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到底錯在哪裡?沒有絕對好與絕對壞的教育體系,有的隻是根據曆史傳承、思想認識、社會現狀等多重因素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一種選擇,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應試教育到底錯在哪裡?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沒有絕對好與絕對壞的教育體系,有的隻是根據曆史傳承、思想認識、社會現狀等多重因素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一種選擇。
中國從千百年前的科舉制度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到現在一考定終身,應試制度延續至今,雖然有一些漸進的改變,從前曆朝曆代單一重視文學和政論的八股文,現在的教育更加重視自然科學,但是一考定終身基本沒有改變。
應試教育本身就決定了課程設置和教學始終圍繞考試内容展開,知識的灌輸,應試的技巧成為學習的主要内容,結果就是大量知識的重複學習,加強記憶,完全不重視從興趣出發,啟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更不要說重視體育、音樂、藝術這些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知識。學生從小到大長期侵淫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思維就會受到禁锢,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應試教育更多的是灌輸知識,不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是培養一到一百的人才。之所以我們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就是我們的學生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已經沒有了發散性思維的能力,也就是失去了創造、創新的能力。應試教育培養出大量中規中矩的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我們更大的能力是在新的東西出來以後,我們可以把它做得更好,更加廣泛的應用到生活中。看看我們周邊便利生活的基本應用環境,從基礎設施到互聯網的發展都說明了這個現象。好的一面是我們和世界各個國家相比,擁有絕對多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可以做出更好的産品,我們不會創造,但是我們可以把别人創造的技術拿來做得更好,這是我們的優勢。可是創造才是社會發展的基礎,這個能力我們沒有。
社會的發展需要大量工程師的貢獻,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但是我們更加需要創造性人才,無中生有,把科幻變成現實,不斷創造出新的技術和産品,豐富和提升我們的生活。看看許多科幻小說和影片,看似一想天開的幻想,許多年以後有些逐步真實的出現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這才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
我們不會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知道我們的長處,看到我們的短處,取長補短才是我們應該做的。好在我們的學生基數大,總會有一些明白的家長,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給予了充分的發展空間,有少數學生成為創造型人才 ,聊以欣慰,但這遠遠不夠,我們還需要更多這樣的人才脫穎而出。
知道問題所在,才會知道改變它的方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