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本樞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經》系列文章之八十五
第67章的内容不是完整的意思表達,第一句話“天下皆謂我道大”和第二句“我有三寶”應該分屬于兩層意思。有些學者認為“天下皆謂我道大”是錯簡,但是,又找不到明确的章節出處,縱觀整部經文,發現此段文字和第20章“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在文字表達和内容闡述上非常接近,可以把“天下皆謂我道大”放在第20章的文字後面解讀,意思表達上具有連貫性和完整性。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大意是,天下都認為我即道是最大的,若有若無、若隐若現,沒有具體實在的形狀。因為道無邊無際,腦海中無法形成具體的形狀,所以才稱之為“不肖”。如果有具體的形狀,在時空的流轉中會日漸消退,直至沒有。
“肖”即通“小”又通“消”,是細小、衰微的意思,此句中應指具體的形狀。
“我道”是個複合詞,老子曾經提出過修道的我,已經修道成功的我,如“古之善為道者”“我愚人之心也哉”第20章和第15章都提到了修道的我。此句的“我道”可以理解為“天下都告訴我:道大。”也可以理解為“天下皆認為,道大。”
把此句話同第20章的内容合并在一起進行解讀,可以發現非常和諧。
20章原文加上67章第一段文字:
絕學無憂。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儽儽兮,若無所歸。
衆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衆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
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合并後的譯文如下:
唯與阿兩種應答聲有多大的差别呢?“善與惡”能有多大的區别呢?大衆畏懼的事情,我不可能不畏懼。
浩瀚太空,廣漠大地,哪裡是邊際呢?
老百姓興高采烈、心滿意足的樣子,好像在享受盛宴的美味,又好像在春暖花開之際登高遠眺,欣賞美景。
“修道的我”獨居陋室,平和安甯,讓衆人的視線看不到我,猶如靜卧的嬰兒。修道的我看上去無依無靠、無家可歸,一副落魄的樣子。
衆人都追求到了利益,如财富、地位、名譽;唯獨我一無所有、孤獨一人。衆人視我為“愚人”一枚,一副混沌無知的樣子。
世俗之人都很精明,能夠看透事情本質。修道的我沒有世人的精明,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是又憨又悶、毫無靈性的樣子。
寬闊的海面上水波蕩漾,浩瀚的天空中清風徐來。
衆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價值追求。修道的我卻沒有這些目标,隻有持之以恒的修道信念,看上去真是讓人不屑一顧。
我和世俗之人不一樣,我珍視的是從修道中汲取養分,提升自己。
天下都認為我即道是最大的,若有若無、若隐若現,沒有具體實在的形狀。因為道無邊無際,腦海中無法形成具體的形狀,所以才稱之為“不肖”。如果有具體的形狀,在時空的流轉中會日漸消退,直至沒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