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前置:1、新缸浸泡清洗後,安裝好濾材,水泵等過濾硬件。其它類型的魚缸看具體情況是否進行消毒殺菌。2、放滿自來水,開啟過濾系統循環1—2天,消除自來水中餘氯。3、根據魚缸大小放入2—5條闖缸魚進行闖缸,培養初步的硝化系統。待到硝化系統初步培養出來,養水基本成功,後期隻需要根據飼養密度進行定期換水,保持水質參數的合理與穩定。
這裡要明确的是養水絕不是簡單的除氯,很多人把困水除氯等同于養水,實際兩種做法是截然不同,自來水無論怎麼爆氧和過濾都不會産生硝化細菌。困水隻是在用物理的方法消除自來水中餘氯,是養水的過程之一,不是養水的全部。養水的方法分析如下:
1、魚缸過濾硬件的安裝
如果是新魚缸,一般來說到家後需要進行浸泡和清洗,放滿水浸泡的時間24小時左右即可,然後排幹淨浸泡的廢水。至于新缸是否需要消毒殺菌,看個人情況。然後進行水泵、加熱棒(熱帶魚冬天必備)、濾材等過濾硬件的安裝。濾材建議在安裝前用自來水進行浸泡清洗,然後擺放進魚缸過濾裝置内。
如果是開缸失敗死魚的魚缸,或者是疾病死魚的魚缸,又或者是買來的二手魚缸,需要重新開缸,建議對濾材,水泵等所有的過濾裝置進行消毒殺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強大的過濾裝置是養水的必要硬件,這裡的強大并非是濾材越多越好,水泵越大越好,而是和飼養的密度成正比例關系就好,最終反應到水質上就是可以維持水質參數的合理。
2、循環自來水消除餘氯
當過濾裝置完成安裝後,一般家庭養魚水的來源都是自來水,而全國的自來水基本都是用氯氣在進行消毒,這些氯氣在自來水的管道運輸中發揮了重要的消毒殺菌作用。而殘留在水中的餘氯,對魚是有傷害的。當然一些用井水養魚的除外,井水并無氯氣消毒,因此不存在餘氯問題。
好在餘氯是很容易揮發的,尤其是在氣泵打氧和水泵過濾等條件下,一般來說1—2天餘氯基本就會被處理幹淨。更多可參考《自來水困幾天可以給魚換水?》
這一步無論是新缸還是老缸都不建議省略,不建議一缸自來水直接養魚。因為不同種類的魚個體耐受能力不同,有的魚能适應自來水灌養,并不能代表其它魚也可以。同時每個地區的自來水餘氯含量并不相同,切莫照搬别人的經驗。
循環自來水除氯完全沒必要超過3天,無論怎麼循環,都不會有硝化系統産生。因為硝化系統的形成是一定需要魚的新陳代謝物來促成的。首先要有魚的排洩物存在,這是前提,其次是過濾等條件合适了,才能出現硝化系統。
3、放入闖缸魚進行試水
水到底适不适合養魚,隻有自己知道。任何外在的主觀臆斷都是猜測,都是覺得應該可以。路邊烏漆嘛黑的水塘裡,漂浮着各種垃圾,但是魚兒生活得很好。魚缸裡處理得如同空氣一樣幹淨,也有養不活魚的案例。
養魚的都聽過一句話,養魚養水,其實後面下半句:養水養菌。而這裡“菌”指的就是硝化細菌,硝化細菌組成的處理氨氮的系統一般稱之為硝化系統。
其實隻要深入了解下硝化細菌,就能知道硝化細菌是靠魚的排洩物被分解後産生的氨氮來生存的。因此闖缸魚入缸就是為魚缸内提供排洩物來促成硝化系統的穩定和增殖。同時闖缸魚也是試水的炮灰,水裡是否其它有害物質,通過闖缸魚的表現就能觀察得出來。
至于闖缸魚的數量可以根據魚缸的大小選擇2—5,80厘米以下的魚缸建議選擇2條,80厘米以上的建議選擇3—5條,如果選擇飼養冷水魚可以選擇用草金闖缸,如果是熱帶魚可以選擇鹦鹉魚,地圖魚等來闖缸。闖缸養水這個時間建議在7—10天以上,同時配合水質檢測,檢測魚缸内pH,氨氮,亞硝酸鹽等含量的變化,等到參數在合理範圍内後,闖缸魚的狀态也很好,能吃能喝,可以移走闖缸魚了,入自己喜歡的魚了,至此初步的養水算是成功了。
自己喜歡的魚入缸後,後續的飼養是需要根據實際飼養情況進行定期的水質更換和水質檢測。水無常形,水質沒有絕對穩定,都是在穩定的變化,這種變化在魚可以承受的範圍内。其實廣泛地來講,後續的定期的換水都是養水的過程,每次換水都是在對魚缸水體的調整。而換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魚缸水微量元素貧乏,硝酸鹽等物質的含量超标,換水是一種稀釋和微量元素補充,這本身就是在養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