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劍博采風追影,皇氏古建築大全
Jumbo Huang ,Jumbo Heritage List
第3366回:上帝曲線建築女王,紮哈哈迪德破常規
《黃劍博采風追影》公益科普教育文章,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Jumboheritagelist, Huang_Jumbo )
建築應該像一條曲線那樣,有種流動的美。一個連一個,在約束中解放出來。
她打破建築帶來的生硬,用極具表現力的設計,展示建築原本缺少的運動感。
一個一直為認可而奮鬥的女人,她所處的行業卻集成了人類最複雜的野心和最基本的需求。
在紮哈的設計中,最為标志性的特征是“曲線”。 再硬挺的建築,經過她的解構,都能表現出一種特别的流動感。
大家知道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廣州歌劇院,南京國際青年文化中心,望京SOHO和上海虹橋淩空SOHO等偉大建築的女設計師是誰嗎?實際上我們在國内看到的大量自帶“流淌”效果的建築,都是出自一位女建築師之手。
她是曆史上第一位獲得了普利策建築獎的女性建築師(相當于諾貝爾的建築獎),人稱“ 建築界女魔頭 ”。
2004年3月21日,海耶基金會把被譽為建築界諾貝爾獎的普立茲克獎頒給了她,她創下了兩項記錄——是該獎項創立25年以來的第一位女性獲獎者,還是最年輕的獲獎者。評委之一、裡斯大學的建築學教授卡洛斯·吉門内茲這樣評價她的貢獻:“她讓建築成為都市精力的虹吸管,讓我們看到了城市生命力的噴薄和流動。”
2015年,英國建築界最高獎項“皇家金獎”(Royal Gold Medal)宣布金獎頒給紮哈·哈迪德,紮哈·哈迪德成為該獎項曆史上的首位女性獲獎者。
在男性一統天下的建築業,哈迪德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憑的全是自己多年的不懈努力。成功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哈迪德也遭受過很多重大挫折。正如評審團所指出的那樣,哈迪德獲得世人認可之路,是“英雄式的奮鬥曆程”。
哈迪德的建築設計極為大膽和前衛,什麼奇形怪狀、腦洞大開的建築都有,她不相信和O諧。她說,如果你旁邊有一堆O屎,你會跟它和O諧?
1993 年她接受了人生第一個委托項目,位于德國魏爾阿姆賴因 Vitra 園區的消防站。這個項目被認為是幫助紮哈走出低谷的關鍵之作,它震撼了建築界,帶來了巨大的聲譽。
雖然紮哈·哈迪德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就已經因其大膽的設計被人們稱為“解構主義大師”,但也正因為其設計太過大膽,使得絕大多數的設計僅僅停留在圖紙上,因此也獲得了“紙上談兵”的建築師的稱呼。而1993年建成的維特拉(維特拉)消防站是紮哈正式建成的建築處女作。在維特拉消防站建築方案出台還尚未實施之際,由于其充滿幻想和超現實主義風格就已經名聲大噪。
維特拉消防站位于德國萊茵河畔魏爾一個同名公司的園區内,這座建築傾斜交錯的混凝土平面,重塑了橫穿而過的街道。維特拉園區是一個綜合了很多功能區的場地,其中包含了工廠、陳列室以及維拉特設計博物館。紮哈起初隻負責消防站的設計工作,但 是項目最終還包括了邊界的圍牆、一個運動空間和一個自行車棚。
這些設施位于貫穿園區主要道路的拐彎處,而這條道路,以及道路盡頭的消防站被作為線性的景觀空間與周圍的功能區相呼應。紮哈的設計讓維特拉消防站不僅僅是作為一個物體存在于園區之中,而是以這座建築來定義它所處的環境。這座建築的牆壁和屋頂都符合線性結構特點,從外觀看起來,這座建築就是由很多平面元素所組成的,而這些平面、線之間相互傾斜、折疊,以劃分内部的各項功能需求。
她素來以“反對直角”、追求建築空間的融合和流動而聞名。讓她得以實現這種風格的,除了基本功和想象力,還有計算機帶來的電腦輔助設計軟件。前者帶來了富于藝術感的圖紙,後者則實現了精密的計算。準确地說法應該是,把建築設計師從承重參數計算等一系列流程裡解放了出來。
如今的中國毋庸置疑已經是全球建築師最熱愛的試驗場之一。僅在 2011 和 2012 年,我國消耗的水泥就比美國整個20世紀消耗的還多。所以真正讓紮哈·哈迪德能大展拳腳的地方就是我國,她要感謝我們給了她一個問鼎巅峰的平台。
人們驚訝于明星建築物帶來的視覺沖擊,以及更多盲目建設帶來的泡沫。
紮哈·哈迪德的作品看似平凡,卻大膽運用空間和幾何結構,反映出都市建築繁複的特質。
上帝的曲線,建築界的“女王”。她用三十餘年的時間,創造了無數足以震撼世界的建築。
紮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年至2016年3月31日),1950年出生于巴格達,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2004年普利茲克建築獎獲獎者。在黎巴嫩就讀過數學系,1972年進入倫敦的建築聯盟學院AA school學習建築學,1977年從AA Diploma畢業,獲得建築聯盟學院本科學位。
紮哈·哈迪德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一個富裕、開明的家庭。她的父母相信教育能使人獨立,在女兒身上投入了很多的期待。她父親一位世交的兒子是名出色的建築師,這位鄰家哥哥對年幼的哈迪德産生了極大影響。另外,母親的品位也深深影響了哈迪德。從小,哈迪德就看着母親在家裡來“乾坤大移位”——因為母親又買了标新立異的新家具。
1968年,哈迪德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攻讀數學系。1972年時,全家為了她的學業移居倫敦,她開始在著名的建築學府——建築聯盟學院學習。當時,她的導師是荷蘭著名建築師雷姆·庫哈斯。那會兒,哈迪德的火爆脾氣就很有名了,但那正是導師和同學喜歡她的原因,也是她作品中爆發力的源泉。
1977年,哈迪德畢業後加入大都會事務所(OMA),在那裡做了兩年的學生和六個月的合夥人,之後創立個人工作室,開始大量參與國際競賽。她的設計中開始出現銳角尖頂、流動絲巾一樣的長弧曲線,給大家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沖擊力。
1982年,香港舉行的國際建築競賽上,哈迪德獲得了一等獎,堅定了她在這一行走下去的信念。然而哈迪德的這個作品初審就遭淘汰,是日本建築家矶崎新獨具慧眼,把她的方案從廢紙堆裡撈了出來。矶崎新評價這個方案時說:“我被她那獨特的表現和透徹的哲理性所吸引。”
哈迪德很受鼓舞,她先後在哈佛、耶魯等著名大學任教,設計作品幾乎涵蓋所有的設計門類,門窗、家具、雕塑擺件、燈具、椅子、水杯和餐具。她的繪畫作品更是前衛,一直在世界各地展出,作品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法蘭克福德意志建築博物館這樣的業内專業機構永久收藏。這些,都反映出一位女設計師的廣闊視野。
有人打了個這樣的比方,“哈迪德這三個字就是當今建築界的暢銷品标記”。她仿佛一帆風順,以至于黎巴嫩電視台的記者,有一次在采訪哈迪德時曾問:“你是一個幸運兒,對嗎”哈迪德嚴肅地回答說:“不,我堅韌不拔地去努力,我花了數倍于他人的力氣,我沒有一天放過自己。”
電腦輔助設計能夠在電腦屏幕上顯示工程師想要設計的物品或者建築師想要設計的建築。這項技術的鼻祖是伊萬·薩瑟蘭,他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在 1963 年發現了用戶和電腦通過圖形互動的原理。如果沒有神奇的 電腦輔助設計,現代的物質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它使人們能夠即時修改從螺絲刀到汽車等各種産品的模型,準确地指定它們的各種參數,并且監控實際的生産過程。
尼古拉斯·卡爾在著作《玻璃籠子》裡曾經提到對 電腦輔助設計 地批評:在 電腦輔助設計 出現之前,建築師的藝術源泉是繪畫。徒手畫的草圖同計算機渲染的圖畫類似,兩者都具有明顯的交流功能。但是繪圖不隻是表達想法的方式,它是一種思維方式。現代派建築師理查德·麥科馬克表示:“我無法想像,除了繪畫,我還剩什麼。我把繪畫作為批判和發現的過程。”
紮哈也說過類似的話,她的合夥人贊賞她筆下的線條出奇的利落果斷。很多借助 電腦輔助設計 工作的人并非為了創造,而是為了掩蓋或者避開問題。一件事“應該怎麼做”和它“這樣做有沒有用”之間并沒有必然聯系,但要想在諸如建築這樣的語境解決問題,必須兼顧這兩點。人類畫的圖紙可以,電腦輔助設計 則不能。
由 電腦輔助設計 延伸出來的參數化設計,并不是紮哈事務所獨有的技術。早在弗蘭克·蓋裡設計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時,他就用了一種一般用于空氣動力學分析的軟件,故而令參數化軟件名聲大噪。
但即便到目前,很多建築院校也隻是把它當作一個工具,紮哈事務所則是一個實打實的試驗場,不僅大規模運用,還會宣揚它的優勢和作用。她在 2005 年落成的沃爾夫斯堡費諾科學中心(Phaeno Science Centre)裡就開始實踐這種技術依托的建築設計方法,因為需要更複雜的軟件支持,還與沃爾克斯貝爾的科技中心建立了特殊合作關系。
之後,包括紮哈在中國的首個建成項目廣州大劇院、銀河 SOHO、蛇形畫廊、阿塞拜疆的阿利耶夫文化中心、首爾東大門設計廣場以及南京青奧中心,紮哈幾乎都把參數化設計的技術運用至她所有的設計中。不過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紮哈的設計并不是軟件的成果,而是真正創造力和掌控力的體現。
紮哈是希望把房子蓋成藝術品的人,這當然是野心的一種,但并非所有的野心都以藝術性為最終表達目的。
有趣的是,不管紮哈對自己的作品解讀如何,外界、甚至包括她的項目雇主們,對這些産品的解讀都完全基于自身的視角。比如廣州大劇院,紮哈把它譽為“被水沖刷過的鵝卵石”,但外界則陷入對這個文化地标的狂熱。一切正如平面設計師劉治治所說:“由于 Zaha Hadid 的出現,暴發階層終于找了足夠新、特、奇的建築樣式,以彰顯他們真的明白什麼是未來、當代……”
廣州大劇院自項目動工建設到落成,主要争O議點來自其造價,被指為燒錢的形象工程。據南方的媒體在 2009 年的報道,這座建築于 2004 年設計規劃,目标是建成廣州七座标志性建築之一。規劃時工程總造價(不含地價)約 8.5 億元人民币,而到 2009 年時,總投資已增加至 13.8 億元。
也在這一時期,我國各大城市似乎都陷入一種熱潮,用高額投資建設鋪張的“文化地标”。據南方媒體的數據,北京國家大劇院投資 26 億,重慶大劇院 15 億,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投資 11.4 億。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紮哈近年許多重要項目和大型項目都在發展中國家市場進行,諸如中國、巴西、墨西哥、阿塞拜疆、柬埔寨以及中東等。這其中一方面因為歐美建築市場趨于飽和,尤其是金融危機之後經濟發展放緩乃至停滞,另外一方面,崛起中的發展中國家需要紮哈這樣的設計師來彰顯自己的存在感和話語權。
正如美國建築師弗蘭克·蓋裡設計的古根海姆美術館可以喚醒一個叫做畢爾巴鄂的西班牙小城一樣,明星建築被很多地方晸府視為晸績的一部分。相比之下,商業建築倒是更為保守。和紮哈·哈迪德合作甚多的 SOHO 我國是個例外。創始人兼董事長潘石某屹曾在接受《好奇心日報》采訪時表示正是 SOHO 給紮哈提供了更廣闊的舞台,更大體量的建築設計機會,以及更多的建造支持。
哈迪德的成名之路充滿荊棘。盡管她很早就被稱作“解構主義大師”,盡管她大膽運用幾何結構,得過大大小小的獎項,有時一年多達四項,仍有很多人不能接受她怪異的設計方案。著名的主流建築師羅伯特·亞當就曾尖銳地批評:“她根本不考慮地闆落差極大、牆壁傾斜、天花高吊……對其中生活工作的人有何不便。空間在哈迪德手中就像橡膠泥一樣,隻是滿足她孩子一樣的玩興。”
她的不少作品都隻能安靜地躺在圖紙上,無法付諸實施,她甚至一度被稱為“紙上談兵”的建築設計師。直到1993年,哈迪德才推出成名作——德國萊茵河畔魏爾鎮的一座消防站。她通過營造建築物與地面若即若離的狀态,達到一種海市蜃樓的效果。
1994年,哈迪德花費了極大的力氣,獲得了英國威爾士卡的夫灣歌劇院競圖方案的一等獎。但是,來自卡的夫地方的反對,最終扼殺了方案的實現。他們不願讓一個口音濃重、深色皮膚的女移民來主持重要文化建築的建設。哈迪德承認,這次挫敗曾給予她很大打擊。在倫敦生活了二十年,她卻未有一件作品在英國問世。
哈迪德另一個比較有名的作品,是她獨立設計的美國辛辛那提羅森塔爾現代藝術中心。這幢八層高的建築像一隻精巧的方盒,一層一層搭建在玻璃底座上,被《紐約時報》譽為“田園綠洲”。此外,法國斯特拉斯堡的一個停車場,以及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的滑雪場等也使哈迪德名揚四方。
哈迪德的設計一向以大膽的造型出名,被稱為建築界的“解構主義大師”。這一光環主要源于她獨特的創作方式。她的作品看似平凡,卻大膽運用空間和幾何結構,反映出都市建築繁複的特質。
1993年,哈迪德推出成名作——德國萊茵河畔魏爾鎮的一座消防站。在它的建築方案出台、尚未實施之際,由于其充滿幻想和超現實主義風格而名噪一時。哈迪德通過營造建築物優雅、柔和的外表和保持建築物與地面若即若離的狀态,達到理想的效果。
這一次,哈迪德的獲獎作品是台灣台中古根漢美術館。評委認為她能夠大膽利用空間,巧妙運用幾何學原理,使作品與環境融為一體,成功展示了鄉村生活的美妙,因此才把本年度的大獎授予她。當代建築大師、評審團成員之一法蘭克·蓋瑞稱贊哈迪德的每一個設計都創意十足。另一位評審費巴姆表示,哈迪德單單畫出設計圖,就已大大擴充了建築的“創作曲目”。她設計的大型綜合建築建成後,創造力更能充分展現非解構主義大師,與屈米、埃森曼的區别。
紮哈·哈迪德并不是解構主義大師。哈迪德本人也不認為她是一位解構主義建築師。她與解構大師屈米、埃森曼是有區别的。雖然建築形式相似,但是屈米的思想源自德裡達,而哈迪德則是受到馬列維奇至上主義的影響。屈米及埃森曼解構主義的共性是在于對現代主義建築的批判,對現代主義建築和傳統建築二元對立的瓦解。
屈米重構了一種非二元對立的理論,埃森曼重構了一種後功能主義。他們在重構的同時,都走向了各自瓦解對象的對立面。而哈迪德則是通過對傳統觀念的批判,進而對建築的本質進行重新定義,從而發展适合新時代的建築,這才是哈迪德在建築中所要實現的本質目的。
多方位出擊的哈迪德走着理論學術研究與設計實踐并重的路子,她的實踐幾乎涵蓋所有的設計門類。1983年,她在倫敦展出大型繪畫回顧展。此後,她的一些頗具實驗性和前衛的繪畫作品一直在世界各地展出,作品被衆多機構如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法蘭克福德意志建築博物館永久收藏。這些,都反映出一位特殊女性設計師的廣闊視野。
從哈迪德的多項設計作品的構思和表達方面來看,她與衆不同的伊斯蘭文化背景顯然弱于其所接受的英國式傳統保守精神。但不可否認的是,她的性格之中還有着強硬、激越的一面,她的許多設計手法和觀念似乎是在被阿拉伯血統中的剛勁精神熱烈地鼓舞着勇往直前。與此同時,她也在一些“随形”和流動的建築設計方案之中流露出貼近自然的浪漫品位。
以“打破建築傳統”為目标的哈迪德,一直在實踐着讓“建築更加建築”的思想,于是才會有超出現實思維模式的、突破式的新穎作品。
哈迪德的工作室位于倫敦的心髒地帶——克拉肯威地區,辦公室碩大無比,天花闆裝飾着複雜鋸齒狀的藍色有機玻璃,書籍和雜志包圍了整個房間。哈迪德還是那副慣常打扮:黑色束腰上衣,黑色光面修身長褲,黑色Prada涼鞋。她一天坐上15個小時,也不會得腰肌勞損,因為她那張粉紅色的安樂椅,順着人體的脊椎線條呈S形設計,就如一件現代軟雕塑。這是著名設計大師VernerPanton的作品。“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享受設計”哈迪德說。
她本人也是即興設計的愛好者,她曾設計出一雙“建築感十足”的深桃紅色涼鞋,上面布滿了龜背竹一樣的镂空曲線,奇妙的坡跟讓鞋看上去和地面若即若離,擁有神奇的飄浮感。哈迪德的下屬知道,要是這位“女魔頭”有一天穿自個設計的涼鞋來上班,說明這位與衆不同的老闆又成了一座随時會爆發的活火山,“她嫌大家的活幹得太沉悶了,或者,她嫌自己的活太沉悶了,就會換雙鞋子來振奮一下精神。此時,誰要是漫不經心,就會引來她的尖叫、怒吼。”
哈迪德對工作和下屬的嚴苛在業界很出名。她外表健碩,有着中東女性特有的旺盛精力,頭發中分,最前面兩絡頭發挑染過,向兩邊撩起,“就像一部傳奇撩開了門簾。”她的一位下屬說,“你沒法不對她又敬又畏。”哈迪德聲音洪亮地布置工作,聽到她的聲音,下屬們的心髒都會擂一陣鼓。她是那種一周能在辦公室耗上80個小時的人,跟着她混的下屬,多多少少也要有點工作狂傾向才成。
對于自己惡脾氣的議論,哈迪德說,沒有強迫症,哪能成為一個好的建築設計師,和她有着相似性格的男建築師卻不被認為反常,這說明什麼,說明男女還是不平等,到一定時間沒結過婚的男建築師還被認為是“鑽石王老五”,有着同樣經曆的哈迪德卻被視作“愛神也會吓跑的女魔頭”,也是同樣道理。
她的作品并非全然地西化與現代性。在伊拉克長大的紮哈,從小便迷于波斯地毯繁複的花樣,藉由織工的雙手,波斯地毯将現實轉化為交纏豐富的世界。無獨有偶地,織工也多半為女性。
對紮哈最直接的影響仍是倫敦的建築聯盟學院。她在那裡就學時,該學院可說是處于黃金時期,堪稱全世界的建築實驗中心。學院繼承“建築圖像派”的傳統,學院的多位師生——庫克、庫哈斯、楚米、寇斯,将現代世界的憾動轉化為他們作品的主題與造形。他們勇于做為全新的現代主義者,嘗試捕捉不斷變化的能量,增加新視點,企圖為現代性提出新視點。不管是楚米的趣味狂笑、庫哈斯的神秘拼貼,還是庫克的宣示性,他們都将多向度透視、快速移動而強烈的造形,和科技性的架構,整合為意象-這些意像的表現乃是描述多于定義。
并不是所有人都欣賞她的設計。時至現今,在已經生活了20多年的倫敦,仍未有一件哈迪德的作品問世。在獲獎後接受媒體采訪時,哈迪德也直言自己在英國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很久以來,人們一緻認為哈迪德的設計富于動感和現代氣息。但也正因為這兩個原因,她的很多作品都隻能安靜地躺在圖紙上,無法付諸實施,她甚至一度被稱為“紙上談兵”的建築設計師。盡管她得過大大小小的獎項,有時候一年獲4項,但似乎在世界建築環境裡掀不起一絲波瀾。這種狀況一直到90年代末才有了改觀。
除了榮譽之外,各種請她主持設計的邀請單也像雪片一樣飛來。對哈迪德來說,未來的日子将非常忙碌。在歐洲,她已經開始籌措為寶馬公司設計位于德國萊比錫的新總部,此外,她還接下了設計坐落于羅馬的意大利國立現代藝術中心的任務。在美國,她身為最終5位入圍者之一,将設計2012年的紐約奧運村。當然,哈迪德還想為自己已離開近30年的故鄉巴格達做些什麼。“若能在那裡設計建築,将是很不錯的事。”哈迪德說。因為她認為那裡實在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2004年度普裡茨克建築獎第一次被授予一位女建築師:紮哈·哈迪德。
3月21日,普裡茨克建築獎評審委員會在加州洛杉矶宣布,已取得英國國籍的伊拉克建築師紮哈·哈迪德被評選為2004年度普裡茨克建築獎得主。這是普裡茨克獎設立26年以來第一次被授予一位女建築師。2003年哈迪德,在美國完成了一項工程設計,即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理查德與洛伊絲·羅森薩爾當代藝術中心;
當前,她正在開發另外一個與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建築物共存的工程,即俄克拉荷馬州巴特萊斯威爾的普瑞斯藝術中心(the Price Tower Arts Center)。
她在歐洲完成的其他工程設計包括:德國萊茵河畔威爾城(Weil am Rhein)的維特拉(維特拉)家具公司的消防站;坐落于威爾城的州園藝展覽建築(Lfone Landesgarten-schau), 即标記為1999年園藝節的展覽建築物;法國斯特拉斯堡郊外的停車場和有軌電車站;坐落于奧地利西部的可以鳥瞰因斯布魯克城的伯吉瑟爾山上的滑雪台。
她在不同發展階段中有很多其他工程設計,它們包括:德國萊比錫的BMW建築和沃爾斯堡的科學中心,羅馬的國家當代藝術中心,西班牙比爾堡的總體設計,台灣的古根海姆博物館,那不勒斯城外的高速火車車站,法國蒙特帕利爾的新的公共檔案館、圖書館和運動中心等。
在評審委員會宣布其評選結果時,Hyatt基金會的主管托馬斯·J·普裡茨克說:“作為普利茲克建築學獎的發起者和贊助者,我們看到極其獨立的評委會第一次把榮譽評給一位女性,這是令人滿意的。盡管她的主要作品的實體相對小些,但是,她已獲得人們的廣泛稱頌,而且她的精神和理念甚至顯示出未來發展的遠大前程。”
普裡茨克獎評委會主管羅特赫斯柴爾德勳爵評論說:“同時,如同她的理論和學術工作一樣,作為實踐建築師的紮哈·哈迪德對現代主義的追求是堅定執着的。她總是富有創造力,摒棄現存的類型學和高技術,并改變了建築物的幾何結構。”接着,羅特赫斯柴爾德勳爵還說:“在倫敦建築協會的第四年裡,哈迪德作為雷姆·庫哈斯(他本人是2000年普裡茨克獎的得主)的學生完成了被稱為馬勒維奇結構(Male-vich's Tectonik)的畢業設計作品——她在泰晤士河上的Hungerford橋旁設計了一幢賓館,從至上主義者(suprematist)那裡吸取了滿足規劃和地點要求的形式。因此,這是一個令人愉快的巧合——頒獎典禮将在非常美麗而且極富創造力的城市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而馬勒維奇曾在那裡生活和工作過。”
已為整個世界知曉的作為建築學領域最高榮譽的正式頒獎典禮将于2004年5月31日舉行。屆時,一筆10萬美元的巨額獎金和一枚青銅獎章将在艾爾米塔什(Hermitage)國家博物館被授予本年度普裡茨克獎得主紮哈·哈迪德,繼之在博物館的冬宮舉行盛大的招待會和晚宴。普裡茨克獎的頒獎典禮每年在全世界不同地點移動舉行,借以表達人們對曆史性的和當代的建築之尊崇。
1989年普裡茨克獎得主,此屆評委會評委弗蘭克·蓋赫裡說:“2004年普獎得主可能是最年輕的得主之一,也是多年來所見設計發展軌迹最清晰者之一。她的作品充滿了激情與創新。”評審委員會中有一位新評委——記者克瑞恩·斯坦因,他是費頓出版社(Phaidon Press)的評論主筆。他評價說:“在過去的25年裡,紮哈·哈迪德已經創建了對抗常規的事業——挑戰建築空間、建築實踐和建築構造的傳統理念。”
評委會評委、維特拉(維特拉)公司董事會主管羅爾夫·費赫爾鮑姆(Rolf Fehlbaum)稱:“在構造建築實體之外,紮哈·哈迪德已從根本上拓展了具有空間清晰度的建築結構體系。既然複雜建築物正在出現,那麼她的創新力量就會充分展示。”
評委和建築評論家艾達·路易絲·胡斯塔布雷談到這次評選結果時說:“紮哈·哈迪德是當代建築藝術領域中最有天賦的從業者之一。從她的最早的繪畫和模型到當前處于進展中的建築物和作品中,可以看到其中始終含有原創的和強烈的個性視覺,這種視覺已經改變了我們觀察和體驗空間的方法。哈迪德的碎片幾何結構和液體流動性比創造一個抽象且動态的美好事物要做更多工作,這是一種探索和表達我們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主要工作。”
另一位來自休斯敦的評委是裡斯大學的建築學教授卡洛斯·吉門内茲,他說:“在造型豐富和形式充盈預警的情況下,紮哈·哈迪德的創作提醒我們:建築是虹吸集體精力的虹吸管,是對城市生命力的永久忘卻。”評審委員、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建築學教授喬治·西爾沃提(Jorge Silvetti)認為:“紮哈·哈迪德所設計的建築物是當今建築在空間産品中占據首位的最有說服力的證明。她對牆體、地面和房頂,以及那些透明、互相交織和流動的空間所作的獨具匠心的處理生動地證明了,作為藝術的建築并未使人耗盡氣力,它所需要的僅僅是想象力。”
紮哈·哈迪德是獲得普裡茨克獎的第三位英國建築師。
她所設計的注明的日期的最優秀最著名的工程是:德國的維特拉(維特拉)消防站和位于萊茵河畔威爾城(Weil amRhein)的州園藝展覽館(1993/1999),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頭部環狀帶(1999),法國斯特拉斯堡的電車站和停車場(2001),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的滑雪台(2002),以及美國辛辛那提的當代藝術中心(2003)。
她還完成了如下的家具創作和内部裝飾: 倫敦的Bitar(1985),劄幌的Moonsoon餐館(1990),由Sawaya and Moroni制造的Z-遊戲(2002)和Z-景觀(Z-Scape,2000)的家具,Alessi的茶城與咖啡城(2003)。她所設計的臨時建築物包括:大阪的Folly(1990 ),荷蘭格羅甯根(Groningen)的音像館(1990),伯明翰的Interbuild藍圖雜志館(1995),意大利羅馬美蒂奇(Villa Medici)安裝網(installation Meshworks,2000),英國倫敦盤旋形畫廊的夏亭(2000),以及西班牙巴塞羅那的R. Lopez de Heredia Vina Tondonia亭閣(2001)。
2016年,離4月1日西方愚人節不到1個小時,美國東部時間3月31日晚11時許,BBC新聞發布了一條令人震驚與惋惜的消息:著名的伊拉克裔英國女建築師、2004年普利茲克建築獎獲獎者紮哈·哈迪德(Zaha Hadid)突然離世,享年65歲。
廣州歌劇院于2010年開放,是紮哈在中國完成的第一個項目。自開放以來,廣州歌劇院的各種演出已經吸引了近400萬遊客。歌劇院位于廣州文化發展的核心地段。其獨特的雙巨石設計面向珠江,将鄰近的建築與廣州珠江新城的國際金融塔融合起來,歌劇院就像小溪中被溪水沖刷後變得光滑的鵝卵石一樣,和諧地坐落在河邊。
廣州大劇院(Guangzhou Opera House),位于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珠江西路1号,是廣州新中軸線上的标志性建築之一,坐落于天河中央商務區,東毗廣東省博物館和廣州圖書館,西鄰美國總領事館,南望珠江與海心沙,北靠廣州國際金融中心。
廣州大劇院總占地面積4.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3萬平方米,建築總高度43.1米,擁有歌劇廳、實驗劇場、當代美術館等藝術專館和三個排練廳(歌劇排練廳、芭蕾排練廳以及交響樂排練廳)。廣州大劇院由英籍伊拉克設計師紮哈·哈迪德設計,被稱為“圓潤雙礫”,其主體建築為黑白灰色調的“雙礫”。
2013年9月,廣州大劇院獲得“菲迪克百年重大建築項目傑出獎”。 2014年,廣州大劇院被《今日美國》評為“世界十大歌劇院”。
廣州大劇院建築結構采用的是“鑄鋼結構”,外立面為三向斜交折闆式網殼,由5000多塊玻璃和75000塊石材組成,大小相同而形狀各異。廣州大劇院歌劇廳共設1804個坐席,包括1687個座席、117個樂池坐席,三層觀衆席呈“雙手環抱形”,“滿天星”天花闆,歌劇廳内擁有不對稱的構造、流線型的牆體和特殊的凹槽,便于音響效果的發揮。
歌劇廳采用國際上常用的“品”字形舞台的工藝布置形式,分為主舞台、左、右側舞台和後舞台四個部分。整個舞台軸線寬74米,軸線深度46米,台口寬18米,高12米。
廣州大劇院由英籍伊拉克設計師紮哈·哈迪德設計,外形被稱為“圓潤雙礫”,其主體建築為黑白灰色調的“雙礫”。 廣州大劇院沒有垂直的柱子,沒有垂直的牆,采用不規則的幾何形體設計,緻使“石頭”的外觀是扭曲傾斜的,僅外表面就有64個面,41個轉角和104條棱線。
紮哈設計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于2019年啟用,是一座位于市中心以南46公裡的新機場。該機場擁有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國際旅行需求,并完全融入該國不斷擴大的交通網絡。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設計需要滿足最初每年為4500萬旅客提供服務的需求,到2025年,北京大興将容納 7200萬旅客,并計劃進一步擴展到每年服務多達1億人次和400萬噸貨物。
其70萬平方米客運大樓的設計與中國傳統建築的原則相呼應,即圍繞中心庭院組織相互關聯的空間,引導所有乘客無縫地通過出發區、到達區或中轉區,到達中心庭院。航站樓的拱形屋頂向六個方向以流動的形式延伸至地面,支撐結構,并将自然光引入内部,同時引導着所有乘客前往中央庭院,并在整個建築中提供直觀的導航系統,引導乘客進出登機口。
南京國際青年文化中心位于江蘇省南京市建邺區邺城路8号,處于南京青奧軸線與長江的交叉點處,坐落于建邺區江山大街北側、金沙江東路南側、揚子江大道東南側、燕山路南延段西側,由建築師紮哈·哈迪德設計,是一座集酒店、寫字樓、大型停車場、購物廣場、會議展覽、酒店式公寓等功能于一體的摩天大樓。
南京國際青年文化中心總建築面積約為49萬平方米,包括一棟314.5米、68層高塔樓,一棟249.5米、58層高塔樓和一棟46.9米、6層高裙樓。該建築脫胎于帆船,而又不同于帆船。
2017年10月,南京國際青年文化中心獲得2016-2017年度魯班獎; 2018年3月,南京國際青年中心獲得2017年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一等獎。 南京國際青年中心外幕牆大量采用曲線、曲面、折角,整個外幕牆采用了1.2萬多塊GRC(玻璃纖維增強混凝土)闆材,其中曲面闆最大面積達35平方米,最重達2.1噸。外幕牆采用直立鎖邊鋁合金金屬複合保溫。
南京國際青年中心建設過程中,開挖土方量達到了60萬立方米,用掉了2.6萬噸結構鋼筋和4萬噸鋼結構,安裝有電梯、扶梯共計44部,其中扶梯25部。
南京國際青年文化中心由紮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設計,被稱為建築界的解構主義大師”的紮哈·哈迪德擔綱建築總設計師。
南京國際青年文化中心采用立體感的流線型設計,靈感源于南京雲錦。傳統雲錦由匠人以金線、銀線手工織造而成,猶如雲錦絲線,這一地标性建築同樣運用流暢的線條設計将文化中心、新中央商務區、濱江公園及江心洲島逐一串聯。
南京國際青年文化中心塔樓的立面采用梯形架構,可最大限度地延長面向長江的樓面和雙層電梯(由小型自動扶梯組成)的長度,使其核心區域的規劃效率提高了50%。塔樓随着高度逐漸變窄的橫截面結構使得使用面積與總建築面積之比超過70%。
南京國際青年文化中心的裙樓(會議中心)造型複雜,呈流動曲面狀,地上主體為全鋼結構,2萬多個構件中均為獨立尺寸,沒有相同的構件。
從被業内很多人質疑是“紙上談兵”的建築師,到在以男性為主導的行業中被稱呼為“女魔頭”,再到現在人人都知道她是第一個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女性建築師,也是設計出無數著名項目的建築師,紮哈一直堅持着自己的風格,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探索新的可能。她将新的技術和新的材料融合到一起,為這些建築融入更多的創造力。。。
黃劍博參考資料:
1. 紮哈·哈迪德 .雅某昌藝術網
2. 愚人節前夕一條真實而難過的消息:我們突然失去了紮哈·哈迪德 .Art-Ba- Ba.2016-04-02
3. 文吉麗 jill ;圖片源于紮哈·哈迪德建築工作室 zaha hadid archrtects,上觀号作者上海科協。
4. 狂砸800億的北京大興機場建成 “新世界七大奇迹”之首 .新某浪時尚.2019-02-11
5. 麗澤SOHO竣工投用 北京再添新地标 .人民的網
6. Zaha Hadid紮哈·哈迪德的作品與思想 .E拓建築的網
7. 紮哈·哈迪德獲英國“皇家金獎” 成為首位女性獲獎者 .中國的藝術品網
8. 好奇心日報,北京酷睿奧思科技發展某公司,她的建築和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