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20畝魚塘有多大利潤

20畝魚塘有多大利潤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4:02:38

20畝魚塘有多大利潤?經過多年生産實踐,筆者體會到要飼養好魚苗,飼養者技術水平要高,操作要精心,工作要勤奮細緻現将高密度飼養魚苗至烏仔階段,提高成活率的技術要點介紹如下,僅供飼養者參考,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20畝魚塘有多大利潤?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20畝魚塘有多大利潤(高密度養魚技術知識)1

20畝魚塘有多大利潤

經過多年生産實踐,筆者體會到要飼養好魚苗,飼養者技術水平要高,操作要精心,工作要勤奮細緻。現将高密度飼養魚苗至烏仔階段,提高成活率的技術要點介紹如下,僅供飼養者參考。

清理池塘,施藥消毒

凡準備用作飼養魚苗(水花)的池塘,應做好及時嚴格徹底的清整、消毒。采用退水清塘法及幹塘後立即施藥法。所用藥物要因塘而異,施藥及時,突出重點,灑藥均勻,操作細緻,在施藥的同時,用拉耙翻動池底淤泥,把藥物混合于淤泥之中,以達到徹底滅菌除害的目的。在早春對第一次清整的池塘,施藥後需經4天~5天的通風晾曬即可注水。

适時注水,及時施肥

在魚苗(水花)發塘前的6天~7天就應往飼養池注水,在注水時要用80目以上的篩絹網布嚴格過濾,防止敵害生物随水注入池中。飼養池注水應在魚苗發塘前5天~6天,按畝(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施确實經過徹底發酵的自制混合糞汁10擔~12擔(折合鮮糞80千克~96千克)作為飼養池的基肥。

淺水發塘,分期注水

飼養魚苗(水花)的池塘,尤其是在飼養早期,水溫還處在低值的時節,飼養池的水位注水要淺,應将水位控制在40厘米~50厘米為宜。淺水發塘既容易使飼養池水溫升高,又能促使水體中的浮遊生物繁殖速率加快,浮遊生物密度加大,有利于魚苗攝食和生長。随着施肥和投餌,飼養池的水質逐漸轉肥,加之魚苗的個體日漸長大,飼養池的魚苗需要擴大活動空間,需要調節飼養池水質。因此飼養魚苗(水花)的池塘必須适時地加注新水。每次加注新水的間隔時間在通常情況下應掌握在4天~6天,但在實際工作中還要看水、看魚、看天、看氧,适時注水。每次加注新水的水位在8厘米~15厘米為宜。使飼養池的水質始終保持在既清新又肥、活、嫩、爽,溶氧值良好的狀态,要始終保持飼養池水體中擁有适宜池魚攝食和生長所需要的幼、嫩、足的浮遊生物量,使池魚随時都能吃到适宜的生物食料。

定時發塘,掌握密度

魚苗(水花)發塘應掌握在飼養池施肥後的5天~7天進行為好。在此時間内發塘正是輪蟲繁生達到高峰值并向枝角類轉化與魚苗同步生長的時間。魚苗發塘時應注意:①魚苗(水花)發塘時要盡量避開陰雨天氣,陰雨天氣魚苗發塘極易使魚苗染病;②在魚苗發塘時要盡量避開高溫,高溫時發塘極易使魚苗窒息;③魚苗(水花)發塘時溫差不可過大,應控制在2℃以内。魚苗(水花)發塘密度,依據養殖場的設施、設備和人員操作技能現狀而定,畝(667平方米)有效水面,魚巢180米~200米,魚苗(水花)280萬尾~300萬尾。

把握食量,及時投喂

魚苗(水花)發塘第一次投喂的時間,從魚苗水花入池時算起,兩小時即可潑漿喂魚。投喂量按畝(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每天用幹黃豆4千克~5千克,并按每1千克黃豆制成18千克漿水的劑量向全池均勻細緻的潑灑。對上午放苗的池塘當天要喂2遍~3遍漿,下午放苗的池塘當天要喂1遍~2遍漿。此後以魚苗放入飼養池的第二天起,按畝(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日投喂幹黃豆4千克~5千克的劑量日投喂3次,将每次投喂的時間安排在:上午8:00~9:00,中午12:00~下午1:00,下午4:00~5:00。向全池均勻細緻的潑灑,要連續潑灑3天。3天後要視池水肥瘦、生物量多寡(尤其是輪蟲多寡)、池魚的生長等具體情況,将日投喂量作适量的增減,日投喂量調整與否主要是看水質,看水位,看魚生長方可确定。如果飼養池水質已經轉肥,可将日喂漿量作适當減少或改為日2次。日投喂2次的時間應安排在上午9:00~10:00,下午4:00~5:00。魚苗(水花)放入飼養池經10天~15天的飼養管理,魚體全長已長至9毫米~12毫米的烏仔應及時組織銷售。

需要提示的是,施肥及日投喂量,就精料而言:畝(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日投喂為4千克~5千克,比理論數據的畝有效水面日投喂量2千克~3千克多33.34%~100%,或66.67%~150%;飼養池注水後的基肥施肥量(折合鮮糞重)為80千克~96千克,比資料數據的300千克~400千克少2.75倍~3.17倍~4倍。這就是說在日常的飼養、管理工作中,必須要做到細心觀察池水肥度與變化;耐心看護池魚的長勢與異常;精心了解飼養池水體中的溶氧是否達标與缺氧;誠心掌握投喂與追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