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日本的平成是哪一年

日本的平成是哪一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4 18:20:09

4月1日,日本内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正式公布了日本新的年号“令和”。“令和”年号将于5月1日零時起正式使用,這意味着長達30年的平成時代(1989年至2019年)即将結束。與充滿動蕩與轉折的昭和時代(1926年至1989年)相比,平成時代恰如其名,平靜卻也暮氣沉沉。然而,在表象之下,真實的平成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呢?事實上,平成時代的日本确實在衰老,卻也正變得成熟。如果說國家如人一樣終有青春不再、日漸老去的一天,日本整整三十年的平成時代,也許是一個國家平穩完成這一過渡的良好範例。

“青春期”的噩夢

1989年1月8日,當平成時代正式開始時,幾乎沒有人會料想到,日本接下來的三十年會如後來一般展開:

當時,日本正處在戰後甚至整個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國運最高點上。昭和時代的最後10年即1980年代,是日本經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高速增長後出現的又一個繁榮期,被稱為“最輝煌的10年”。當時,“日本制造”橫掃了整個國際市場,全世界30%的半導體産品以及家電、40%的汽車和近半數的數控機床都打上了“MadeinJapan”的标簽,日本國民生産總值一度超過美國的70%。

大量的出口創彙在日本國内造成了一派“遍地是錢”的繁榮景象,國家、民衆和企業都染上了虛驕之氣:日本政府一刻不停地上馬各種大規模的城市建設,新幹線、高速公路如樹枝般蔓延到了國家的每個角落,而日本民衆則擠滿東京的銀座、紐約的第五大道和巴黎的“老佛爺”,瘋搶各種名貴奢侈品。

日本的平成是哪一年(日本的平成時代)1

日本企業則更為豪奢:三菱公司出資8.46億美元收買了被稱為“美利堅标志”的紐約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份;索尼公司斥資34億美元買下被稱為“美國靈魂”的好萊塢哥倫比亞電影公司。1985年,日本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1986年到1991年,日本在海外投資總額高達400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對外直接投資國……日本房地産商甚至狂言:五年之内将買下美國,一時間,幾乎沒有人懷疑這句大話可以實現。

然而,轉折幾乎随着平成時代的到來猝然而至,1989年12月底,日經指數達到了曆史最高紀錄——38915點,之後開始一瀉千裡。1990年3月,日經指數跌破3萬點,同年10月跌破2萬點。在此後的二十多年裡,日經指數始終未能重回兩萬點以上。

股市的崩潰推倒了“泡沫經濟”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緊接着,房地産、金融乃至實體行業在短短不到一年内從高歌猛進變為一瀉千裡,“土地神話”破滅,中小銀行破産,證券醜聞頻發……接連的打擊讓日本民衆對資本市場喪失了信心。此後,受到亞洲金融危機、次貸危機等國際大勢的影響,“日本房價永不下跌”的“鐵律”成了一個玩笑。那些從東京市中心驅車三四十公裡到首都圈外重金買房,打算等“永不落”的房價上漲後再倒手大賺一筆的投機者們突然發現,自己陷入了一輩子也還不完的債務噩夢當中。

根據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的統計數據,1989年至2018年,日本GDP的平均增長率僅為1.26%。日本被美國重新甩開,又被急速崛起的中國追上,曆史性地淪為了世界經濟的“老三”,日本人開始用“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甚至“失去的三十年”來形容平成時代。

平靜,卻并不衰敗

是的,如果單看以上數據,人們很容易将平成時代的日本想象成哀鴻遍野、蕭條滿地的破落之國。然而,最近幾年,任何一個曾經去日本旅遊過的人會發現:日本四通八達的公共交通、小到幾乎無法區分的城鄉差距、完善的基礎設施、極為良好的治安環境,以及仍然創意輩出、引人“爆買”的新銳産品,都在向我們昭示蕭條表象下的另一個平成時代。

是的,如果你不是唯GDP論者,你會發現在家庭資産、人均壽命以及就業等方面,平成時代的日本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根據日本财務省的數據,日本家庭平均資産在1990年的平均值是1350萬日元,而到2015年則為1810萬日元。的确,股市和房地産泡沫的破裂,讓大量日本平民家庭失去了可觀的紙面财富,但就實際購買力和生活質量而言,平成時代的日本人其實比昭和末期更幸福。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數據,1990年,日本男女的平均壽命分别是75.92歲和81.90歲,而2018年則分别為81.90歲和87.26歲,實現了穩步增長。而根據日本總務省的統計,1989年到2018年,日本最高的失業率為2002年的5.36%,而2018年是2.87%。一般而言,失業率控制在4%左右是最為理想的。在平成30年裡,日本在大多時候的失業率都在5%以下,而同期的歐洲則保持着兩位數的高失業率,美國則為7%-8%。以人人都有工作而論,日本反而是發達國家中表現最好的。

事實上,在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方面,從2005年開始,日本企業的能力便告恢複,到2006年,所有宏觀經濟指标都表明,日本經濟已經走出了上世紀90年代的陰影,國際競争力也從2002年的第27位上升到第17位。而與上世紀90年代初期房地産和銀行占據了日本頂尖企業的大半壁江山不同,現在,重振旗鼓的日本企業集中于高技術或優質服務等高附加值領域。此外,在平成時代,共有17名日本人(加上日裔則為20人)斬獲諾貝爾獎,日本的科研創新能力并沒有随着“失去的三十年”而丢失。

同樣發生微妙變化的還有日本民衆的心态。慘烈的泡沫破裂磨去了日本人身上的虛驕之氣,人人野心勃勃夢想暴富的“昭和氣質”一去不複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平成時代招牌式的“低欲望”。東京的街頭不再充斥滿身名牌、舉手投足都在炫富的胖子土豪,而滿是穿着優衣庫或MUJI修身簡裝的幹練瘦人。

2001年,被譽為“平成電影最高傑作”的《千與千尋》上映,當片尾那首《與你同在》響起,那句“閃耀的所有都在身邊,我将自己去追尋”,讓很多經曆了張狂與夢碎的日本人留下了“莫名之淚”。也許,正因為見識過了昭和末年的野心勃勃和大富大貴,平成時代的日本民衆開始将追尋内心的平和與富足視為一種潮流。

體面地老去未嘗不可

自去年明仁天皇打算退位、日本即将改元的消息傳出後,日本專家、媒體和公衆都在忙于回顧平成時代。而在所有回顧中,有一個問題是繞不開的:如果平成時代重來一次,日本會有更好的選擇嗎?

很多人提出了各種假設:比如,如果日本銀行在1990年加大量化寬松的力度,保持高通脹,而不是急于刺破經濟泡沫,日本的“泡沫繁榮”可能還會持續數年;又比如,如果日本政府沒有在1992年出台“地價稅”等一系列遏制房價虛高的措施,“房地産神話”也可能不會馬上破滅;再比如,如果日本政府在泡沫破裂時繼續加大基礎建設投入,而不是開征消費稅,将多得的财政支出大幅投向養老、醫療等福利開支,平成初年的GDP數據至少會好看很多……

然而,種種推演最終都得出了一個相同的結論:上述這些“如果”都隻會延遲日本經濟增長放緩的時間,而不能阻止它。一個國家正如一個人一樣,不可能永遠長高,經濟增長放緩的拐點遲早要來臨。如果強行推遲這個拐點,所造成的副作用可能更大:一味的高通脹将給泡沫經濟帶來更慘烈的崩盤;不遏制房地産虛高将嚴重損害其他産業,并削弱國民的購買力;在老齡化趨勢已現的大背景下,仍盲目投資基建而忽視福利開支,将使大批辛苦工作一生的國民晚景凄涼,甚至引發更劇烈的家庭、社會矛盾……

今天看來,平成時代日本經濟輝煌不再的根本性原因,是日本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少子老齡化”問題,在平成三十年中,青壯年人口一直在急劇萎縮,而老齡人口卻在同步增長。在這種大背景下,強行要求一個國家維持經濟的高增速顯然是不現實的。國家必須像人一樣,學會“服老”,體面地老去。而從目前看來,平成時代的日本在這一點上做得還不錯,養老、醫療等社會福利制度和設施完備,雖然經濟總量沒有太大的增長,但經濟結構得到了優化、效能大幅提升。如果說昭和時代的日本是個一身蠻力而張狂不羁的青年,平成時代的日本顯然成熟了,并為未來體面地老去做了充分的準備。

150多年前,在明治維新剛開始時,日本人口隻有五千萬。拜近代化之所賜,如今的日本成為人口上億的大國。但照目前的出生率推算,本世紀末,日本人口将重新跌回五千萬,而且此五千萬與彼五千萬不可同日而語,其中将有四成以上的人口是60歲以上的老人。以這一趨勢而論,日本再想成為政治、軍事意義上的“大國”可能性已經不大,但有賴于近年的良好轉型,未來的日本或将成為一個民衆生活質量極高的“民生大國”。這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一次體面的成熟和老去。從這一意義上說,平成時代對日本完成這一轉型居功至偉。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昱)

(壹點号 昱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