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烏托邦”是動物行為學家約翰卡爾.霍恩(John B. Calhoun)于1968年所做的一個實驗,其目的是研究與動物種群密度相關的問題。實驗選擇了4雄4雌總共8隻健康的小白鼠作為研究對象,為了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研究人員為它們精心打造一個堪稱完美的居住場地。
該場地其實就是一個邊長約2.7米,高度約1.4米,并且與外界隔離的封閉空間,這個空間被平均分為16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源源不斷的食物和水,以及用于休息的窩巢,除此以外,研究人員還通過風扇和供暖系統将這裡的氣溫控制在20至30攝氏度之間。
總而言之,這個“老鼠烏托邦”擁有老鼠生長和繁殖所需要的一切物質條件,根據估算,這足以支持3840隻老鼠舒适地生存,然而實際上卻并非如此,因為實驗中的老鼠數量最高隻達到了2200隻,更令人吃驚的是,在堪稱完美的物質條件下,這個老鼠群體在1780天之後最終走向了滅亡。
正因為如此,該實驗被人們認為是一個曆時1780天的黑暗實驗,那麼實驗過程到底是什麼樣子呢?這大概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适應期這8隻老鼠進入老鼠烏托邦之後顯得彷徨失措,它們花了104天的時間才完全适應了這個陌生的環境,在這段時間裡,它們之間還發生了一些激烈的争鬥,并漸漸确定了各自的群體地位,開始正常的繁衍生息。
第二階段:快速發展期
在這段時期裡,老鼠的數量出現了迅速的增長,大約每隔55天,它們的數量就會翻一倍,整個老鼠群體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研究人員發現,鼠群出現了森嚴的等級秩序,等級越高的群體,得到的資源就越充足,繁衍後代的速度就越快。然而這樣的情形并沒有持續多久,當實驗進行到第315天時,鼠群就進入了下一個階段。
第三階段:發展停滞期在這段時期裡,強勢的老鼠占據了有利的窩巢,它們不斷地将弱勢的老鼠趕出自己的領地。這些弱勢的老鼠大多屬于新生代,它們被趕出的原因大多都是因為原來的“家庭”已滿了,在自然環境中,它們應該遠遠地離開,然後去“自立門戶”。
然而在“老鼠烏托邦”中,它們并不能這樣做,由于能夠輕易地得到生存所需,它們失去“奮鬥”的動力,漸漸地成為了我行我素的“單生貴族”,它們有的集中在中心區域無所事事,有的則躲進“無鼠問津”的偏僻之地,彼此之間除了偶爾相互攻擊之外,幾乎沒有正常的社交,甚至失去了正常交配的能力。對于這些老鼠,我們可以将其稱為“問題鼠”。
随着老鼠數量的持續增加,那些擁有領地的鼠群也開始出現異常,首先是原本負責保衛領土的雄鼠漸漸失去了領地意識,而任由其它“外來鼠”進入自己的領地,卻這是負責哺育後代的雌鼠不能容忍的,它們不得不頻繁地轉移窩巢,并且變得越來越有攻擊性。
頻繁地轉移窩巢就意味着幼崽的丢失,而越來越強的攻擊性使得這些雌鼠有時甚至對自己的後代也進行“無差别攻擊”,這些幼崽即使是僥幸存活下來的,也早早地被趕出了“家門”,然後成為了“問題鼠”中的一員。
在這種情況下,整個鼠群的發展出現了停滞,幼崽的出生率以及存活率越來越低,盡管如此,鼠群的數量仍然在增長,直到第560天,鼠群的數量達到2200隻,這也是整個實驗的最大值,在此之後,鼠群就開始走向滅亡。
第四階段:走向滅亡
随着上一代的老鼠漸漸老去,鼠群的幼崽就變得越來越少,“老鼠烏托邦”中最後一隻幼崽在第920天誕生,在此之後,所有的老鼠都變成了“問題鼠”,它們的生活變得極度簡化,基本上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就是整理自己的體毛。當實驗進行到第1780天的時候,最後一隻雄鼠“壽終正寝”,正式宣告了整個鼠群的滅亡。
那麼這個曆時1780天的黑暗實驗,是否預示了人類的未來呢?對于這個問題,其實并沒有确定的答案,有人認為,從宏觀的層面來講,地球其實也是一個外界隔離的封閉空間,而随着科技水平日益提高,人類的生存将變得越來越容易,終有一天也會陷入類似“老鼠烏托邦”的世界。
但更多的人則認為,人類擁有地球上其它物種都無法比拟的高級智慧,憑借着這一優勢,人類能夠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解決可能會在未來出現的危機。
可以想象的是,宇宙那麼大,人類不可能永遠都“蝸居”在地球上,而如果有一天人類真的進入了“烏托邦”,那就代表人類的科技早已發展到一個極高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去别的星球發展它不香嗎?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