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這麼一群詩人,才華橫溢、出口成章、出類拔萃……最終卻因為名字太難念耽誤後世名聲。
下面這9位算是其中代表,一起看看都有誰吧!
[明] 孫蕡
江上青楓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雲過疏雲數千點,臨水小村三四家。
風起漁船依釣石,潮回歸雁認平沙。
秋懷已向南雲盡,又是滄州閱歲華。
通過描寫初秋時節江上的景色,表達出詩人在離家千裡,身在旅途中的這種情感,但江行所見之景清新幽美,心境也逐漸開朗曠達起來,自己淡淡的思鄉愁緒,看到景色後的開朗寬松心境。
[唐]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全詩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皇室的氣派,充溢着對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對盛世承平的歌詠。從當時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愛該詩,曆來評價也很高。
[唐] 張祜
故國三千裡,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此詩寫出民間女子幽居深宮,白白地葬送一生的極度哀怨,從客觀上揭露宮女制度的殘酷性。
[唐] 劉昚虛
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聞流水香。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此詩描繪的是通向一座深山别墅沿途的幽美環境,它不是寫詩人自己山居的閑适,而是寫友人山中隐居的幽趣。全詩清新自然,婉轉流暢,按空間順序寫來,由遠及近,從外向裡而行,餘韻萦繞,有一種異乎尋常的藝術魅力。
[宋] 尤袤
睡覺不知雪,但驚窗戶明。
飛花厚一尺,和月照三更。
草木淺深白,丘塍高下平。
饑民莫咨怨,第一念邊兵。
詩人一覺醒來,驚訝地發現窗外一片通明。他推開窗戶,隻見大雪下了足足一尺厚。擡眼望去,雪花給大地鋪上了晶瑩潔白的銀毯。給房屋、樹木、山川披上了玉絲銀線織成的素裝。天空上挂着一輪明月,潔白的積雪在月光籠罩下閃耀着清冷的光輝。
[宋] 王雱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
相思隻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觸眼前之景,懷舊日之情,此詞為王雱懷念妻子所作,表現傷離的痛苦和不盡的深思。
[宋]司馬槱
妾本錢塘江上住。
花落花開,不管流年度。
燕子銜将春色去,紗窗幾陣黃梅雨。
斜插犀梳雲半吐,
檀闆輕敲,唱徹黃金縷。
望斷行雲無覓處,夢回明月生南浦。
上片起首一句寫女子自道所居,以“錢塘江上” 四字暗示出她的風塵女子身份。“花落”二句,哀歎這位風塵女子的美好年華如水一般悄然流逝,寄寓了詞人對她的身世悲慨。
[唐]李峤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此詩通過抓住“葉”“花”“浪”“竹”四樣自然界物象在風力作用下的易變,間接地表現了“風”之種種形力、魅力與威力。
[唐]綦毋潛
幽意無斷絕, 此去随所偶。
晚風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西壑, 隔山望南鬥。
潭煙飛溶溶, 林月低向後。
生事且彌漫, 願為持竿叟。
全詩扣緊題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環的扁舟行進中,對不同的景物進行描摹,使寂靜的景物富有動感,恍惚流動,流露輕松舒适之感。
怎麼樣,這些生僻字,不注拼音的話是不是真的認不全!
你還知道哪些生僻字的詩人,評論裡說出來,讓大家佩服一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