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寒涼,最近看後台留言大多數人都在問,胃涼,胃痛是怎麼回事,有沒有辦法調理?
确實,天氣寒涼對于腸胃脆弱的人來說,的确會出現諸多的不适!
記得很早之前接診過一個患者,當時年紀是29歲,胃痛的毛病已經有3年了,去醫院檢查被診斷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3年的時間裡,吃西藥吃得不少,但是,效果并不好。
于是,在同事的建議下,決定用中醫試試,喝喝湯藥。
刻診,脈弦遲,舌苔白滑,大便稀溏,軟,精神不振。感覺胃部發涼,有隐痛感,發脹的感覺,甚至痛得厲害,還會吐清水。
情況了解得差不多了,但見——
茯苓,白術(焦),扁豆(炒),肉桂,陳皮,法半夏,甘草,兒茶(研末沖服)。水煎服,每日1劑。
患者服用7劑之後,胃部冷感已經減輕了不少,食欲也開始增加,白滑的舌苔也有了改善。
此時原方不變,把肉桂的量減半,繼續投用7劑,諸證悉平。
但仍然需要善後,改為中成藥“香砂六君丸”,連續服用3月,最後複查的時候,潰瘍消失。
該患者主要的問題是“寒濕水飲,困阻脾胃”。
之所以胃部發涼,是因為體内有寒;
舌苔白滑,說明體内還有水濕;
大便稀溏,說明脾胃虛弱,運化失常;
口吐清水,說明胃中有水飲。
從脈象上來看,脈弦,主痰飲,脈遲,主寒。
那,此時有人會問了,寒濕水飲為啥會困阻于脾胃呢?
其一,患者先天資質差,脾陽素來虛弱。
其二,水濕寒困于脾胃過久,傷到了脾陽。
陽氣本身就是散濕寒的動力,一旦受損,濕寒水飲越聚集越多,就會徹底壓制了陽氣,從而導緻寒濕水飲盤于中焦。
那麼,想要調理,就需要從根本入手,也就是“溫補中焦脾胃的陽氣”,讓陽氣升發起來,就能把寒濕給化掉。
下面就帶大家看一下方子:
茯苓,白術(焦),扁豆(炒),肉桂,陳皮,法半夏,甘草,兒茶(研末沖服)。
相信,很多懂中醫的朋友,應該能夠看出來,該方子是用了“苓桂術甘湯”和“二陳湯”的一個合方。
第一組:茯苓,肉桂,甘草,白術。肉桂是用來溫補脾腎之陽,白術是燥濕的,茯苓是健脾利濕的,甘草是健脾和中的。
第二組:半夏,陳皮,茯苓,甘草。陳皮是用來行氣祛濕的,半夏是燥濕化痰濕。
總的來說,第一組的藥是“溫陽除濕,利水”,第二組是“化解體内濕痰”的,再加上扁豆健脾,兒茶止痛,可以說效果加倍。
最近溫度驟降,天氣寒涼,許多患者會開始出現胃痛,口吐清水,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現象。
此時一定要警惕,不要以為是季節問題,根本是因為脾胃陽虛了,盡早調理,别拖延!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要因為“懶”或者覺得中藥苦,就拒絕喝。
但是,既然問題出現了,就一定要調理,否則病越拖時間越長,對脾胃的傷害越來越大,越來越難調理。
好了,我是@消化科王主任,您身邊的消化内科專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