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的小男孩
小兒肛門排出的大便中帶血,不論大便帶血或全為血便,顔色是鮮紅的、暗紅的還是柏油樣的,都稱為便血。便血多提示下消化道出血,尤其是結腸和直腸的出血。提示嬰幼兒腸道有器質性病變,必須十分重視,及時明确診斷,抓緊治療。引起嬰幼兒便血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應主要考慮以下幾種:
1、肛門疾病
血色鮮紅無疼痛者,多見于内痔,I期痔核以便血為特征,常由于大便擦破痔核而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Ⅱ期痔核便血不多或不出血,常脫出肛門之外;肛裂的便血多伴有肛門疼痛及典型的便後周期性疼痛;肛管癌主要表現為便血及疼痛,疼痛于排便前加劇。
2、 直腸疾病
直腸息肉:直腸息肉的主要症狀是便血,呈間歇性,色鮮紅,一般量不多,這種病常見于兒童。
直腸癌:直腸癌的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糞便變細,帶黏液及血,伴裡急後重或排便不盡感,便血早期為鮮紅,或暗紅,量不多,晚期大便中常有惡臭黏液,體重減輕,應高度重視。
放射性直腸炎:放射性直腸炎也可大便帶血,但應有放射治療史。
3、結腸疾病
結腸息肉:分兩種情況,第一,幼年性結腸息肉病,平均發病年齡是6歲,無家族史,主要表現是大便帶血,常伴有營養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症和生長遲緩,且常伴有先天性畸形,如腸扭轉不良、臍疝和腦水腫等;第二,家族性幼年性結腸息肉病,有家族史,症狀以大便帶血、直腸脫垂和生長遲緩為常見特征。
結腸癌:常見于左半結腸癌,患者多有頑固性便秘,也可見大便次數增多,癌腫破潰時,可使糞塊外面染有鮮血或黏液,甚至排出膿液。
4、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與細菌性痢疾
這兩種疾病都可有便血的症狀,且多與黏液或膿液同時排出,伴有腹痛。
5、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痢疾以便血為主要症狀,其大便呈醬紅色,黏液多,且有惡臭味。
6、出血性大腸杆菌腸炎
出血性大腸杆菌腸炎為急性起病,伴有發熱,腹瀉,可有進食腐敗肉食病史,常以食食物中毒形式起病。
另外,1歲以内的小兒應注意腸套疊。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病等也可有便血的症狀。
便血的日常調治
1、 讓寶寶盡量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
2、減少增加腹壓的姿勢和動作,如下蹲、屏氣等。總久坐、久立、久行和勞累。
3、在醫生指導下可以吃一些具有清腸熱、滋潤營養黏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例如生梨汁、藕汁、蘆根汁、芹菜汁、胡蘿蔔、白蘿蔔(熟食)、苦瓜、茄子、黃瓜、菠菜、金針菜、卷心菜、蛋黃、無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
水果和蔬菜
4、小兒飲食忌食辛熱、油膩、多渣、不易消化的食品。
5、保持心情舒暢,勿憂郁、暴躁、易怒動火。
學知識,為家人,為朋友,覺得不錯的,轉發給大家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