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暢(西京學院)
近日,山西晉城的陳女士在輔導孩子作業時發現,孩子的暑假作業有一道題,是讓孩子在古詩中找汽車品牌的名稱。(6月27日 《都市報道》)
題目首個為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中“寶馬雕車香滿路”,譯為豪華的馬車滿路芬芳。辛棄疾為南宋豪放派詩人,這首詩最著名的一句為“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本詩極力描繪了絢麗多彩的元宵節場景,反襯一個孤高淡泊的女性形象,寄托了作者失意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同時,此詩也暗示了南宋統治階級不思進取,貪圖享樂的曆史背景。
但是,這首詩底蘊那麼豐富,所含信息點那麼多,都是可以拿來檢測學生的考點,出題者為何偏偏選取了其最表層的文字理解來考查?筆者可以理解出題人想将古詩與現代社會相結合的意願,可是如此結合,意義何在?事實上,豪華的馬車與單個寶馬車标之間除了文字一樣,其他的可謂是毫不相幹。如此出題,既沒能充分挖掘古詩的美韻,也難以讓學生從考題中進一步理解與感悟古詩的豐富内涵。
其實,出題者有創新意識是一件值得肯定的好事,并且我們鼓勵将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相結合,形成易于理解與記憶的形式。隻是這個創新要有個度,不是什麼樣的創新都可以被運用,不合理的創新可能忽略了傳統文化的底蘊,隻會适得其反。尤其是考題大多是面向學生的,面對這樣一個瘋狂汲取信息,并且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群體,這樣淺顯的題并不能對他們形成有利的影響。
誠然,曆史是串聯的,若是想要完全理解一個事件需要很多的知識底蘊,在這個方面小學生很難做到。這時就需要用一種便于理解、易于記憶的形式呈現給他們,但這需要考慮到其形式要以内容為根,要在不抛棄原本文化底蘊的基礎上,進行形式創新,這需要很大的努力。因此出題者更要在出題的過程中,思考題目對于學生來說是否合适,以及有沒有偏離出題本身的初心。在這方面,出題者責任重大。
中國是文化大國,中華上下五千年,詩詞歌賦數不勝數。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并将其發揚光大。目前,許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在新媒體時代“活”了起來,比如三星堆文物的表情包、《如果國寶會說話》的紀錄片、河南電視台不斷出圈的節目等。這個時代很多人都對中華文化由衷地喜愛,這個時代很多領域都開始響應國家号召,想方設法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古籍的存在和守護,是文化的根基,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責任,以合理的方式弘揚更是我們應該秉承的初心。
因此,在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不能操之過急,可以創新,但要以文化底蘊為根,切莫讓形式大于内容,徐徐圖之更為重要。要牢記,莫污損時光凝聚成的琥珀,莫要揮霍歲月沉澱的寶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