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讀了一篇《治學三境界》,文中提及著名學者王國維論述治學的三種境界: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衆裡尋他千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看後覺得,治學三境界也能運用于我們青少年的生活學習中。
首先,理論學習時應有一種信念,一種追求,以此來勉勵并堅持自己的道路。而這種追求正是“望盡天涯路”那樣志存高遠的向往。能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與“獨上高樓”的孤獨,以及諸如此類的“内部困難”。這是在理論學習前應有的決心,也是學習前的精神準備。
其次,我們開始學習時,應腳踏實地,刻苦鑽研。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如那一句詩,“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願。不受外界幹擾,不畏學習中的種種艱苦。堅持學習目标,有懸梁刺股之品質,能夠抵擋不同的“外部困難”。
但是我們雖要有“衣帶漸寬”、“人憔悴”的身體力行之精神,也要把精力花在“刀鋒上”。不做無用的事,不走無用的路。每一步,都向着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去。
這正如“五四”運動後,人民看不到未來的發展方向,隻能通過學習先進的理論來探索與實踐,尋找未來的道路。經曆了數次嘗試與失敗後,終于,在”燈火闌珊處“試出了一條通向新的道路。這正代表了一種堅持不懈的實踐精神,也是理論知識學習者所要具備的。
那麼什麼是實踐?我認為,它是一種反複實驗,反複改進的行動。遇到困難主動出擊,不過度依賴理論知識,通過實際問題靈活運用知識,總結新的經驗。這便是實踐。
學習的三種境界正是對應學習前、中、後三種狀态應有的品質與精神。我們要有與時俱進之脈搏緊密相連的志向,以及與中國夢息息相關的夢想;我們要有百折不撓的精神與自強不息的意志。要在學而有成後實踐于祖國之複興事業,為祖國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片來自網絡,在此感謝作者。
作者:李雨珊 編輯:海貝兒
#2022有你相伴# #我要上微頭條# #讀書# #分享新生活# #原創# @微頭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