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夏日報記者 馬照剛 智慧 實習生 紀雨田 趙馨怡 郭璎慧 韓丹丹 文/圖
2022年高校畢業生的求職之路似乎很“擁堵”。
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2022屆甯夏高校畢業生約4.6萬人,區外高校甯夏籍回甯就業的畢業生約0.8萬人,預計我區2022年進入就業市場的應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約5.4萬人,這是我區高校畢業生求職人數最多的一年。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近年來,自治區人社、教育等部門出台一系列促進就業措施。但受各種因素影響,一些高校畢業生選擇了“慢就業”“緩就業”。“畢業後一味追求‘慢’,或将導緻新的問題,如果職業規劃不清,就業意願不強,職業技能不多,兜兜轉轉,不知不覺間就會成為長期失業青年。觀念一變天地寬,隻要轉變擇業就業觀念,就會有好出路、好發展。”自治區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說。
近日,記者針對我區高校畢業生“慢就業”現象進行采訪調查,看看我區相關部門如何“施策”,積極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确就業觀,早日實現就業,不讓“慢就業”變成“怕就業”。
招聘會上,高校畢業生投遞簡曆。
現象 “慢就業”“緩就業” 折射就業心态新變化
“今年以來,我參加了多個專場招聘會,也投了十餘份簡曆,但一直沒有遇到心儀的崗位,我想再等等看有沒有更好的機會。”甯夏大學應屆畢業生楊同學告訴記者,大部分同學都在積極投遞簡曆求職,也有人選擇考研提升就業競争力,或是參加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圖的就是将來工作更穩定”。
小趙本科學的是新聞專業。這段時間,她忙于參加各種考公考編。“我參加事業單位和公務員考試成績不理想,現在寄希望于剛結束的‘三支一扶’考試。如果還未能如願,我再考慮找工作的事。”小趙說,同班同學中,有一半同學報名參加公考,但真正備考的沒有多少人,其實大家都在拖。對她而言,還沒有想好未來想走的路,但她希望能找到一份與自己所學專業相匹配的工作,不願意盲目地找一份不喜歡的工作消磨自己的熱情和時間。
“畢業後求職不成又考研,拖了3年了,我現在就像洩了氣的皮球,沒有心思找工作。”2019屆畢業生小蔺說起自己的“慢就業”經曆,直呼教訓深刻。小蔺本科所學專業是新聞傳播學,畢業後他一心想找專業對口的單位,但求職屢次遭拒。“求職不行我就考研,反正還年輕,有的是機會。”但兩次考研失利後,小蔺失去了找工作的勇氣,“畢業3年經濟上全靠父母支持,他們每天唉聲歎氣為我的工作發愁,我現在該怎麼辦?”小蔺一次次問自己。
8月1日,讀者來信微信公衆号發布“@甯夏人,大學生‘慢就業’,你怎麼看?”話題征集,引起網友熱烈讨論。
網友黑夜的眼睛說:“慢就業”,就是大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更加理性,一步一個腳印慢慢規劃,但是如果選擇“慢就業”就一定要有合理的規劃、清晰的目标。
網友小生沐言說:對于大學生“慢就業”這種現象,對當下快節奏的生活來說是一種比較舒适且有質量的選擇。就最近幾年就業情況看,畢業生的數量越來越龐大,社會上卻沒有那麼多的就業崗位,現在部分大學生畢業之後選擇“慢就業”,也是對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一種不将就選擇吧。
網友青年的歌舞說:畢業生給自己找各種借口不去工作,在消極中荒廢大好時光,給自己的懶找了一個非常好的借口,最後就會給人留下遊手好閑的不良印象,這樣非常不利于他們今後的發展。你所慢下來的是青春的成本,時間的成本,以及自己未來的前程。最現實的問題是家庭經濟成本,大學生畢業後一直沒有工作,生活上的經濟來源要靠父母供給,這會給家庭增加巨大經濟壓力。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發現部分‘慢就業’的應屆畢業生,最後變成‘懶就業’‘不就業’,一些應屆畢業生在就業季時,出于各種理由選擇‘慢就業’,拖了一兩年後,有的就變成了徹底不願工作。”甯夏人力資源協會秘書長曹偉說,大學畢業進入社會是高校畢業生人生中的一個分水嶺。盲目就業固然不可取,但對那種基于自我價值認知不清的“慢就業”則需要警惕,“慢就業”并不可怕,“漫無目的的就業”才可怕,這種“慢”是一種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不負責任。
原因 畢業生求職趨求穩 人才市場供需不匹配
“受國内疫情多發頻發影響,經濟發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求穩成為疫情常态化形勢下的主流擇業觀念。國企、央企和機關事業單位備受青睐,民企愈發不受求職者偏愛,招聘難的問題尤為突出。”甯夏青龍管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今年公司在甯夏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招才引智,“瞅準”的16名學生中隻有4名願意到民營企業工作,其他人的意願是考公、考研或去國企工作。
從今年我區組織的兩次公考數據看:事業單位平均考錄比為26:1,報考人數創曆史新高;公務員平均考錄比為71.4:1,報名人數和平均考錄比均創曆史新高。考公考編,依然“高熱不退”。
采訪中記者發現,高校畢業生求穩心态更趨明顯,選擇到政策性崗位就業的意願更加強烈。隻盯着大城市、機關事業單位、國企,不願去艱苦地區、基層單位、中小企業就業,呈現出了“慢就業”“緩就業”“懶就業”“不就業”等現象,從而導緻一些企業招不到合适的人。
“用人單位‘招不到合适人’和畢業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現象并存,究其原因是市場供需未能充分适配。”自治區人才資源開發服務中心調研發現,一方面高校畢業生對企業規模、薪資要求過高,看重企業的性質、規模和名氣,而不是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選擇适合自己的工作,對薪資的期望值遠遠高于用人單位提供的計劃薪酬;其次,一些企業招聘工種主要是紡織工、操作工、鑄造工等,對求職者特别是高校畢業生的吸引力不足。另外,青年一代更具有彰顯自我的個性特點,他們更願意去嘗試,更渴望被認同,如在企業感受到不被認同或認同度低,就頻繁“跳槽”。有些青年有父母的物質支撐,他們有更多時間去選擇更适合自己興趣、特長的工作。
今年以來,面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大考”,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落實落細舉措,統籌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自治區教育、人社、工信、發改等有關部門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全力推動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專門印發《關于切實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若幹政策措施》,安排2.266億元資金增加“三支一扶”“西部計劃”招錄數量,新增2000個基層服務項目,專門安排1500個城鎮公益性專項計劃兜底安置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畢業生等通過市場化渠道難以實現就業的畢業生。通過一系列政策性崗位有效分解考公落選畢業生,确保高校畢業生就業大局穩中有進。同時通過重點項目安排、高端人才選拔、人才載體建設、科研項目資助、高級職稱評定、職工技能培訓、評先獎優考核、稅費減免獎補等鼓勵中央駐甯企業和區屬國有企業帶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
全區各級公共就業與人才服務機構線上線下齊發力,從6月份開始在全區舉辦百場“專精小新”面向2022屆畢業生的分領域、分區域專場招聘會。其中高校畢業生就業甯東基地、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國有企業專場招聘會,邀請265家重點企業參加,提供就業崗位7000餘個,吸引進場參聘應屆高校畢業生4000多人,共收到投遞簡曆6000餘份。開展205場直播帶崗活動,參會企業1135家,提供就業崗位6.2萬個,持續加強就業服務指導,開展實用技能培訓,搭建創新創業平台,讓高校畢業生就業有能力、創業有機會。
施策 積極适應新時代 樹立正确就業觀
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各方應該對“慢就業”群體的就業情況予以關注。
“高校畢業生‘慢就業’主要是基于更好的就業準備,為實現高質量就業而主動選擇,也有因為專業設置飽和、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指引、就業适應性不足和人才市場需求結構變化等因素造成的被迫選擇。”曹偉認為,如果條件允許,暫時“慢”下來,避開“擁擠賽道”,理清思路、開闊視野、做好規劃,提升學曆豐富閱曆,提高社會适應性和專業水平,也無可厚非。若以“慢就業”為借口,逃避社會競争、回避家庭期許,甚至習慣于啃老、混沌迷茫、不思進取,不值得提倡。
曹偉建議,高校應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就業價值觀的正面引導,對其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提前介入,在專業設置、育人方式等方面主動适應産業發展對人才素質結構提出的新需求,引導幫助大學生盡早建立正确的職業價值觀,增加對所學專業适配職業的親身感知和實踐體驗。各級政府部門用好用足各項就業促進政策,實現待就業群體和用人主體應享盡享,做好就業保障信息服務,降低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的成本,鼓勵“先就業、再擇業”,有專長能力的參與創業,降低被動待業周期,激發大學生積極主動融入社會、參與就業的意願。
各高校針對“慢就業”畢業生群體的多元化就業需求,強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按照“一人一策”“一人一檔”開展就業困難群體精準幫扶,多種形式開展就業育人主題教育系列活動,精準指導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幫助他們找準自身定位、調整就業預期,樹立正确的職業觀、就業觀和擇業觀,引導他們盡快行動、落實崗位。
“高校畢業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要促進高校畢業生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自治區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借以逃避現實、被動的“慢就業”,全社會要重視這一現象,從學校、家長、學生、用人單位等各個方面着手,積極化解“慢就業”現象中的消極因素,以幫助更多的大學生、家庭實現夢想。全區人社系統聚焦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将持續抓好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強化就業服務“促就業”,加強就業培訓“擴就業”,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更多機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