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北京故宮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設計者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蘇州人)。占地72萬平方米(長961米,寬753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用100萬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間半,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7間(而此“間”并非現今房間之概念,此處“間”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間)。
故宮
故宮前部宮殿,當時建築造型要求宏偉壯麗,庭院明朗開闊,象征封建政權至高無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隻吉祥瑞獸。故宮的設計者認為這樣以顯示皇帝的威嚴,震懾天下。後部内廷卻要求深邃、緊湊,因此東西六宮都自成一體,各有宮門宮牆,相對排列,秩序井然。内廷之後是宮後苑。故宮宮殿是沿着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禦花園都位于這條中軸線上。并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
本文章由頭條百科用戶小胖好呀、aditi朱娜、中國史研究、秦時明月52337、星川愛吃肉參與編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