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推薦兩本書籍

推薦兩本書籍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7 12:41:01

本周的“一周新書風向标”又與讀者見面了。在這個欄目中,我們将不單單把好書列出來寫一段推薦語,我們還會盡可能地在自己閱讀效率允許的範圍内,對讀者們關注的或剛剛出版的書籍給出自己的看法。如果一本新書的内容非常精彩,我們會不遺餘力地給出推薦,如果一本書的内容與其關注度不符,我們也将會在參考意見中毫無保留地說出自己的看法。為了更直觀地看到我們對某本書的态度,我們還會增加一個“推薦指數”,類似豆瓣評分。

當然,任何閱讀的判斷都是個人的,我們的意見未必正确,甚至有可能是偏見,但它們一定是真誠的。我們隻是提供一個參考意見,希望為讀者提供一份閱讀指南(畢竟,這個事情可能還要冒着得罪出版社的風險)。如果你有比較猶豫的、想要知道我們态度的新書,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也将盡快給出自己的看法。

本期主持 | 新京報書評周刊編輯部

熱門

推薦兩本書籍(我們推薦兩本新書)1

《我們的人生大事》

作者:[英]傑西·格林格拉斯

譯者:曹昕玥

版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21年1月

推薦指數:★★★★☆

推薦人:肖舒妍

按照出版社的介紹,這是一本生育小說。始終沒有出現姓名的女主人公,對于“懷孕”充滿恐懼又極度渴望,她掙紮、糾結、自我放逐了幾個月,才作出生育這個決定。她希望孕育新生命,又不願失去自我。她想為了肚子裡的寶寶變得體貼、包容、情緒穩定,卻仍然忍不住在寶寶的膝蓋頂到自己的肋骨産生突如其來的劇痛時破口大罵。她和肚子裡的寶寶血乳交融在物理距離上無比親近,卻又始終隔着一層子宮、擁有各自的生命,宛若(也确實是)兩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

但在我看來,這本書所探讨的又遠不止生育這個單一問題。在孕育生命的過程中,女主人公反思了自己與過早患病離世的母親之間的關系,母親與身為心理學博士、不苟言笑的外婆之間的關系,自己與尚未出生的孩子之間的關系,又穿插類比了三段醫學史中的重大事件——威廉·倫琴發現X射線、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威廉·亨特對剖宮産的開拓。除了生育之外,血緣、遺傳、母女、家庭,醫學技術(包括心理學)對生命的探索、分析、量化以至于物化,都是這本小說的主題。

這本書的出版可謂恰逢其時。每對決定生育的父母,或不願生育的女性,任何對生育懷有恐懼、不解的人,都可以借此再次深入思考生育、生命與自我的意義。

文學

推薦兩本書籍(我們推薦兩本新書)2

《我本不該成為母親》

作者:[加]阿什莉·奧德蘭

譯者:李雅欣

版本:企鵝蘭登中國 | 中信出版社

推薦人:呂婉婷

這本小說的前三分之一,能勾起絕大多數女性的閱讀期待,尤其是對母職綁架心懷忌憚的女性。第一人稱的私人叙述,把讀者帶入了主角布萊絲的内心世界——她懼怕成為母親。因為她的家族中,有兩代母女都沒能建立起正常的親子關系。但是在“愛”的綁架下,她懷孕了,并在焦慮與抗拒之中生下了一個女兒。布萊絲有心改變家族的命運,卻無能為力地看着冷漠的女兒成為一個“魔鬼”……在懸疑的外殼下,小說展現了豐富的命題以“愛”為名的情感錯位如何在家庭中彼此摧殘;不良的代際關系是否是借由恐懼實現遺傳;母職綁架如何通過多渠道的否定、尤其是否定自身的真實感受來壓迫女性;男性如何“順理成章”地隐身,“順理成章”地指責配偶,“順理成章”地出軌追求新的生活。《我本不該成為母親》的懸疑設計并非它最大的亮點,當故事展開後多少有一些為情節而情節的刻意,但這些絲毫不影響它是一本值得一讀的作品。全篇對女性心理的敏銳捕捉照亮了日常生活的幽微角落——我害怕成為母親,卻不得不成為母親——無數女性在拼命掙紮,自我消耗,但難以掙脫。

曆史

推薦兩本書籍(我們推薦兩本新書)3

《珠崖:12世紀之前的海南島》

作者:[美]薛愛華

譯者:程章燦 / 陳燦彬

版本:後浪×楚塵文化丨九州出版社

2020年12月

推薦指數:★★★★☆

推薦人:李夏恩

福樓拜将文學的幻夢比作戴着羽毛帽子的吟遊詩人,在乳白色的海上航行。曆史的幻夢亦複如是,隻是它顯得更加真實可觸。今天的讀者與曆史之間隻隔着一層薄薄的時空面紗。好的曆史作品正如一陣香風,輕輕吹起面紗,讓眼前的奇景更加撩人。薛愛華的漢學著作帶給讀者的正是這樣一種似幻如真的感受,從《撒馬爾罕的金桃》到《珠崖》,薛愛華一再用自己獨特的書寫方式撩撥讀者的心弦。

與同為漢學家的史景遷略顯矯飾的文筆相比,薛愛華的作品更具有某種智性上純粹的愉悅。他筆下的海南島,乃是一片漂浮在時空之海上的異域。自漢至宋,中原王朝一直将其視為邊徼蠻荒之地,屢次征撫,仍叛服不常。它也因此成為流放者的夢魇,遠離文明中心,深入不毛之地,與生番鳥獸為伍。但也恰恰是這些征撫者和流放者共同構建出一個介于真實與想象之間的奇幻島嶼,這是一個與他們熟悉的文明世界迥然不同的所在,他們必須以自己固有的經驗來理解和認識這座陌生島嶼,并将其納入到自己的知識譜系中。時至的台風讓他們想起中原的戰亂,島上的泉水據說與帝都長安水脈相連,海南的兩大特産珍珠與沉香讓他們想到王朝盛世之時宮廷對殊方異物的沉迷,在清朗的夜晚,黎母山頂奇異的光芒,被認為是曾經賜福漢武帝的南極老人星下降的異兆。像蘇轼這樣豁達的流放者,更将海南比作居住着神仙怪物的方壺蓬萊。

“無論身處什麼樣的地獄,要尋找靈魂的安全和内心的平靜,都有必要創造一個天堂”。薛愛華的筆下不乏這樣清奇的隽語,但如果你想從這本書中找出一些曆史的訓誡以資龜鑒,那恐怕會空手而歸。但這也正是薛愛華的著作最具魅力之處,曆史的作用未必是要從過去的經驗中吸取教訓——更何況人往往吸取不到任何教訓——它同樣可以是因廣博見聞而獲得的心智上的沉靜與歡愉。盡管這一點讓薛愛華注定成為史學界的另類并且後繼無人,但任何為知識之美所動容的心靈,都會感受到它非比尋常的價值。

社科

推薦兩本書籍(我們推薦兩本新書)4

《環境與社會:批判性導論》

作者:保羅·羅賓斯、約翰·欣茨、薩拉·A.摩爾

譯者: 居方

版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20年10月

推薦指數:★★★★☆

推薦人:劉亞光

近期,因許多飲品店開始使用紙吸管替代塑料吸管,消費者們紛紛在網上開始了吐槽,認為紙吸管十分影響口感。雖然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紙吸管是否有助于環保仍然是一個可以争論的話題。但消費者們的抱怨無意中透露出一個事實:在追求效率和便捷的現代社會,便利性永遠比環保問題更受到關注。類似的問題同樣發生在不久前推行的垃圾分類政策中,發達的科技讓環境污染的圖景不必發生在我們身邊為我們所見,于是我們也就理所當然地當它們不存在。

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這本由美國三位著名的環境學者寫就的導論性作品,可能是“打開黑箱”。通過他們的介紹,我們會意識到平時常吃的麥當勞薯條,可能和由大量使用殺蟲劑導緻的土壤污染相關,也會意識到先砍伐樹木,再用發展經濟的所得來植樹造林,這種“先污染後治理”的思路錯在何處。《環境與社會》介紹了環境修辭、政治經濟學、環境倫理學等多個分析環境問題的理論框架,并輔以大量經典案例,通過揭示社會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聯系,拉近我們與環保問題的距離。

撰文 | 書評周刊編輯部

編輯 | 李永博;王青

校對 | 劉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