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的我們喜歡在田野玩耍,其中少不了捉黃鳝。
一根竹子,一條小蟲就能把洞裡的黃鳝引出來,運氣好的話,一天就能弄一籮筐。黃鳝口感爽滑、營養價值高,煎、煮、熬湯是最美味的做法。
同樣的,在田野間蛇也不少見。但是,很多人碰到蛇就會吓得一身激靈,從不敢伸手去捉。雖然蛇比較兇猛,黃鳝比較溫和,但是,民間也有這樣的說法:蛇害怕黃鳝,黃鳝是蛇的天敵。
這句話是真的嗎?下面我們來一起探讨一下。
黃鳝,又名鳝魚,身體呈長蛇形,體長可達1米。黃鳝的身體前部較圓,略呈管狀,橫切面呈圓形,後部側扁漸尖,表面沒有鱗片。黃鳝的嘴比較大,眼睛極小,頭部呈現錐形。主要生活在稻田、池塘或者小溪裡。
蛇是脊索動物門、爬行綱下的一類動物,身長頭尖,爬行速度快,身體表面有鱗片,有一些種類的蛇還具備毒牙,遇到獵物和危險時,就會釋放出毒液,攻擊性極強,是讓人類聞風喪膽的動物之一。
黃鳝跟蛇的體型很像,不仔細看的話,就很容易把黃鳝當成蛇。
要說兩者的區别,隻要仔細辨認,還真的能區分開來。
蛇的體幹細長,分為頭、軀幹、尾部三部分,頭部形狀各異,鼻孔位于吻側。根據蛇的種類不同,體色各異。
黃鳝的頭與身體幾乎呈現圓柱體,體色按生活的環境和區域的特點而定,有黃色、褐黃色、米黃色、青褐色、青黃色等。
由于世界上所記載的蛇的種類有3000多種,在中國的蛇類就有216種,每種蛇的特性不同,栖息環境也不同。有些生活在樹上、有些生活在洞穴裡、有些生活在地面上、有些則生活在水裡。
黃鳝則屬于熱帶和溫暖帶的魚類,它們習慣生活于泥潭、稻田、田間裡,一般比較隐秘,不易被發現。
蛇和黃鳝雖然相似,它們之間誰最兇猛一些?到底是蛇怕黃鳝,還是黃鳝怕蛇呢?
每逢6-8月期間,在泥潭、稻田、小溪裡,你會發現水面上有一些小泡沫堆。這些小泡沫堆千萬别碰,因為這是黃鳝提供給受精卵的溫床。
每年的6-8月是黃鳝的排卵期,黃鳝吐的泡沫是卵堆成巢,受精卵在泡沫中借助泡沫的浮力,在水面上發育。這個時候,如果你伸手去碰這些泡沫,有可能從泥洞裡會有黃鳝鑽出來咬人哦,因為黃鳝要确保受精卵不會受傷害。
而蛇就不必說了,蛇都是有牙齒的,如果遇到危險或獵物,它們就會咬人,有些毒蛇還會分泌毒液,足以緻命。
相信不少網友也看過蛇和黃鳝打架吧,沒錯,蛇遇到獵物會發起進攻,而黃鳝遇到産卵期而遭受蛇的攻擊,它也會抵抗。
要是在水裡發生争鬥,恐怕蛇不是黃鳝的對手。因為黃鳝本身就是一種鳝魚類,身長靈活,在泥洞裡來去自由,相反,如果蛇在水裡遇到黃鳝,戰鬥力就失去了一半,論環境熟悉度、靈活度、适應度、隐秘性都不及“土生土長”的黃鳝。
再者,黃鳝身上包裹着一層粘液,是由黏蛋白和多糖類組合而成,有保護身體的作用。當蛇發起攻擊時,通過把獵物卷起來,令對方窒息後再吞吃。但在黃鳝表皮的粘液保護下,蛇是不容易把它完全控制住的。
雖然黃鳝沒蛇那麼兇猛,但在水裡發生“戰鬥”的話,黃鳝大獲全勝的勝率比較高。
所以也印證了,為什麼有人說“蛇害怕黃鳝,黃鳝是蛇的天敵”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