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市場上,有這樣一種說法,如果城市的舊書店突然收到很多珍藏的絕版舊書,很可能就是一位愛書之人突然離去。
臨行前如果将自己心愛的書托付給圖書館或者另一位愛書之人,想必也是一個美好的結局。
9日,微博博主@東土大唐三俗和尚 分享了一段自己和一位愛書之人(根據其微博曾用名,下文稱“艾闌”)的故事,感動了不少網友。
他在帖子中分享了自己和艾闌的聊天記錄,稱即便是萍水相逢也能感受到對方的溫文儒雅:
不會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所以小心翼翼地問“這點會讓您困擾嗎?”
擔心銀行轉賬會産生手續費,主動提出“書價我可以再讓一點”;
書内蓋了自己的私人印章,提醒“不是太好看,勿嫌棄”;
知道買書的人是個作家,專門表示感謝,“我的書在您那裡應該是個好去處”;
收到書後,艾闌又主動介紹,博主所買的《中國婦女通史》是從杭州出版社直接買的,原本想等什麼時候探索女性曆史看,還透露,自己現在整理書,有時候也會猶豫。
一開始的聊天記錄中,艾闌并未透露自己的病情,所以@東土大唐三俗和尚 以為他并不嚴重,艾闌自己也是言談之間不離書本。
結果沒想到,今日(9日),@東土大唐三俗和尚 聽到了艾闌去世的消息,“真的是突然被打擊了”、“原來他不停地在微博上賣舊書,是重病在身為了給心愛的書找個寄托人。”
該博主表示,我做的最正确的事是及時讀了那套書,最遺憾的事是沒有再收一些他希望有人好好對待的書,“一定還有機會的”,當時說這句話的時候信心滿滿,沒想到世事難料......
不少網友也表示這個消息太突然:原來當時說了那麼多,竟是“托孤”的心态。
翻看艾闌的微博,近幾年分享的基本都是關于書籍的内容或者自己寫文章的經曆。
今年開始,尤其是4月份以來,多次談到自己生病的情況:
全天咳嗽、雙腿抖動、脖子脊背潮熱、病情較大反複,醫生也認為虧損太大——40多歲的身體看起來像60歲的;
他偶爾也會分享自己病情好轉的情況:比如斑馬線前等車能夠加快步伐通過、脖子的潮熱消退一些、氣喘還在......
面對即将離去的消息,艾闌也十分惋惜,“再也不可能知道,此生的巅峰,擁有過多少書了。對于這個數字,曾經是有一定野心的。尤其是在30歲出頭豪情萬丈的時刻,打算坐擁萬冊藏書,著書等身。”
在一位網友安慰他“時間還長”的微博下,他回複道,“還長麼?”并附帶了一個大哭的表情。
生病之餘,他開始整理并準備賣掉自己的部分藏書,并時刻關注着買書人的反饋。
有朋友收到了書,艾闌說,“你能派上用,也算是它的好去處”、“說到這裡,自己鼻子一算,腦袋裡嗡地亂了,靠着沙發摸着代售的書,百萬滋味在心頭。”
一位網友買了《元稹集編年箋注》、《隋唐道家與道教》等書後,發帖稱“和這些書有緣分”,他轉發并回複“喜歡就好”。
@東土大唐三俗和尚 收到書并分享了自己的體會時,他又一次欣慰地說,“真是去了合适的去處,沉淪箱底8年,不如易主數日”。
然而,到了4月中下旬,對于艾闌來說,整理、寄送書籍已經非常不易......
4月23日,他在微博寫下,“讓家人幫忙寄書是件不易的活,暫不出書了,等自己好點再說”,29日,微博更新停止。
5月9日,網友獲悉其去世的消息。
一段聊天記錄,讓我們認識、了解艾闌,也見證了一段由買書衍生的溫暖的友誼,這種溫情因為他的離去令人歎息。
古人表達對書的熱愛時有這樣一句話,“世緣已漸忘,愛此猶骨肉”,形容把書當成骨肉來看待,買書的人能夠像艾闌一樣愛書惜書,大概便是最好的悼念了。
(來源:觀察者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