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2016年的“薩德事件”對樂天在華市場造成巨大沖擊,但樂天并未就此退出中國市場,而是瘋狂輸血以維持經營,不過現在樂天集團已經快撐不住了。據觀察者網消息,近日樂天集團将關閉位于上海的總部,除了樂天外,韓國諸如三星電子顯示器公司等韓國制造“巨頭”也将退出中國市場。
針對韓國企業紛紛離華一事,一名曾任韓國貿易部旗下韓國貿易館分館的負責人表示,主要是因為中國防疫政策過于嚴格,導緻韓企生産經營受到影響。另外還有中國企業的優勢現在越來越明顯,韓國企業已經缺乏競争力,所以這些韓國企業才會選擇離華,同時他奉勸韓國企業應該放棄繼續在中國賺錢的幻想。
這名負責人的理由聽上去實際上更像是借口,韓國企業與其說是主動退出,不如說是被中國市場所淘汰。韓國企業退出中國市場的主要原因根本與中國防疫政策無關,而是與韓國企業的競争力以及美西方壓力有關。
無論是退出的制造業巨頭,還是零售商巨頭,他們在中國本土企業面前如今都面臨缺乏核心競争力的困境。中國企業不但能夠提供相同質量的産品或服務,而且價格還低于韓國企業,這種情況下韓國企業自然會被淘汰。如果這些韓國企業真的擁有核心技術,無論走到哪個市場,都不會擔憂被淘汰的問題,所以關鍵還在于韓國企業的硬實力如何,而不是一味地将鍋甩給中國的防疫政策。我們已經多次強調,防疫政策事關人民生命健康,其重要性遠高于經濟利益。更何況選擇西方的“躺平式抗疫”也未能挽救經濟,相反對經濟的破壞反而更加嚴重。
除了韓國企業在華缺乏競争力之外,此次韓國“巨頭”紛紛離華,還與美西方施加的影響有一定的關聯。美國一直在推進制造業回流計劃,希望制造業能回歸西方,或者再不濟也應離開中國,所以近幾年,在美國壓力下,部分外企選擇轉移至東南亞或南亞,韓國企業也是如此。
中國有句古俗語“打鐵還需自身硬”,韓國企業要想長期在中國市場站住腳,就應該提升核心競争力,同時尊重中國消費者,而不是甩鍋抱怨中國的合理政策。就在韓國企業抱怨中國防疫政策過于嚴格,要退出中國市場時,歐洲企業卻正在加大對華投資。
據中國歐盟商會與一家國外智庫聯合發布的報告來看,75%的歐洲企業将追加在華研發投入,因為在他們看來,中國的研發生态越來越有活力,再加上中國巨大的市場空間,所以他們願意繼續留在中國,并加大投入。對比來看,問題其實出在某些韓國企業身上,而不是中國科學合理的防疫政策。不提升核心競争力,與時俱進轉變投資思路,無論在哪個市場都有被淘汰的風險。
西方唱衰中國經濟這麼多年,但中國經濟依然年年穩步向前,今年一季度的經濟數據也比去年四季度有所增長,海關總署公布的前五個月進出口數據也表明,中國經濟還将長期向好。所以中國市場不會缺投資者,韓國企業即使退出,這些企業所占的市場份額也會迅速被中國本土企業或其他外企所占領。
中國市場不會有離不開誰的情況,相反對于韓國企業來說,很難找到像中國這樣成熟的大市場。某些缺乏核心競争力的韓國企業退出中國市場,也恰好說明中國制造業整體轉型一直在穩步推進,且卓有成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