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渴望成功。
無論是從我們的内在的需要,還是外在對我們的期待,成功都是實現一個人自我價值的最直觀的體現。
小的時候,考試得了第一名是成功,長大了考上好的大學是成功,人到中年建功立業是成功,老年将至的時候,“功成名就”是成功。
然而成功真的僅僅是說我們在很多方面都要優于别人嗎?
作為普通人來講,我們離成功真的很遠嗎?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名“成功人士”呢?
或許這本書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
《成功心理學》與市面上的“成功學”書籍不同。它的側重點在于“心理”二字,幫助我們積極地界定什麼對于我們來說是正确的,如何運用自我意識和批判思維的策略,來考察自己的夢想、價值觀、興趣、技能、需求、認同、自尊和關系。并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之上,提供給我們有關時間管理和人際溝通的一些很好的建議。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暢銷書作家與管理專家丹尼斯·韋特利,他也是非常受歡迎的勵志演說家。
韋特利先生向每個領域的領袖人物(從首席執行官到超級競技冠軍)提供咨詢,他也将自己的所學所得傳授給美國宇航員、海軍陸戰隊隊員以及奧林匹克運動員,以幫助各行各業的人們盡己所能地達成自己的目标與理想。
《成功心理學》一書最讓人耳目一新的地方,應當是韋特利先生對于成功的定義、對于自我認識的分析以及目标設定的方法。
01 重新定義“成功”什麼是成功?
提到成功,你會想到那些詞或者短語?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義,但大都離不開這幾個關鍵詞——财富、名聲、名望、社會地位……
成功對我們意味着什麼?
“與我們内心的東西相比,在我們後面和前面的,都是小事。”——哲學家 拉爾夫·艾默生在《成功心理學》中,“成功”來自于你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創造的一種有意義的感覺。
羅曼·羅蘭說:“成功的意義應該是發揮了自己的所長,盡了自己的努力之後,所感到的一種無愧于心的收獲之樂,而不是為了虛榮心或金錢。”
在韋特利看來,成功包含這樣幾個要素;自我意識、自我引導、自尊、積極思考、自律、自我激勵、積極關系。
對我最有感觸的是一個人的“自尊”感。自尊是每個成功人士擁有的最基本的品質之一,意味着我們信任并且尊重自己。我們經常會說,要“悅納自己”,就是說我們要尊重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價值觀或者價值。
曾經有心理學家研究過自尊心與成功的關系,結論是高自尊的人更能夠促使我們努力工作和争取成功。試想,我們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成功背後,是不是都跟我們的自尊心有關呢?
02 重新認識自我
“很少有人會觸及表面,而更少有人會竭力深思自己的經驗。”——散文家 倫道夫·伯恩在知道成功是什麼之後,我們還需要重新認識下自我。
想一下,我們真的很了解自己嗎?
答案可能是不确定的。
因此,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我們應當學會客觀、理性的認識自己,評價我們自身獨特的個性、技能和興趣。
誠實地面對自己,看到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劉嘉教授提到:心理學要幫助人們克服三種固有的思維模式,即直覺思維、自我中心思維和機械思維。
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受到這三種思維模式的影響,尤其是自我中心思維,認為自己所看到的的就是别人所看到的,自己所感覺的就是别人所感覺的,也就是所謂的“聚光燈”效應,以為所有的光都在自己身上。
所以在自我認知的過程中,就容易偏離軌道,不能客觀理性地看待自己,産生“過高”或者“過低”看待自己的傾向,不能做到正确的自我認知,也就容易離成功越來越遠。
03 重新認識目标
“希望實現長期目标的人必須一步一步來”。—— 小說家 索爾·貝婁要問當下人們普遍存在的情緒是什麼?
焦慮肯定能排得上号。
工作焦慮、買房焦慮、孩子教育焦慮,最近幾年,又出現了“知識焦慮”……
其實很多人的焦慮,都與“急功近利”不無關系。
别人都買房買車了,我還沒有;别人一年讀了100本書了,我還沒有;别人财富自由了,我還拿着死工資……
但你看到的隻是表面,卻沒有看到别人從幾年前就為自己制定了一套目标規劃,并嚴格按照這個規劃來執行。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成功人士也不是短期就做到的。
因此,我們要重新認識目标,認識長期目标與短期目标的關系。
短期目标通常是我們在本周、本月在做的事情,是一個可以在接下來一年内完成的、有特定計劃的目标。
而長期目标則是未來的兩三年,甚至五年十年能更久的時間才能夠完成的事情。
長期目标需要大量的耐心和毅力,但長期目标最終是值得的。
短期目标同長期目标同樣重要,因為一步一步的分解長期目标,踏踏實實地做好當下的事情,才能夠達到我們的最終目的。
渴望成功的人總是希望我們在所有方面都比任何人優秀,然而事實是隻有找到工作與生活的意義所在,我們才能從根本上理解和把握成功的要義。也隻有更好地認知自我,才能找到通往成功的大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