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到一個别人分享的小故事,有個小男孩的名字,叫做孫枇杷。
名字這個東西,不言而喻,是一個人的第一标簽。那麼如此奇特又偏門的名字,大人們可能會深思一下,會不會有什麼故事在裡面,小孩卻不會。
這個小男孩在班上被叫了很久的“孫噼啪”,每次他都會很認真的糾正别人:“是枇杷,不是噼啪”!當然沒有什麼用,他還是會被叫做孫噼啪。
老師們也會覺得他這個名字有意思,常常會喊他起來提問問題,也會問問他
“誰給你起的名字呀?” “我爸爸”
“是因為你爸爸很喜歡吃枇杷嗎?”“你是不是有個姐姐叫琵琶啊?” “不知道”
但也就是一個小樂子,日子也就在被叫噼啪的時候噼裡啪啦的過去了。
小學時常會有家長會,通常都是他爸爸來參加,這一次,他的媽媽竟然來了。
“噼啪,那是你媽媽嗎?”“不是,那是我姑姑”,說完,枇杷紅着眼眶走的背影,讓他小小身子都有了一種叫蕭瑟的感覺。
時間繼續走,走到了這批孩子上到了高中的年紀,走到了他們學習了那篇“項脊軒志”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枇杷樹,長這樣。
枇杷樹
青青的葉子下面最後會挂滿黃色的果實。
可是“枇杷”這個名字,卻給我一種眼眶仿佛瞬間想要濕潤的感覺。
這。我想就是名字的力量。
是的,名字是有力量的,也是有情懷的。
然而用“枇杷”做名字,力量有之,情懷有之,卻也讓小朋友背負了更多。
所以我們不妨來欣賞欣賞真正令人驚豔的名字。
1.大師之作
“李苦禅”,中國近現代大寫意花鳥畫宗師。
“苦”字用的極好,本不該出現在名字裡面的負面詞彙,運用的好了,對名字有着升華的作用。同理“徐悲鴻”“張恨水”都是極有格調的名字。
當然,這種名字一般都是大師們出名以後自己改的名字,一般人也想不出,也不敢用。
李苦禅作品
2.經典的動詞活用
漢語的單個字裡壓縮的意義非常充沛,這和英語這樣的表音文字完全不同,歸結到起名上,我覺得最高的境界是要通過名字給人強烈的畫面感,最好兩個字帶人進入一個極有想象力的情景,這名字就成功了。而要達到這個效果,最好的辦法就是“動詞 名詞”或者“名詞 動詞”的組合,一個畫龍點睛的動詞,能夠賦予名字一個動态的視覺效果,更靈活生動。
舉幾個例子:
“霍去病”,這位少年将軍的英雄氣概大概也能給名字增添兩份色彩,但是更多的是“去”這個動詞搭配“病”這個負面詞彙。給人一種健康又有活力的畫面感。
“辛棄疾”,所謂衆裡尋他千百度,我們這位大詩人同樣是以“棄”搭配“疾”。給人一種不疾不徐的君子形象。
我們普通人也有類似“蘇步青”這類的名字,平步青雲卻又朝氣蓬勃,當然,這個要祈禱自己的父輩有這個能力駕馭了。
3.依托姓氏的優勢,姓和名字,連結起來,形成一套獨特的風景。
以筆者的女兒為例,“魏央”,取之典故“長樂未央”,用姓氏搭配典故,用其他的姓氏就無法營造出這種感覺。
又例如,“關山月”也算用典,出自樂府詩名《關山月》。換一個姓就沒法這麼取。
武俠裡“任我行”,金庸先生的取名也是一絕,光看名字一位大俠就躍然紙上。同類的還有風清揚。
名字是有力量的,也是有情懷的。
還有更多有驚豔的名字,我們下次接着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