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中溫度最高且潮濕、悶熱的日子,這段時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日平均氣溫穩定在25℃以上,全國多地将會進入持續高溫模式,通常被人們稱之為“酷夏”。那麼2022年什麼時候入伏?什麼時候出伏?
2022年三伏天時間表出爐了,總共持續40天,哪天入伏?(附詳細推算方法)
三伏包括“初伏、中伏、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的天數有長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如果夏至與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那麼中伏就有10天,如果夏至與立秋之間有5個庚日,那麼中伏就有20天。因此整個三伏天,要麼持續30天,要麼持續40天。
老話說“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四庚數中伏,秋後一庚數末伏”,意思就是說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就是入伏(初伏)的時間起點,而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是中伏的起始時間,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是就是末伏的開始時間。因此,我們隻要了解“庚日”,就很容易推算出三伏的具體時間。
所謂的“庚日”就是帶有“庚字”的日子,我國古代采用“天幹地支”來記錄日序,分别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10個天幹,與“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12地支,組成60個單位,每個單位為1天,六十天為一個周期,來循環記錄時間。
庚日總共有6個,分别是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子日、庚戌日、庚申日,庚日與庚日之間間隔10天,所以初伏和末伏規定時間是10天。
2022年夏至在6月21日,這天是“乙巳日”,6月22号為“丙午日”,6月23号為“丁末日”,6月24号為“戊申日”,6月25号為“己酉日”,6月26号為“庚戌日”,因此6月26号為夏至後的第一個庚日。6月26号往後推遲10天為7月6日,這天為夏至後的第二個庚日;7月6号往後推遲10天為7月16日,這天是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因此2022年入伏的時間為7月16日,這天是三伏時間的起點。
“夏至四庚數中伏”,7月16日往後推遲10天為7月26日,這天是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為“庚辰日”,這天是中伏的開始時間。7月26日往後推遲10天為8月5日,這天是夏至後的第五個庚日,為“庚寅日”;再往後推遲10天為8月15日,為“庚子日”,今年立秋的時間在8月7日(壬辰日),“秋後一庚數末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8月15日,因此8月15日也就是末伏的開始時間。
由于今年夏至和立秋之間有5個庚日(6月26日、7月6日、7月16日、7月26日、8月5日),因此今年中伏有20天,2022年是加長版三伏天,總共40天。由此可見,庚日出現的早晚将影響中伏的長短,而中伏的長短直接決定三伏天的長短,每年夏至後“第一個庚日”出現的時間都不一樣,因此每年入伏的時間幾乎都不相同。
2022年三伏時間表: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主要有兩大原因:
夏至後太陽直射點雖然在南移,白晝時間在慢慢縮短,但是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依然大于地面輻射到空中的熱量,地面的熱量還将一天比一天高,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累積到最大。
其次,三伏天主要吹來自太平洋的東南風,海風造成三伏天期間濕度大,而水的比熱容大,潮濕的空氣時能吸收大量的熱量,因此三伏天往往會感到非常悶熱,極易發生“中暑”的現象。
如何安全度過三伏天?三伏天氣溫高,人體容易脫水,因此多喝水是防止中暑的最佳方法;其次,三伏天要謹防寒氣入侵,忌身體受熱後立即洗冷水澡,也忌諱大量吃冷飲;最後,天氣炎熱時人容易煩躁,因此要保持好的心态,心靜自然涼!
總結,2022年三伏天又是特制的加長版,從7月16一直持續到8月24日,總共40天,其典型的特征是“高溫、高濕、高熱”,我們一定要做好防暑準備。
原創首發,侵權必究。如果你對三農感興趣,歡迎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