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三聯生活周刊」
『菜市場的豬肉鋪裡,一塊大闆油,裹着薄薄的膜,透着紅紅的絲,光滑、飽滿、油潤。這麼好的闆油和豬下水躺在一起,無人搭理,忍不住把它拎回家熬成了一罐豬油。』作者 / 梅亦君
秋收過後,貼秋膘的,不僅是人,還有豬。糧食歸倉,番薯、南瓜、玉米粉、米糠,豬吃着吃着就在肚皮下攢了厚厚的一層闆油。秋冬是熬豬油的好時節,一是豬肥了,二則天氣轉冷,熬起來的豬油不易變質。熬豬油時,将闆油切小方塊,加三分之一水,大火加熱,中火出油,小火撈豬油渣。這是一個物質形态變化的過程,固體狀的闆油塊逐漸轉化為液體狀的豬油,油陸續冒出,浮在上面的白色方塊逐漸縮小,并慢慢變成金黃色、焦糖色。
圖 / 視覺中國
熬豬油說起來簡單,但也不能小瞧了這技藝。有次看一個中外廚師比賽的節目,中法廚師根據規則可以從對方的食材中挑走一樣,中國大廚拿走了法國隊的蝦,法國大廚則使壞挑走了中國隊的食用油。正當法國大廚得意之際,中國大廚立刻開始熬豬油,讓法國大廚目瞪口呆地見識了中國絕妙的“煉油”技術。
小時候,每次殺完年豬,母親都會熬兩大搪瓷花鍋的豬油,液體的豬油冷卻後成白花花的固體。搪瓷花鍋是父母結婚時買的,印着的大紅喜字襯得凝脂的豬油更白、更有年味了。古時用“膚如凝脂”形容女子皮膚光潔白潤,《詩經》中就有“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蛴,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白居易也用“凝脂”形容楊貴妃。不過,現在吃豬油的人少,有些佛系年輕人甚至不知豬油為何物。倘若告訴哪位白皙潤滑的女孩,你的皮膚像豬油,結果多半不是招罵,就是對方不知何意。
說起豬油,必提豬油拌飯。一碗熱飯,挖幾勺豬油,再滴幾滴醬油,攪拌一下,就是香噴噴的豬油拌飯了。年幼時,父母親上山幹活,我和妹妹不會燒菜,中午熱好飯後,肚子餓了就先吃一碗豬油拌飯。豬油拌飯既當飯,也抵菜,單單這一碗,就能果腹。
尤其在物質匮乏的年代,一碗豬油拌飯讓多少人口舌生津、回味無窮。林清玄《幸福開關》寫道:“貧困的歲月裡,人也能感受到某些深刻的幸福,像我常記得添一碗熱騰騰的白飯,澆一匙豬油、一匙醬油,坐在“戶定”(廳門的石階)前細細品味豬油拌飯的芳香,那每一粒米都充滿了幸福的香氣。”據說蔡瀾先生十分鐘愛豬油拌飯,将之列入《死前必食》清單,其在《豬油萬歲論》裡說:“對于豬油的熱愛,和許多老一輩的人一樣,來自小時候吃的那碗豬油撈飯,在窮困的年代中,那碗東西是我們的山珍海味,後來養在生活環境好的孩子不懂,夏蟲語冰。”
豬油炒青菜是絕佳拍檔,袁枚的《随園食單》寫到炒青菜須用葷油。霜降之後,用白白的豬油熱鍋清炒正當季的青菜,有一種化平凡為神奇的力量。從深秋到春天,地裡剛拔的大白菜、小白菜、包心菜、油冬菜、油麥菜、芥菜、生菜、菜心及田間采來的馬蘭頭、荠菜等野菜,用豬油炒的味道遠超其他油。
下鍋後,豬油融化的香味慢慢滲入莖葉,綠葉蔬菜經過霜露滋潤的甜味立馬被喚醒,青味也被激發出來,隻加鹽就清爽香氣、美味可口了。有次讀《柳林風聲》,裡面有個情節,蹲在監獄裡絕望的蟾蜍碰到一碗卷心菜馬上鮮活過來了,“卷心菜那股濃烈的香味鑽進了他的鼻孔,立刻使他感到生活也許還不像他想象的那樣絕望空虛”。女兒問我,什麼樣的卷心菜才會這樣香。我多麼自然地把這個來自英國的故事嫁接到了中國豬油身上,告訴孩子,這絕對是豬油炒卷心菜,除了豬油,沒有什麼油能炒出如此香的卷心菜了。
圖 / 攝圖網
在廚房裡,豬油往往起到增香增味的作用。下面條、馄饨放點豬油、撒點蔥花,油香、蔥香夾雜;燒魚塊加點豬油、添點紫蘇,油鮮、魚鮮彙合;做湯圓、清明粿沾點豬油,糯米滑、豬油滑交融。林清玄《一碗入夢》就回憶,“晚上,爸爸把我們捕來的毛蟹、小魚、小蝦清洗過後,燒一鼎豬油,全都丢下去油炸,炸到酥脆,蘸一點胡椒和鹽,一道大菜就這樣完成了”,吃豬油炸過的蟹、魚、蝦,連殼都不吐了。
豬油渣是熬豬油的附帶産品,金黃松脆,可炒青椒、炒青菜,也能下面打鹵。不過,我有個好辦法,做成油渣毛芋葛粉丸子。将油渣剁細,毛芋蒸熟,野生葛根粉敲碎,加入少量的水,像和面粉一樣攪拌在一起,然後搓成一個個丸子,放入豬油湯中,就是一碗鮮香滑的丸子湯。
朱赢椿曾編過一本《肥肉》,邀請百餘位作家及社會各界人士寫“肥肉”,不少作者不約而同地對肥肉、肥油唱起了贊歌。看了該書,我才意識到,肥肉曾是一個時代的追求,豬油的好吃已是那個時代特有的記憶。盡管我沒有經曆過不買精肉隻求肥肉的窮苦,但也有過不舍得放開肚皮吃豬肉的拘束。上中學時,母親每次熬豬油都提早撈出豬油渣,用還有些油水的豬油渣留給兩個孩子炒梅幹菜帶去學校。
圖 / 攝圖網
在學校蒸飯時,我們用鋁飯盒将梅幹菜蒸一蒸,裡面的豬油渣變得入口即化,幹菜吸收了融化的豬油,正好下飯。每回周五吃到搪瓷杯底,幹菜裡會帶着一層薄薄的白豬油,意味着又要回家帶幹菜了。長大以後,讀到《窗邊的小豆豆》中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巴學園校長小林宗作讓孩子們帶便當時,不由想到如果這位校長吃過豬油,孩子們帶到學校的,除了海的味道、山的味道,還可以有豬油的味道。
當然,有人贊美豬油,有人則不。豬油因為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偏高,嫉胖如仇的人們索性将之列為不健康食品,紛紛從竈台上将其無情地抛棄。不過蔡瀾覺得,最無聊的一條健康建議就是不吃豬油了。
的确,食用油品種花樣愈加繁多,橄榄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米胚芽油、調和油等,可吃來吃去,最喜歡吃的依然是小時候常吃的豬油。蘇童說得沒錯,“餐桌放棄肥肉,就像文學放棄詩歌,放棄的都是傳統,這其實并不一定是健康的事情”,來一份油膩的豬油拌飯或者豬油炒青菜,餐桌就會有香氣,饑餓的胃才能像蟾蜍般複活起來,對抗這漫天飛的外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