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11月8日訊(通訊員 譚葉琛 解純 吳濤)10月22日與11月5日,吉首大學生物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課題組在古丈縣江洋溪村和大溪村進行生物多樣性資源調查,首次拍攝、記錄到6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胸鹀與33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鴛鴦。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胸鹀。
黃胸鹀俗稱“禾花雀”,屬于候鳥,栖息于低山丘陵和開闊平原地帶的灌叢、草甸、草地和林緣地帶。2000年,黃胸鹀仍是數量豐富的無危物種。近年來,黃随着胸鹀遭遇盜獵販賣,數量急劇減少。在短短的17年間,黃胸鹀的保護等級經曆了四級跳,2017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将黃胸鹀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評為“極危”物種。2021年,中國将黃胸鹀升級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鴛鴦。
鴛鴦是隸屬于雁形目鴨科的水鳥,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和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中的近危物種。鴛鴦是濕地環境質量評價的指示物種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和觀賞價值。在中國,每年的4月,鴛鴦北遷至東北地區的繁殖地,10月末,其從繁殖地前往東部、中部和南部的越冬地,本次在酉水河大溪村附近發現的33(18雄15雌)隻鴛鴦,是湘西州首次發現30隻以上的鴛鴦種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