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詩人或者詞人,最大的夢想就是寫出至少一句極美的語句,能夠流傳後世。
但是,好句子不是那麼容易就寫出來的,不僅需要深厚的功底,也需要細緻的觀察,更需要偶然的靈感。
南唐時期的詞人馮延巳,就有一句名詞流傳千古。
這句就是《谒金門》的首句: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講真,這一句的确是非常經典。風起,吹動水面一層層漣漪,原本是極尋常的一件事。如果是普通人,也就隻能寫出吹動池水、吹亂池水這種語句。
但是,這皺字,就不是一般人能夠用得到的。
那一層層的漣漪,正是像相思之人那緊蹙的眉頭,也像是心中相思之愁,剪不斷,理還亂。
這話說得有意思,也成了後世的笑談,可惜這個笑是嘲笑。
馮延巳很明白李璟的意思,于是唯唯地說:“未若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也。”——比不上陛下您的詩!
李璟作為文學家,也是很擔心被人超越的。馮延巳知道,武将忌諱功高蓋主,文人也不能在詩詞上掩蓋皇帝的光輝。
正因如此,馮延巳才能在南唐朝廷深得皇帝信任,飛揚跋扈,排斥異己。雖然是個文學家,但他的人品實在令人難以恭維。
而“幹卿底事”這四個字,和“吹皺一池春水”一起,流傳至今。
清代文學家袁枚在《随園詩話》裡就曾說:詩人愛管閑事,越沒要緊則愈佳,所謂“吹皺一池春水,幹卿底事也。”
越是寫那些無關緊要的事,越能體現出一個文學家的功底和水平。
這是對“幹卿底事”的第二種解讀。
如今,還有另一種解讀更脍炙人口。
那就是無知。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結識一些勵志的朋友。這些人在工作之餘,也非常努力,經常在業餘時間學很多東西。
有人會說:“你學那些東西幹什麼?浪費時間浪費錢!”
追求别樣的生活,完善自身,這就是原因,何必在意時間和金錢?
這難道不是“幹卿底事”當代的翻譯方式嗎?
生活中,多一些“吹皺一池春水”,也許才是最快樂的事情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