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兩又同齊
兩又同齊之佳不斷分享,不斷交流,不斷進步,這裡有英語/外貿/親子教育/生活感悟以及一地雞毛的瑣碎自留地355篇原創内容
公衆号:兩又同齊之佳
最近趕腳去走親戚過廟會,以前以為走親戚過會就是買些需要的生活用品以及吃喝玩樂。後來覺得去親戚過會就是去看看這家親戚現在過得怎麼樣,家境怎麼樣,更确切的就是看看今年和去年家裡有什麼變化。
再後來覺得這親戚聚會就是一件繁瑣的事,彼此都麻煩,吃喝拉撒睡,還得沒事找事的尋找一些話題,免得大家都幹坐着“尬聊”,這簡直就是一種相愛相殺的折磨,如果不去,對方見面了會說“都想你了,過會也不來看看。再不走走就陌生了,家門都不知道在哪開了?”你要是去了,發現其實也隻是相對無言的在角落坐等吃一碗大鍋菜。
而今覺得這親戚會就是一個信息大集合的地方,如果你不善言辭,可以保持沉默地聽着别人的高談論闊也是一種頂級的享受,感覺跟自己想法一緻了就含蓄的點點頭,感覺跟自己想法不一緻了就呵呵一笑(從大姨夫那學來的真傳)。而且永遠都不會引起争議的話題:“你家都誰來了?”“這個小孩是老幾啊?”“家裡都種了點啥呀?”“你今年看着比去年還要好” 哇咔咔咔,這些問題可以問很多人而且還可以問很多遍。
對于上一代(七十歲左右的人)的人最熱門的話題就是别人家的事,比如誰誰還活着麼?他們說的都是彼此很知道的某一家或者某一個人,然後另一方開始繪聲繪色的開始描述這第三個不在現場的人的各種他們認為不合理或者不正常的“事迹”最後再加一句經典的台詞“不知道這人都咋想的,辦的啥事?”以此來證明自己的英明。至于是否屬實,好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說的是我想聽的,然後大家彼此唏噓一下剩下的這為數不多的歲月。
老人們除了談論誰活得更久更差,還有一個喜好就是對比婆媳關系。比如某某鄰居家的兒媳怎麼怎麼樣,比起他們這一代的婆婆,下一代的婆婆(自己兒媳當婆婆)更難,難在下下代的孫媳婦是一群什麼什麼樣的特征的一代人。然後接着誇贊自家的孫女如何會辦事(難道你家的孫女不是别人家的孫媳)好像這個并不影響兩個概念的單獨存在。可以說别人家的孫媳怎麼難伺候,同時也可以誇自己家孫女在婆婆家怎麼被“器重”。
瞬間發現這些上一代的人還真的很可愛,斑白的頭發并不影響他們對任何事物的“正常”解讀。誇贊着重孫們的各種聰明,好奇着孫媳婦的各種不可思議的花銷,挑剔以及恭維着兒媳婦的各種行為。然後又謹小慎微地慢慢熬着自己的年齡。
說完上一代,看看我們這八零的一代人,有的已經充當了奶奶有的還是嗷嗷待哺的嬰兒的寶媽,但是這些并不影響我們對教育的關注。比如為了上學在某個城市買了幾套房,為了孩子們的學習自己下的血本報的各種課程。孩子們的考試成績的排名,即使現在學校不公布排名以及成績,家長們也會通過各種途徑去獲得小孩的成績,然後跟自己的親戚對比一下。
如果說隻是對小學初中高中的關注,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幼兒園的對比,“你家娃上中班回家寫幾張卷子?”(什麼?那麼小的孩子還要寫卷子,我是不是太落伍了)“我家上幼兒小班每天回家都得寫好幾個作業然後還得寫一張卷子,才五六歲就要寫到十來點。。。”(我發現自己是不是有點太不稱職了。)
突然想起某天去一家繪本館看書,然後聽到兩個家長在談論“你家小孩報了多少課外課?”另一個說“我們家上小班,問了好幾個,隻有口才課能報,其他的因為年齡太小怕傷身體,人家培訓班都不讓報。”“孩子願意上嗎?”“願不願意都得哄着去。總比在家裡玩,要好吧!”
(真的太卷了吧!也太有錢了吧!孩子喜不喜歡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覺得有用。)趕緊撤離現場,不然我會覺得自己越來越不稱職。
為人父母後,我們的關注重點已經從自己可以賺多少變成了給孩子教培上花了多少。澆灌的資金從側面可以反映出自己對孩子教育的重視以及自己能力的多少。果然,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還是小孩子們的世界好,他們關注的是今天去買個什麼好玩的玩具,跟同齡人打兩局手機同台遊戲。彼此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看着手機哈哈大笑。嗯?好像他們即使坐在對面也是用手打字聊天而不是嘴巴交流。
所以,沒事多參加些親戚聚會還是挺好的,見一見故人,聊一聊過往,看一看未來的希望。然後再内卷一下,鼓足勁頭往前趕路。有差距,才有動力麼!
兩又同齊之佳不斷分享,不斷交流,不斷進步,這裡有英語/外貿/親子教育/生活感悟以及一地雞毛的瑣碎自留地355篇原創内容
公衆号:兩又同齊之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