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九娘峪九天聖母廟

九娘峪九天聖母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1 15:38:12

□ 胡海濤

九娘峪九天聖母廟(探秘平順九天聖母廟)1

九天聖母廟

出長治市區東去平順縣北社鄉,在山路上七拐八繞,行駛近30公裡的車程,就到達了北社鄉東河村。在東河村西的一座高高的土丘上,有一座平順縣最大的道教廟宇建築——九天聖母廟。2001年被公布為第五批國家文物保護單位,雖然占地隻有1840平方米,卻集中了宋元明清四朝古建築群。除了自身的古建魅力之外,旺盛的香火和每年兩次的廟會,讓周邊地區百姓記憶深刻。這兩次廟會中,尤以每年四月初四的廟會最為轟動,不隻是十裡八鄉的百姓要來趕廟會,更有河南、河北以及長治市上黨區、壺關縣、潞城區等地的百姓前來趕會。一時盛況空前,令人歎為觀止。

中華神奇女神道場

九天聖母廟内的主神是九天聖母。九天聖母又是哪位神仙呢?一種普遍的說法是,九天聖母就是九天玄女,又稱玄女、玄女娘娘,俗稱為九天娘娘、九天玄母天尊等,傳說是上古女神,法力無邊,精通兵法,以維護正義為主要職責,曾經幫助黃帝戰勝蚩尤。在古代典籍中,九天玄女又有黃帝之師、炎帝之母等各種紛雜的說法。後來道教将其吸收進神仙系統,成為地位尊崇的女神。此後,九天聖母又在中國各類通俗小說中或隐或現。比如,民間通俗小說《薛仁貴征東》中,薛仁貴得九天玄女賜予包括天書在内的五件寶物,最終征服東遼凱旋;《水浒傳》中,說宋江是九天玄女轉世等等。 山西平順地區深藏于太行山腹地,山大溝深,十分偏僻。那麼,九天玄女又是如何落戶平順這個山溝裡呢?當地百姓傳說,古時候,東河村一帶十年九旱,民不聊生。偶然路過的九天玄女見此心生不忍,就降雨助農,從此以後,此地不再旱澇,年年豐收。當人們知道這是九天玄女的恩德後,為表感謝,就在村西的高台上建起了廟宇,這裡就成了九天玄女聖母老奶奶的道場。

九娘峪九天聖母廟(探秘平順九天聖母廟)2

坐北朝南的九天聖母廟

比這個更早的傳說是唐朝的戰将李靖在此地受聖母之命,代聖母行雨的故事。事迹見獻殿内最早的一通碑刻《潞州潞城縣三池裡東聖母仙鄉之碑》(北宋建中靖國元年立。當時此地歸屬潞城縣管轄,尚沒有平順縣的建制),随後在此地建立九天聖母廟宇。碑文最後還記載有縣尉劉唐錫、主簿劉宗和、州防禦推官兼知縣事晃明之等參與。由此推之,當時的建廟行為并非完全是百姓自發,也有一定的官方背景在其中。 在廟内的另一通碑刻《重修九天聖母梳妝樓後土殿佾舞亭碑記》(清雍正十一年立)上,還記載了另一種說法,是唐太宗命李靖在濁漳河赤壁一帶征讨賊寇,路過此地時,有聖母顯靈,賊寇遂平。李靖将聖母顯靈幫助蕩平賊寇的事迹上報皇帝後,奉旨修建了九天聖母廟。因此,在九天聖母廟内,還有顯著的李靖王殿。 不管這些說法是演繹還是附會,總之,九天聖母落戶平順東河村後,香火日益旺盛。女神的神職也日益增加,神功也無限擴大。從最初法力無邊的戰争之神、正義之神、法術之神,到行雲布雨、救病治人甚至姻緣生育等統統包攬,最後成了無所不能的全能之神,被百姓尊稱為老奶奶。

四朝古建集于一身

種種傳說不一而足,但是,九天聖母廟的建築群卻是巍峨樹立眼前。這片高台的北、西、南三面都是高崖,紅牆灰瓦琉璃屋脊的九天聖母廟居高臨下坐落高台上,遠遠望去,在四周山水的映襯下,巍峨壯觀、氣勢雄偉。古人形容此廟“中延一麓,南北兩河環抱,三澗相拱,九峰來朝”,昔日風光興勝,由此可窺。 在此風光獨具的太行深山裡,創建于隋唐,又于北宋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重建的九天聖母廟在曆代信衆們的心目中,随着時間的推移,地位愈加尊崇,随後各朝都有增建、重修之舉,最終形成了一處集宋、元、明、清四朝建築于一體的宏大而緊湊的建築群。

九娘峪九天聖母廟(探秘平順九天聖母廟)3

九天聖母廟的正殿

九天聖母廟坐北朝南,居高而建,并且分為上下兩院。下院為雙層窯樓,分列左右。宛如衆星捧月般,簇擁着上院的廟宇建築群。上院就是九天聖母廟的主體建築群,從山門開始,沿中軸線依次分布着倒座戲樓、佾舞亭、聖母殿。聖母殿兩側有耳房和各種配殿、廊房等附屬建築,包括藥王殿、閻王殿、孔子殿、李靖王殿等,不到兩千平方米的空間内,衆殿布局緊湊,将九天聖母廟烘托的雄偉莊嚴。 這些大小殿堂裡面,正殿聖母殿是宋代原構,佾舞亭(獻殿)是元代形制,梳妝樓是明代建築,其餘建築都為明清建築遺構。整個廟宇内部的各個大小殿堂,基本都是三開間大小。宋代原構的聖母殿平面近方形,單檐歇山頂,前廊式結構,粗大的柱子,碩大的鬥拱,較完整地保留了宋代木構建築的原貌。除此以外,大殿内山牆、拱眼壁等處,還保存着壁畫,十分珍貴。 山門之後、正殿之前的佾舞亭是一座非常特殊的元代形制的建築,廟院東邊是一座高度超過山門戲樓的梳妝樓,重檐歇山頂,梁架繁複,鬥拱華麗,造型别緻,秀麗典雅。底部三開間,上部單間方形,為明二層暗三層建築,供奉着晉東南當地名氣非常大的二仙奶奶。 正因如此,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古建實物資料,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古建專家和古建愛好者前來探索、研究,這是平順的驕傲,也是山西的驕傲。

舞樓戲樓叠代演變

九天聖母廟還集中了衆多神仙于一堂,諸如關帝、文武财神、孔聖、月老、藥神、李靖、龍王等等,一同采訪的地方文化學者馬紅星老師打趣道:“這九天聖母廟不就是求神拜仙一站式政務大廳嗎?” 廟内還有十幾通與戲曲有關的碑刻資料,彌足珍貴。這些資料真實地記錄了古代用于酬神的舞樓從創建、改建到修葺的過程,曆經千年不間斷,用古建專家馮俊傑的話說,完全“相當于一部鄉村劇場的簡史”。

九娘峪九天聖母廟(探秘平順九天聖母廟)4

九天聖母廟下的熱鬧社火

舞樓就是酬神演出的主要場所,也是後世舉辦廟會、舉行重要儀式的地方。不過,這裡說的舞樓在創建初期指的并非現在的山門倒座戲樓,而是山門和主殿之間的獻殿,它在清代改稱為佾舞亭。 佾舞亭位于一米多高的石台基上,距離山門僅僅3米左右,屋頂飛檐挑角幾乎緊挨着。這是一座由16根砂岩方柱撐起來的長方形亭台式木構建築,樣式非常特殊,因為它是非常罕見的檐庑殿頂,這是中國古建上等級最高的屋脊形式,一般用于皇家宮殿或者官方廟宇。出現在這個偏僻的山村,極為罕見,是目前長治所見古建中的唯一。 除此以外,佾舞亭正面和常見的獻殿還有不同,呈九十度旋轉,也就是平行于正脊的五開間正面在這裡成為了側面,原本的側面三開間成為了正面,前後檐分别正對山門和聖母殿的正中當心間。亭内部梁架全部裸露,擡頭即能清楚地看清屋頂的梁架結構,這就是古建中的砌上露明造手法。其間梁架粗犷,随木材的彎曲而自然砍斫成型,頗具意趣。上面的彩繪圖案清晰可辨,花樣繁複,顯示出對九天聖母的崇敬之情。 同時佾舞亭也是當地信衆們獻祭和舉行酬神樂舞的場所。關于它的衆多碑刻文字,也是國内珍貴的記載戲劇舞台的文字資料,是研究中國戲劇史與宋代雜劇發展的重要史料。依據古建專家馮俊傑的研究分析,最初的舞樓是和主殿聖母殿同時修造的,後期因為種種原因損壞,到明代重新建的時候,不但在原址上複建了舞樓,還同時修建了山門和戲樓。到了清代修繕時,則山門戲樓合為一體,原有的舞樓則改稱為佾舞亭。因為已經有了專門的山門倒座戲樓,所以,有人将佾舞亭稱為獻殿、獻亭等。 當然,無論舞樓如何改變位置結構和名稱,它的功能依然是村民虔誠地禮神、敬神、酬神的主要場所。在春祈秋報舉行的社火廟會活動中,戲樓、佾舞亭依然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社火廟會輪流賽社

作為無所不能的高階女神,祭拜九天聖母的活動從宋代修建舞樓開始,一直持續到現代。從最初的祭拜酬神到後來的社火賽會、廟會,活動也不僅僅是限于廟内,酬神的活動從廟内擴展到廟外,規模從一個村到一個社,再到幾社輪流,最終形成了規模壯觀的五社八村共同舉辦的九天聖母古廟會。 周邊的五社分别是東峪溝(今東河村)為一社,溝外七個村結為四大社:北社獨村為一社、西社與河東結為一社、南社與鼎留村結為一社、下社與常家結為一社,是為五社八村。現在的北社、南社、西社、下社之村名就來自于九天聖母廟大賽會,以相對于廟的方位為名結社。 廟會集合了各式社火活動之大全,尤以壯觀的獨轅四景車最吸引人。所以,九天聖母古廟會被稱為“跑車會”或“大賽會”。當地民間至今流傳着“趕了大賽會,死了不後悔”的諺語,廟會盛況,由此可見一斑。

九娘峪九天聖母廟(探秘平順九天聖母廟)5

村民們拉着獨轅四景車

據九天聖母廟文管所所長曹新虎介紹,古時候的廟會在農曆二月過後就開始籌辦,一般是三月初一到初六,連辦6天。以各式社火活動為主,包括4輛獨轅四景車、24擡神樓、2擡神駕、24匹神馬、高跷隊、社鼓隊、廟堂樂隊、行戶樂隊、神旗、銮駕等等應有盡有。從最早的東河村一個村舉辦,到最後周邊五社八村輪流舉辦,盛況空前,吸引了周邊衆多百姓參與其中。盛大的廟會不僅鞏固了九天聖母廟的聲威,還豐富了周邊百姓的文化生活。 佾舞亭内有一通清代碑刻《舞樓賦》,賦的末尾有一首詩《四景車會》,作者是鹹豐年間的歲貢牛聯奎。詩文記載了當時迎神賽社的盛況:

四景神車不記年,八村五社會流轉。賽期例蔔三春暮,宴酒先嘗二月天。廿四馬樓排列後,幾重社鼓列當前。東下南北西輪轉,崇奉丹霄太乙天。

除了九天聖母廟佾舞亭内的碑刻記載賽社廟會盛景外,在距離東河村6公裡的北社村大禹廟内,也有一通清代石碑《賽社碑序》,同樣記載了九天聖母廟會的盛況。此碑刻可作為五社輪流舉辦九天聖母廟會的佐證資料。 往年舉辦的大賽會在日軍侵占長治期間停辦。2005年經多方籌備,賽會恢複舉辦。當時連續舉辦了三年最全的廟會社火,後來因為種種原因,社火活動再次停辦了,但是随之而起的以物資交流為主的廟會卻一直堅持了下來。會期也改成了四月初三、初四、初五三天。此時廟會的主要活動就是廟内酬神唱戲,廟外廣場物資交流兼舉辦八音會等戲曲歌舞活動。 除了這個大的廟會外,九天聖母廟在農曆六月十九還有一個規模稍小的會。說是觀音菩薩成道日,實際上卻是以祭拜關帝爺為主的酬神活動,這個在廟内的碑刻上也有記載。不過老百姓不管這個,反正到期就自發前來趕會,會期一般是四天。來趕會的人數也就以東河、廟後等附近幾個村的村民為主。 沒有廟會的日子裡,九天聖母廟就從喧嚣中歸于甯靜,默默地守在這片高崗上,護佑着這一方百姓。千年的風雨滄桑賦予它神秘的威嚴,也增添了它更多醇厚的文化氣息,廟會的盛衰興替在千年的曆史中,隻不過是再平常不過的經曆,唯有那曆代維修增建的木構古建,在信仰的支撐下代代相傳。

編輯:張鴻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