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5月20日在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拍攝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陶岔渠首(無人機照片)。
如果說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的“大水池”,位于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的陶岔渠首就相當于控制丹江口水庫出水的“水龍頭”。庫區水進入渠首大壩要經過“三道關”。兩道攔網用于阻擋體積較大的漂浮物,再用清漂機器人“查漏補缺”。
據介紹,中線沿線總計有13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全天24小時動态監測水質安全。近年來随着庫區關停一大批污染嚴重企業、開展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生态持續向好,Ⅰ類水占比逐年升高。2020年全年監測中,366天裡有360天達到Ⅰ類水标準,占比98.4%。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
5月20日,在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陶岔渠首,清漂機器人在作業(無人機照片)。這種機器人外觀看起來像一艘小船,它用前方的觸角收集小漂浮物,内置的過濾細網孔徑最小隻有5毫米,足以讓漂浮物“無處遁形”。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這是5月20日在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拍攝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陶岔渠首,可以看到用于阻擋體積較大漂浮物的攔網(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這是5月20日在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拍攝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陶岔渠首。
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
來源: 新華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