一些特定的條件才能成為寶玉石。
既然它們都是由礦物組成,那我們簡單了解一下礦物的屬性,以便于我們進行下一步的分辨。
地球上含量最多的礦物有12種,分别是(氧、氫、矽、鐵、鋁、鈣、鈉、磷、鎂、鉀、钛、錳)占了地殼總重量的99.96%。而這些礦物也是組成石頭和寶玉石的主要成分。
礦物是由地質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單質或化合物,它具有相對固定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質。其成分可用化學式表示。
比如紅寶石和藍寶石就是天然氧化鋁Al2O3。紅色來自鉻Cr,藍色來自钛Ti和鐵Fe。
1、礦物學分類
根據礦物的化學成分和晶體結構,将礦物分為五大類:
自然元素(自然金屬、自然半金屬和自然非金屬)、
硫化物及其類似物(金屬元素與 S、Se、Te、As 等相化合的化合物)、
氧化物和氫氧化物(金屬陽離子與 O2-或OH-相結合的化合物)、
含氧鹽(碳酸鹽、硫酸鹽、磷酸鹽、矽酸鹽、鎢酸鹽、硼酸鹽)、
鹵化物(氟(F)、氯(Cl)、溴(Br)、碘(I)的化合物)。
中國習慣上把具金屬或半金屬光澤的,或可以從中提煉某種金屬礦物,稱為某某“礦”;把具玻璃或金剛光澤的礦物稱為某某“石”;把玉石類礦物常稱為某“玉”;把地表松散礦物常稱為某“華”等等。
2、珠寶玉石學分類
寶石與玉石的區别在于一個是礦物結晶體,一個是礦物集合體。
玉石與石頭的區别在于一個是同類礦物富集,一個是同類礦物貧集。
寶玉石泛指:一切經過琢磨雕刻後,可以成為首飾或者工藝品的礦物材料。
需要具備:
1)美觀性::A.顔色:要求顔色豔麗、純正、均勻。B.透明度和純淨度;C.光澤;D.特殊光學效應。
2)耐久性:經久不變,有一定的硬度、韌性、以及抗腐蝕的能力。在相當長的時間内保持光彩照人,不被磨損、腐蝕,防止空氣中石英粉塵的損傷。這一點是由它穩定的物理化學性質所決定的,一般寶玉石的硬度多在摩氏6以上。
3)稀有性:包括品種稀有和質量上的稀有。對于寶玉石的價格與價值起着關鍵的作用。
4)無害性:寶玉石是人體經常佩帶的物品,對人體應絕對無害。
5)工藝性:具有工藝價值,以及可具有的文化載體性。
所以礦物符合這些要求的條件越多,其價值就越大,符合的越少,價值就越低。
具體包括:
寶石(自然礦物單晶體,雙晶體)、
玉石(礦物集合體, 少數為非晶質體。含彩石、印章石、硯石)、
彩石(我國一般把低檔次的玉石稱為彩石。在 1997.5 .1 實施的 《 珠寶玉石國家标準·珠寶玉石名稱 》 中, 已經不再使用“彩石”這個名稱)、
有機寶石(由自然界生物形成,部分或全部由有機物質組成)、
人工合成寶石(含合成、人造、拼合、再造)。
A.寶石分類圖表:
B.玉石分類圖表:
三、特性
普遍性與特殊性:很多人會說玉石就是石頭,從普遍性上說,一點不假,但是從特殊性上說,它們有區别。
比如,學校裡面有許多的孩子,都是一樣的,那麼為什麼我們都會疼愛自己的。原因隻有一個。都一樣的時候,我們會尋找其中的特殊性,并把它作為自己行為的理論依據。這個依據是什麼,當然是别的孩子都沒有的,并且是唯一性的“血緣”。
上面說了美觀、耐久、稀有性決定了寶玉石和石頭的不同。了解它們的屬性有助于進行區别。
這其中的晶體特征、顔色、透明度、光澤、密度、形态等等都是寶玉石分類、分級的重要指标,這些也是用來鑒定、分辨的重要依據。
那麼寶玉石的屬性有哪些?具體可以從化學形态、物理性質兩個方面來看。
1、化學形态
寶玉石礦物是由各種化學元素結合而成的,由于元素結合的方式不同,單質礦物(如金剛石)、化合物(如剛玉、綠柱石)及含水化合物(如瑩石、綠簾石)等。
而它們都有自己的晶體結構。其絕大部分是結晶質(全晶質、玻璃質、半晶質)結構,少數是非晶質。結晶礦物的集合體主要有:纖維狀、放射狀、片狀、粒狀集合體和晶簇等。
自然界矽酸鹽類的寶玉石礦物最多,其次為氧化物類。而其它種類的寶玉石礦物則比較少。除矽酸鹽外的其它含寶玉石礦物的化學性質一般都很穩定,遇酸、遇堿、在空氣中不起化學反應,具有經久耐用的特性。
但是,碳酸鹽類礦物很容易被酸溶解,珍珠、珊瑚的化學成分是碳酸鈣,孔雀石也一樣,必須避免任何酸類的侵蝕。一般說來,多孔的寶石,也應避免接觸鹽酸。如綠松石、青金石,遇鹽酸會慢慢地分解。
某些礦物在強光下會變色。如彩色托帕石,如果将其置于光照下,最終會完全失去顔色。許多礦物會受到光線不同程度的影響。
2、物理性質
力學性質(比重、硬度、韌性、脆性、解理、彈性、桡性)
光學性質(顔色、條痕、透明度、光澤、折射率)
還有發光性、電學性、磁性、熱學性、放射射、表面特性等。
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是相互關聯的,地質作用下晶體結構會發生(類質同相、同質多象)現象,引起寶玉石化學成分的規律變化,會導緻寶石的顔色、光澤、折射率、密度、熔點及導電性等發生變化。
四、鑒定
這裡簡單了解一下專業鑒定機構的檢測方法,使大家可以有一個參照和科學分辨方法的依據。
在國家鑒定機構,會使用儀器對寶玉石的結晶特征、化學成分、光學性、力學性、包裹體、熱學、電學性等進行檢測,從而準确分辨其品種及品級。
常用的儀器及方法有:
折射儀:每一種寶玉石都有一定的折射率值,使用折射儀檢測出折射數值,進行品類判斷。
偏光鏡:隻在一定方向振動的光即是偏光。把寶石置于正交偏光下,觀察其消光特點,判斷出是單折射還是雙折射。用偏光鏡可以簡便、有效地将非晶質或等軸晶系的寶石與其它晶系的寶石區别開來。
密度儀:(靜水法、重液法、磁流體法)行同種類的寶玉石都有相對固定的密度範圍,測量可以對其種類進行區分。
放大鏡及顯微鏡:利用光學放大原理,觀察寶玉石外部和内部特征,可以提供大量數據信息,幫助尋找鑒别天然與優化處理以及合成寶玉石的關鍵證據。比如表面表象、加工痕迹、包裹體、組成結構等
分光鏡:對寶玉石不同緻色元素特有吸收光譜性的檢測,可以确定其緻色成分,從而對進行鑒别。
二色鏡:具雙折射率的寶玉石有多色性,根據多色性顔色的強弱差異,對其進行鑒别。
濾色鏡:寶玉石的顔色是對白光選擇性吸收後殘餘色光混合所緻。肉眼所見的顔色是一種混合光波,因此有些相似的顔色,其光波組成卻不同。濾色鏡主要由一些彩色濾光片組成,這些組合的濾光片僅允許部分波長的光波通過。根據濾光片允許通過光波波長的範圍的不同,可以制作成多種類型的濾色鏡,用于不同寶玉石種的鑒别。
紫外熒光發生器:用以鑒别寶玉石發光,即熒光效應.根據是否有熒光,熒光的色調及強度差異等,可以對某些典型的寶石進行有效鑒定。紫外線分長、短波,檢查時分開使用。
熱導儀:是根據寶玉石的導熱性能設計,檢測每秒鐘通過一定厚度的物質的熱量的數值數。因受環境影響較大,所以是一種用途較為專一的鑒定儀器。
還有一些大型儀器比如:電子探針、投射(掃描)電子顯微鏡、陰極射線發光儀、X射線衍射儀、等。離我們太遙遠,所以不用了解。
五、分辨
作為普通人沒有條件為了一塊石頭,購買許多儀器進行檢測,所以日常中盡量找一些國家級的正規鑒定機構進行檢測。或者購置一些簡單的檢測工具。用一些簡單合理的方法進行大緻分辨。
A、這裡有幾點需要注意:
1、礦物種類的多樣性決定了其複雜性,除了門類還分有屬、族、種、亞種。并且對應的都有細分的學科。
而一些礦物特性與特征也是會出現相互重疊,即使于單一種類中的品類判斷,也需要幾種科學方法交叉定位,我們要通過簡單的方法或單一方法進行精準定位很容易出現誤判。
比如木變石、矽化木、木紋玉。外觀相似,前兩者是玉,後者是彩石範疇。
木變石是矽化石棉,在交代作用下礦體變成了由SiO2組成的石英隐晶質集合體,但卻保留了石棉的纖維狀結構,外觀很似木質。硬度為7。密度為2.64~2.71。
矽化木是千百萬年前的樹木被迅速埋在地下後,被地下水中的SiO2交代而形成的木化石。它保留了木質結構和紋理。其中木質結構清晰。硬度在6.5~7之間,密度2.65~2.91。
木紋玉礦物成分是白雲石、方解石。其礦物顆粒明顯,硬度很低(3~3.5),光澤不強,且易磨損,故常用做建築石材和工藝雕刻品使用。
2、辨别時使用的方法,來自于對其種類的了解程度,這需要大量的經驗積累,否則很難找出正确的方法。
比如天然玻璃中的黑曜石與玻璃隕石,前者是火山岩,後者是石隕石墜落時融化形成,其兩者各項數據非常相似,分辨其主要是依據形成環境特點進行區别。
比如國家标準裡規定的“和田玉”。是以礦物成分來劃分定名,統一以主要礦物質組成為透閃石、陽起石的礦物集合體統稱為“和田玉”。而市場出現的俄羅斯料、青海料、韓國春川料其礦物構成與新疆料相同,如果沒有豐富的經驗及嚴格的檢測方法,是很難與新疆和田玉分辨開的。
3、通過肉眼隻能初步确定一個大概範圍。而很難做到判斷礦物的名稱與質量。
方法主要通過:礦物晶體形态,顔色及多色性,變色,光澤,特殊光學效應,解理,内部包裹體等。
有時借助放大鏡和聚光電筒。主要用于鑒别色濃變化,用于觀察寶石解理,内部包裹體及判别透明度等。
比如用肉眼觀察其晶體結構,其組成形态、顆粒大小形态。從而分辨出質地與結構的細膩與緻密程度。
通過斷裂面判斷其解理特征,因為同種礦物晶體的解理方向和完整程度總是相同的。
使用不同硬度的物品刻劃表面來檢測軟硬程度。
在自然光線下用反射光觀察顔色的表面色相變化,深淺變化,及反射的表面光澤強弱特征,和通過色散觀察折射率,是否有特殊光學效應。
在手電光下觀察體色色相。透光深淺及範圍程度、顔色均勻度。以及绺裂、紋路及内部包裹體變化。
使用電子秤采取靜水比重法對礦物進行簡單密度檢測,得出數值,進行對比。
有條件的還可以使用紫光燈、放大鏡、濾色鏡、等簡單輔助工具,做進一步的判斷。
這些方法都隻能做到一個大緻的取值範圍,無法精準數值,所以也隻能籠統做到大緻範圍的界定。
4、寶玉石與石頭最大的不同,在對寶玉石的定義上面(美觀、耐久、稀少、工藝性)。假如沒有這個條件支持,即使是某種玉石,也可以當做石頭看待,因為其價值等同于石頭。所以我們普通人,不需要糾結于名稱,而注重于質地即可。
(注:此條針對于礦物、奇石愛好者。)
5、而市場上寶玉石分級落差形成的價格區間十分巨大。而商業行為下的貓膩往往就隐藏在這裡。
比如利用容易混淆的幾類:大理石類(方解石),碳酸鈣礦物,石英,卡瓦石,蛇紋石類等冒充高等次玉種。
至于坊間流傳的滴水法、火燒頭發法、鹽水法、刀刻法、敲擊法、掂重法等等。要麼不可取,要麼不具普遍性,要麼不嚴謹,要麼根本沒有依據。請謹慎對待。
假如有商業行為發生。千萬不可依賴一種行為做出最終選擇。否則會肉疼,并且還不會是别人。
文/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