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
一個2000多年前就已被廣泛栽培有着濃重文化底蘊的果樹
一個凝聚四季精氣且全身是寶的水果
卻在當前聲名不及本可相提并論的荔枝、楊梅和櫻桃,甚至很多北方朋友根本就不知道枇杷為何物。
如此,說好聽點枇杷還真是“低調”。
枇杷
一個,原産于我國的水果
國外學名卻成了“日本山楂”
一個,琵琶因它而得名的植物
卻被世人說成它因琵琶而得名
這樣,說好聽點枇杷還真是“不争”。
但枇杷的“低調、不争”都是因為我們對其的陌生和誤解導緻,換句話說枇杷隻是被迫地背負了這兩個看似褒義的字詞。
而在當前對于一種商品化水果而言,被扣上“低調、不争”的帽子絕非是一件好事,“低調”就沒有熱度賣點,不争就失去文化,極不利于枇杷的産業化發展。
不過枇杷可不得“不争、低調”嘛,它又不會說話!
所以接下來寫點啥呢?
無他,給枇杷擡擡調子,站在巨人肩膀上幫枇杷争口氣。
枇杷的不能“低調”
枇杷本身值得高調的東西太多了,依農給大家摘幾個說一一說
枇杷為薔薇科枇杷屬常綠小喬木,有金丸、蘆橘等别稱,是我國特有的果樹樹種,最早栽培馴化于四川,當前廣泛栽培于我國四川、福建、江蘇、安徽、浙江等南方十多個省份。
作為一個經濟樹種,枇杷可謂全身是寶
首先,枇杷整體植株大方美觀,可四季賞葉、冬季賞花(在各産區絕大多數枇杷在冬季開花,先有新種“春花”在春季開花)、初夏嘗果(非人為措施參與下在果實初夏成熟),是優質的庭院、園林、綠化樹種。
白沙枇杷
其次,枇杷果可鮮食能加工,枇杷果實不耐儲,為留住“枇杷味”,智慧的中國人把枇杷加工成了果脯、罐頭、果醬、果膏、果酒、果汁等等。
水果的重點定在鮮食,根據果肉顔色不同可把枇杷果分為兩種,其一是白沙枇杷(果肉白色,細膩汁多甜度高,皮薄不耐儲運),其二是紅沙枇杷(果肉橙黃色,口感酸甜,比白沙耐儲運)。
既然要擡調子,那肯定要贊味道、聊營養、談功效,不過是一種水果“好不好吃”隻有自己說了算,再華麗的辭藻,不如你去嘗一嘗,反正我個人覺得甚好。給個建議“白沙”最好去産地嘗,網購次日達也可以;“紅沙”當然也是産地鮮,不過當前儲運技術發達了并且它的耐儲性更好些,因此即便是商超買來的味道也不會差。
至于營養和功效,隻一個字好,不是依農敷衍,因為普通如小麥要寫的話也能寫出花來,沒必要。
紅沙枇杷
再者,枇杷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都可入藥(至于具體藥效,依農不專業,所以不聊),其中以葉最為常用,那些沒見過枇杷的朋友們,可能都知道或是用過治咳嗽的川貝枇杷膏。這裡給大家科普一下,枇杷膏裡用的并不是枇杷果,而是添加了枇杷葉的提取物,因此即便大家用過枇杷膏,你也不能間接的吃上枇杷果。
此外,枇杷的樹幹,質地堅硬、韌性較好、材色漂亮從古自今都是名貴的木材,常備用來制作樂器(不是琵琶)、梳子、手杖以及木質工藝品。
如此一看顯然不輸荔枝、楊梅和櫻桃。
作為一個栽培曆史悠久的果樹,枇杷有的是“故事”
一種水果,能不能“高調”,果子本身優良隻占其一,另一影響因素在于文化底蘊。
枇杷在我國至少有2000年的種植曆史,在我國2000年前是水果2000年後還是水果的枇杷,果子本身的優良毋庸置疑。
古人最愛幹的事就是誇好吃的果子,而這些“誇”就是這個果子的文化底蘊。
在水果匮乏的古代,枇杷是早期的供果,用于祭祀祖先,起初皇帝都撈不着先嘗。
枇杷花
而後種的多些了,成了貢果,皇親貴胄才能享受,那個大臣要能被賞個枇杷吃吃,那絕對是妥妥的紅人。
再而後種的更多了,文人騷客也能吃到了,他們一嘗,底蘊便來了,和荔枝、楊梅一樣,古代詠贊枇杷的詩詞數不勝數。
古人還喜歡幹啥事呢?不好吃的入藥,好吃的也得入藥,大家翻翻那些古代藥學典籍,從《神農百草經》到《本草綱目》再到《本草拾遺》,幾乎所有的藥典中都有枇杷的身影。
所以文化底蘊濃厚的枇杷有的是能講的“故事”,憑什麼要低調。
日本果農
枇杷的不得“不争”
擡完調子,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給琵琶争口氣,這巨人名叫林順權現任華南農業大學果樹學教授,一輩子研究枇杷。
之前枇杷的在國際上的名稱為“日本山楂”。
原産于我國的水果,被叫做日本山楂,想想就可氣,但平常如我們也就隻能吐槽一下。
好在有“巨人”,林順權教授在日本留學時發現枇杷在國際上的學名為“日本山楂”且被認為原産于日本。
他用了10年的時間查閱資料,考究枇杷起源,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了論文,論證了枇杷的起源和傳播,終是扭轉了國際上的錯誤認知。
要問大家枇杷的名字從何而來,很多朋友會說因為葉似琵琶而得名,說實話我一直也這樣認為。
一輩子研究枇杷的林教授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
其實是琵琶借了枇杷的名字。
因為古代典籍中“枇杷”二字最早指代就隻是水果枇杷,并且在同期的古籍中根本就沒有“琵琶”這個樂器,“琵琶”在古代典籍中出現的時間要比“枇杷”晚了300年,在此之前作為樂器“琵琶”有過“枇杷”、“枇把”的曾用名。
所以一個出現早的水果怎麼借了一個出現晚的樂器的名字。
可能有朋友會說,是你原産、琵琶借了枇杷的名字又怎樣?
你這是争了個啥?
無他!争這些,為了擡調子。
文章最後,若看文章的你在枇杷産區
說出枇杷的好,擡擡調子。
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農村生活、植物科普等類型的文章,那請關注、點贊@依農看天下會把我了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原創不易,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贅述不詳,歡迎探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