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手架施工方案技術要點?1、編制依據1.1施工圖紙,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腳手架施工方案技術要點?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1、編制依據
1.1施工圖紙
圖紙名稱 |
圖紙内容 |
工程号 |
歸檔日期 |
設計單位 |
北京××工程施工圖紙 |
建施1——40 結施1——37 |
北京××設計院 |
1.2主要規範、規程
序号 |
規範、規程名稱 |
發布日期 |
施行日期 |
規範 規程編号 |
1 |
建築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範 |
1991.1 |
2001.6 |
JGJ30-2001 |
2 |
建築施工高處作業 安全技術規範 |
1992.01 |
1992.08.01 |
JGJ80-91 |
3 |
建築施工安全檢查标準 |
1999.03 |
1999.05.01 |
JGJ59-99 |
1.3施工組織設計
施組名稱 |
編制日期 |
編制人 |
北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2002.09 |
××× |
1.4參考手冊
序号 |
規範、規程名稱 |
出版日期 |
1 |
建築施工手冊 |
1991.1 |
2 |
簡明施工計算手冊 |
1999.7 |
3 |
實用建築施工安全手冊 |
1999.7 |
4 |
建築工腳手架實用手冊 |
1994.5 |
2、工程概況
2.1工程簡介
序号 |
項目 |
内容 | |
1 |
工程名稱 |
北京××工程 | |
2 |
工程地址 |
北京市××區××路 | |
3 |
建設單位 |
北京××房地産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 |
4 |
設計單位 |
北京××設計院 | |
5 |
監理單位 |
北京××工程建設監理公司 | |
6 |
監督單位 |
北京市海澱區質量監督站 | |
7 |
施工單位 |
北京××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項目經理部 | |
8 |
基本情況 |
工期 |
質量目标 |
350天 |
3#結構長城杯4#市優 |
3、施工部署
3.1安全防護領導小組
安全生産、文明施工
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前提條件,是達到無重大傷亡事故的必
然保障,也是我項目部創建“文明現場”、“樣闆工地”的根本要求。為此經理部成立以生産副經理為組長的安全防護領導小組,其機構組成、人員編制及責任分工如下:
組長:×××(生産副經理)——負責協調工作
副組長:×××(技術部長)——技術總部署
×××(工程部長)——現場施工總指揮
組員:×××、×××(技術員)——方案編制、技術交底
×××(号長)——3#、4#兩号現場施工協調
×××(安全員)——現場施工指揮、質量檢查
3.2設計總體思路
結合本工程結構形式、實際施工特點,建築物四周搭設落地式、全高全封閉的扣件式雙排鋼管腳手架。此架為一架三用,既用于結構施工和裝修施工,同時兼作安全防護。荷載按培育修荷 載考慮,要求三層同時作業。根據設計單位提供的頂闆承載極限值(活荷載5kN/m2、恒茶載6kN/m2)要進行頂闆承載驗算,若不滿足要求,則須在地下1~2層的相應部位設回撐用的碗扣式鋼管腳手架支撐。
腳手架搭設采用雙排雙立杆。立杆距結構外沿0.35m,排距9橫距)為1.1m、柱距為1.55m,大橫杆步距為1.80m。
4、構造要求及技術措施
4.1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的構造要求及技術措施
4.1.1地基處理
肥槽回填土采用2:8灰土分層夯實,密實度采用環刀取樣進行試驗,表面用C10砼進行硬化,厚度為10cm。四周外腳手架以硬化的回填土作為基礎,所有的基礎必須平整。基礎上、底座下設置墊闆,其厚度不小于5cm,布設必須平穩,不得懸空。并在四周距腳手架外立杆50cm,處設一淺排水溝。
4.1.2 立杆
全樓腳手架采用雙排雙立杆,立杆頂端高出結構檐口上皮1.5m,雙立杆應采雙管底座。
立杆接頭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立杆與大橫杆采用直角扣件連接。接頭交錯布置,兩個相鄰立柱接頭避免出現在同步同跨内,并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小于50cm;各接頭中心距主節點的距離不大于60cm。
4.1.3 大橫杆
大橫杆置于小橫杆之下,在立柱的内側,用直角扣件與立柱扣緊;其長度大于3跨、不小于6m,同一步大橫杆四周要交圈。
大橫杆采用對接扣件連接,其接頭交錯布置,不在同步、同跨内。相鄰接頭水平距離不小于50cm,各接頭距立柱的距離不大于50cm。
4.1.4 小橫杆
每一立杆與大橫杆相交處(即主節點),都必須設置一根小橫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緊在大橫杆上,該杆軸線偏離主節點的距離不大于15cm。小橫杆間距應與立杆柱距相同,且根據作業層腳手闆搭設的需要,可在兩立柱之間在等間距設置增設1~2根小橫杆,其最大間距不大于75cm。
小橫杆伸出外排大橫杆邊緣距離不小于10cm;伸出裡排大橫杆距結構外邊緣15cm,且長度不大于44cm。上、下層小橫杆應在立杆處錯開布置,同層的相臨小橫杆在立柱處相向布置,見附圖012所示。
4.1.5 縱、橫向掃地杆
縱向掃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20cm處的立柱上,橫向掃地杆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緊靠縱向掃地杆下方的立柱上。北側裙房頂闆存在較大高差,則将高處的縱向掃地杆向低處延長兩跨與立柱固定。靠邊坡的立柱軸線到邊坡的距離不小于50cm,并對此立杆:采取雙向斜拉加固措施。
4.1.6 剪刀撐
本腳手架采用剪刀撐與橫向斜撐相結合的方式,随立柱、縱橫向水平杆同步搭設,用通長剪刀撐沿架高連續布置。雙立杆部位采用雙杆通長剪刀撐,單立杆部位則采用單杆通長剪刀撐。
剪刀撐每6步4跨設置一道,斜杆與地面的夾角在45°~60°之間。斜杆相交點處于同一條直線上,并沿架高連續布置。剪刀撐的一根斜杆扣在立柱上,另一根斜杆扣在小橫杆伸出的端頭上,兩端分别用旋轉扣件固定,在其中間增加2至4個扣結點。所有固定點距主節點距離不大于15cm。最下部的斜杆與立杆的連接點距地面的高度控制在30cm内。
剪刀撐的杆件連接采用搭接,其搭接長度≥100cm,并用不少于2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蓋闆的邊緣至杆端的距離≥10cm。
橫向斜撐搭設在主樓腳手架部位,在同節内、由底至頂層呈“之”字型、在裡、外排立柱之間上下連續布置,斜杆應采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立柱或橫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除拐角處設橫向斜撐外,中間應每隔6跨設置一道。
4.1.7 腳手闆
腳手闆采用松木、厚5cm、寬35~45cm、長度不少于3.5m的硬木闆。在作業層下部架設一道水平兜網,随作業層上升,同時作業不超過兩層。首層滿鋪一層腳手闆,以上每隔六層也要滿鋪一層腳手闆,并設置安全網及防護欄杆。
腳手闆設置在三根橫向水平杆上,并在兩端8cm處用直徑1.2mm的鍍鋅鐵絲箍繞2~3圈固定。
當腳手闆長度小于2m時,可采用兩根小橫杆,并将闆兩端與其可靠固定,以防傾翻。
腳手闆應平鋪、滿鋪、鋪穩,接縫中設兩根小橫杆,各杆距接縫的距離均不大于15cm。靠牆一側的腳手闆離牆的距離不應大于15cm。拐角處兩個方向的腳手闆應重疊放置,避免出現探頭及空擋現象。
4.1.8 連牆件
連接件采用剛性連執着,垂直間距為3.60m、水平間距為4.05m。連牆杆用Φ48×3.5的鋼管,它與腳手架、建築物的連接采用直角扣件。
在結構每一外框架柱處設一組雙杆箍柱式拉杆與框架柱拉結。在頂闆上丙框架柱間中點處,距結構處皮1.5m處預理II25鋼筋(加工尺寸與懸挑架預埋件相同),用Φ48×3.5的鋼管與腳手架可靠的轉角處,于框架柱上雙向設置上述箍柱式拉杆。在建築物的首層置兩道連牆件。
連牆件橫 豎向順序排列、無勻布置、與架體和結構立面垂直,并盡量靠近主節點(距主節點的距離不大于30cm)。連牆杆伸出扣件的距離應大于10cm。底部第一根大橫杆就開始布置連牆杆,靠近框架柱的小橫杆可直接作連牆杆用。
4.1.9防護設施
腳手架要滿挂全封閉式的密目安全網。密目網采用1.8×6.0m的規格,用風繩綁紮在模杆外立杆裡側。作業層網應高于平台1.2m,産基作業層下步架處設一道水平兜。在架内高度3.6m處設首層平網,往上每隔五步呀設隔層平網,施工層應設随層網。
作業層腳 手架立杆于0.6m扼要1.2m處設有兩道防護欄杆,底部側面設18cm高的擋腳闆。
4.2卸料平台
從經濟、實用的角度考慮,卸料平台設計為縣挑式型鋼平台,兩樓各制2個,規格為5.0m×4.5m×1.5m(長×寬×高)懸挑長度為3.0m。平台上要設有限定荷 載标牌,本工程卸料平台限重為1.5t。
主梁、次梁分别采用I10工字鋼,10槽鋼,所有構件均為螺栓連攔,即為鉸接。防護欄采用Φ48×3.5鋼管,分别在高75cm、150cm處設立兩道,并與四周工字鋼焊接。四周工字鋼外側面及防護欄均刷紅白相間的油漆标識,并滿布密目安全網。平台每側兩根6×19、Φ20.0鋼絲繩,每根繩設夾具不少于三個。鋼絲繩與卸料平台鋼管架接觸處墊像膠膠皮,以緩沖鋼絲繩的拉力。鋼絲繩通過梁上側模對拉螺栓孔拉接,但兩根鋼絲繩不得拉結于同一個對拉螺栓孔,并且預留的梁上預留的孔洞要保證能讓上述鋼絲繩穿 過,平台底面設5cm厚的腳 手闆,滿鋪、鋪牢、兩端用8号鍍鋅鐵絲捆緊,并在四周設18cm高的踢腳闆。
卸料平台自第4層至9層每層設一個。
4.5 腳手架出入口的構造
該出入口設在⑨ ~⑩軸之間,挑空兩根立杆、跨越三步三跨,大小為4.5m×5.4m(寬×高)。出入口處再搭設6.0m×4.5m×6.0m(寬×高)的防護棚,上鋪5cm厚的雙層腳手闆。
在出入口兩側的内、外排單位杆處分别增設一輔立杆,并高于門洞口1~2步,立柱用短斜撐相互聯系。上方懸 傾家蕩産立柱處增加兩根斜杆,斜杆與各主節點相交處用扣件固定,洞口上方增設兩道橫向支撐,應伸出斜腹杆的端部,以保證立柱懸 空處的整體性。門洞兩側分别增加兩根餘腹杆,當斜腹杆在1跨内跨越2個步距時,應在相交的大橫杆處增設一根小橫杆,将斜腹杆固定在其伸出端上,斜腹杆宜采用通長杆件,必須接長時間對接扣件連接。
5、安全防護措施
5.1電梯井洞口防護措施
電梯井口設置不低于1.2m高的開啟式防護門,用Φ12的螺紋鋼筋、按水平間距30cm、豎向間距40cm焊制而成,并在防護門上要刷漆、上鎖、挂牌。
電梯井筒内每隔一層在入口處設置一個用Φ25鋼筋、鋼管及木闆搭設的平台,中間一層用鋼筋支托安全網一道,網上及平台以均不得存有雜物。電梯井内不準做垂直運輸通道或拉圾通道。
5.2結構臨邊的防護措施
在結構四周邊線内50cm處設置全封閉式護身欄,使用材料均采用Φ48×3.5鋼管。其高度不低于1.2m、立杆間距不大于2.5m 、豎向每隔0.6m設一道通長大橫杆、每隔一根立杆設一道三腳架。
洞鋼管長度方向刷紅白間隔的油漆、挂醒目标志牌;護身欄杆四周滿挂密目安全網、白天設警示牌、夜間設紅色标志燈;臨邊四周1m範圍内不準堆料、停放機具。
5.3樓梯間防護措施
樓梯的側邊利用腳手架做安全防護,架子立管從梯井内搭設,側邊沿樓梯坡度方向做一道1.2m高的護身欄,側邊底部設18cm高的擋腳闆。
5.4防雷避電措施
采用避雷針與大橫杆連通、連地線與整幢建築物樓層内避雷系統連成一體的措施。
避雷針共設置4根避雷針,避雷針采用Φ12鍍鋅鋼筋制作,高度不小于1m,設置在腳手架四角立杆上,并将所有最上層的大橫杆全部連通,形成避雷網絡。
接地線采用40×4的鍍鋅扁鋼,将立杆與整幢建築物樓層内雷系統連成一體。接地線的連接于10cm2,并将表面油漆及氧化層清除,露出金屬珧澤并塗以中性凡士林。
接地線與建築物樓層内避雷系統的設置按腳手架的長度不超過50m設置1個,位置不得選在人們經常走到的地方以避免跨免跨步電壓的然害,防止拉地線遭機械傷害。兩者的連執着采用焊接,焊接長度應大于2倍的扁鋼寬度,焊完後再用接地阻測試儀測定電阻,要求沖擊電阻不大于10Ω。同時應注意檢查與其它金屬物或埋地電纜之間的安全距離(一般不小于3m)以免發生擊穿事故。
6.腳手架的搭設及拆除施工工藝
6.1落地式鋼管腳手架塔設施工工藝
落地腳手架搭設的工藝流程為:場地平整、夯實 基礎承載實難、材料配備 定位設置通長腳手闆、鋼底座 縱向掃地杆 立杆 橫向掃地杆 小橫杆 大橫杆(擱栅) 剪刀撐
連牆杆 鋪腳手闆 紮防護欄杆 紮安全網 ……。
定距定位。根據構造要求在建築物四角用尺量出内、外立杆離牆距離,并作好标記。用鋼卷尺拉直,分出立杆位置,并用小竹征點出立杆标記。墊闆、底座應準确地放在定位線上,墊闆必須鋪放平穩,不得懸空;雙管柱應采用雙管底座,底座下墊枕木,并垂直于牆面設置。
在搭設首層腳手架的過程中,沿四周每框架格内設一道斜支撐,拐角處雙向增設,待該部位腳手架與主體結構的連牆件可靠拉結後方可拆除。當腳手架操作層高出連牆件兩步時,應采取臨時穩定措施,直到連牆搭設完畢後方可拆除。
雙排架宜先立裡排立杆,後立處排立杆。每排立杆宜先立兩頭的,再立中間的一根,互相看齊後,立中間部分各立杆,雙排架内、外排兩立杆的連線要與牆面垂直,立杆接長時,宜先立外排,後立内排。
其餘組件的搭設要求參見構造要求。
6.2懸挑式鋼管腳手架的搭設施工工藝
懸挑腳手架的搭設順序為:水平挑杆 縱風掃地杆 立杆 橫向掃地杆 ……,其後的搭設順序與落地架相同。
6.3卸料平台的施工工藝
卸料平台加工制作完畢經驗收後格後方可吊裝。吊裝時,先挂好四角的吊鈎,傳發初次信号,但隻能稍稍提升平台,放松斜拉鋼絲繩,方可正式吊裝,吊鈎的四條引繩應等長,保證平台在起吊過程中平穩。吊裝至預定位置後,先将平台工字鋼與預埋件固定後,再将鋼絲繩固定,緊固螺母及鋼絲繩卡子,完畢後方可松塔吊吊鈎,卸料平台安裝畢後經驗收合格後方可使用,卸料平台的限重牌應挂在該平台附近的明顯位置。要求提升一次驗收一次。
6.4腳手架的拆除施工工藝
拆架程序應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後拆的原則,即先拆拉杆、腳手闆、剪刀撐、斜撐,而後拆小橫杆、大橫杆、立杆等(一般的拆除順序為安全網 欄杆 腳手闆 剪刀撐 小橫杆
大橫杆 立杆)。
不準分立面拆架或在上下兩步同時進行拆架。做到一步一清、一杆一清。拆立杆時,要先抱住立杆再拆開最後兩個扣。拆除大橫杆、斜撐、剪刀撐時,應先拆中間扣件,然後托住中間,再解端頭扣。所有連牆杆必須随腳手架拆除同步下降,嚴禁先瘵連牆件整層或數層拆除後再除腳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應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應增設連牆連加固。
拆除後架體的穩定性不被破壞,如附牆杆被拆除前,應加設臨時支撐防止變形,拆除各标準節時,應防止失穩。
當腳手架拆至下部最後一根長鋼管的高度(約6.5m)時,應先在适當位置搭臨時勢撐加固,後拆連牆件。
7、勞動力及材料、機具配備
7.1勞動力配備
工種 |
人數 |
任務 |
架子工 |
35 |
負責架子搭設及拆除 |
測量放線工 |
2 |
負責腳手架垂直度控制 |
7.2材料配備
名稱 |
數量 |
規格 |
無縫鋼管 |
87621m |
ф48mm×3.5mm |
腳手闆 |
38.m3 |
厚5cm、寬20~30cm |
密目安全網 |
18400m2 |
1.8m×6.0m |
水平安全網 |
3600m2 | |
直角扣件 |
8200個 | |
旋轉扣件 |
6300個 | |
對接扣件 |
6350個 | |
鋼絲繩 |
85根 |
6×9、ф15.5 |
鋼絲繩 |
16根 |
6×9、ф20.0 |
卡具 |
660個 |
GD21 |
卡具 |
96個 |
GD22 |
花籃螺栓 |
90個 |
M22 |
鍍鋅鐵絲 |
4500m |
直徑1.2mm |
7.3機具配備
名稱 |
數量 |
備注 |
架子扳手 |
80把 |
架子工搭設和拆除架子用 |
力矩扳手 |
2把 |
檢查架子扣件擰緊力度是否達到要求 |
倒鍊 |
1把 |
設整架子水平彎曲度 |
8、質量保證體系
8.1構配件允許偏差
序号 |
項目 |
允許偏差 |
示意圖 |
檢查工具 |
1 |
無縫鋼管尺寸外徑48mm 壁厚3.5mm |
-0.5 -0.5 |
遊标卡尺 | |
2 |
鋼管兩端端面切斜偏差△ |
1.70 |
塞尺、拐角尺 | |
3 |
鋼管内外表面鏽蝕深度 (△=△1 △2) |
≤0.50 |
遊标卡尺 | |
4 |
立杆鋼管彎曲 3m≤1≤4m 3m≤1≤4m |
≤12 ≤20 |
金剛闆尺 | |
立平杆、斜杆的鋼管彎曲 1≤6.5m |
≤30 |
8.2腳手架搭設的允許偏差和檢驗方法
項次 |
項目 |
技術要求 |
允許偏差△(mm) |
示意圖 |
檢查方法與工具 | |
1 |
地基基礎 |
表面 |
堅實平整 |
觀察 | ||
排水 |
不積水 | |||||
墊闆 |
不晃動 | |||||
底座 |
不滑動 不沉降 |
-10 | ||||
最後難收垂直度 |
100 | |||||
2 |
搭設中檢查 偏差的高度(m) H=2 H=10 H=20 H=30 H=40 H=50 |
±7 ±20 ±40 ±60 ±80 ±100 |
圖略(詳見JGJ130-2201(2002版)41-42表8.2.4) |
用經緯儀 | ||
3 |
間距 |
步距 |
±20 |
鋼闆尺 | ||
縱距 |
±50 | |||||
橫距 |
±20 | |||||
4 |
縱向水平杆高差 |
一根杆的兩端 |
20 |
同上 |
水平儀或水平尺 | |
同跨内兩根縱向水杆高差 |
±10 |
同上 | ||||
5 |
水橫杆外伸長度 |
外伸500mm |
-50 |
綱闆尺 |
8.3扣件擰緊抽樣檢查數目及質量判定标準
項次 |
檢查項目 |
安裝扣件數量(個) |
提檢數量(個) |
允許的不 合格數 |
1 |
連接立杆與縱(橫)向水平杆或剪刀撐的扣件;接長杆、縱向水平杆或剪刀撐的扣件 |
1201~3200 |
50 |
5 |
2 |
連執着橫向水平杆與縱向水平杆的扣件(非主節點處) |
1201~3200 |
50 |
10 |
9、安全施工技術措施
9.1材質及其使用的安全技術措施
9.1.1扣件的緊固程度應在40~50N·m,并不大于65N·m,對接扣件的抗拉承載力為3kn。扣件上螺栓保持适當的擰緊程度。
★對接扣件安裝時其開口應向内,以防時雨,直角扣件安裝時開口不得向下,以保證安全。
9.1.2各杆件端頭伸出扣件蓋闆邊緣的長度不應小于100mm。
9.1.3鋼管有嚴重鏽蝕、壓扁或裂紋的不得使用。禁止使用有脆裂、變形、滑絲等現象的扣件。
9.1.4外腳手架嚴禁鋼竹、鋼木混搭,禁止扣件、繩索、鐵絲、竹篾、塑料混用。
9.2腳手架搭設的安全技術措施
9.2.1腳手架的基礎必須經過硬化處理滿足承載力要求,做到不積水,沉陷,頂闆基礎的混凝土必須達到設計強度的75%以上才能施工。
9.2.2搭設過程中劃出工作标志區,禁止行人進入,統一指揮、上下呼應、動作協調,亞禁在無人指揮下作業。當解開與另一人有關的扣件時必先告訴對方,并得到允許,以防附落傷人。
9.2.3開始搭設立杆時,應每隔6跨設置一根抛撐,直至連牆件安裝穩定後,方可根據情況拆除。
9.2.4腳手架及時 與結構拉結或采用臨時支頂,以保證搭設過程安
全,未完成腳手架在每日收工疽定要确保架子穩定。
9.2.5腳手架必須配合施工進度搭設,一次搭設高度不得超過相鄰連牆件以上兩步。
6.2.6在搭設過程中應由安全員、架子班長等進行檢查,驗收和簽證。每兩步驗收一次,達到設計施工要求後挂合格牌一塊。
9.2.7外腳手架的卸荷嚴格采用Φ15.5的鋼絲繩通過梁上對拉螺栓孔與腳手架連接,嚴禁私自拆改。
9.3腳手架上施工作業的安全技術措施
9.3.1結構外腳手架每支搭一層,支搭完畢後,經項目部安全員驗收合格後方可使用。任何班組長和個人,未經同意不得任意拆除腳手架部件。
9.3.2嚴格控制施工荷載,腳手闆不得集中堆料施荷,施工荷載不得大于 3kN/m2,确保較大安全儲備。
9.3.3結構施工時不允許多層同時作業,裝修施工時同時作業層數不超過兩層,臨地性用的懸挑架的同時作業層數不超過1層。
9.3.4當作業層高出其下連牆件3.6m以上、且其上尚無連牆件時,應采取适當的臨時撐拉措施。
9.3.5各作業層之間設置可靠的防護欄,防止墜落物體傷人。
9.3.6定期檢查腳手架,發現問題和隐患,在施工作業前及時維修加固,以達到堅固穩定,确保施工安全。
9.4腳手架拆除的安全技術措施
9.4.1拆架前,全面檢查待拆腳手架,根據檢查結果,拟訂出作業計劃,報請批準,進行技術交底後才準工作。
9.4.2架體拆除前,必須察看施工現場環境,包括架空線路、外腳手架、地面的設施等各類障礙物、地錨、纜風繩、連牆杆及被拆架體各吊點、附件、電氣裝置情況山莊能提前拆除的盡量拆除掉。
9.4.3拆架時應劃分作業區,周圍設繩綁圍欄或豎立警戒樗,地面應設專人指揮,禁非作業人員進入。
9.4.4拆除時要統一指揮,上下呼應,動作協調,當解開與另一人有關的結扣時,應選 通知對方,以防墜落。
9.4.5在拆架時,不得中途換人,如必須換人,應将拆除情況交代清楚後方可離開。
9.4.6每天拆架下班時,不應留下隐患部位。
9.4.7拆架時嚴禁碰撞腳手架附近電源線、以防觸電事故。
9.4.8所有杆件和扣件在拆除時應分離,不準在杆件上附着扣件或兩杆連着送到地面。
9.4.9所有的腳手闆,應自外向裡豎立搬運,以防腳手闆和垃圾物從高處墜落傷人。
9.4.10拆下的零配件要裝入容器内,用吊籃吊下,拆下的鋼管要綁紮牢固,雙點起吊,嚴禁從高空抛擲。
10、文明施工要求
根據腳手架工的特殊性,結合職業安全衛生的慣标精神,要求施工時作到如下:
10.1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戴好安全帽,高空作業系好安全帶,穿好防滑鞋等,現場嚴禁吸煙。
10.2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要有護場内的各種綠化設施和标示牌,不得踐踏草坪、損壞花草樹木、随意拆除和移動标示牌。
10.3嚴禁酗酒人員上架作業,施工操作時要求精力集中、禁止開玩筆和打鬧。
10.4腳手架搭設人員必須是經考試合格的專業架子工,上崗人員定期體檢,體檢合格者方可發上崗證,凡患有高血壓、貧血病、心髒病及其他不适于高空作業者,一律不得上腳手架操作。
10.5上架子作業人員上下均應走人行梯道,不準攀爬架子。
10.6護身欄、腳手闆、擋腳闆、密目安全網等影響作業斑組支模時,如需折改時,應由架子工業完成,任何人不得任意拆改。
10.7腳手架驗收合格後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改,如需做局部拆改時,須經技術部同意後在架子工操作。
10.8不準利用腳手架吊運重物;作業人員不準攀登架子上下作業面;不準推車在架子上跑動;塔吊起吊物體時不能碰撞和拖動腳手架。
10.9不得将模闆支撐、纜風繩、泵送混凝土及砂漿的輸送管等 固定在腳手架上,嚴禁任意縣持起重設備。
10.10在架子上的作業人員不得随意拆動腳手架的所有拉接點和腳手闆,以及扣件綁紮扣等所有架子部件。
10.11拆除架子而使用電焊氣割時,派專職人員做好防火工作,配備料鬥,防止火星和切割物濺落。
10.12腳手架使用時間較長,因此在使用過程中需要進行檢查,發現基礎下沉、杆件變形嚴重、防護不全、拉接松動問題要及時解愉。
10.13在保證腳手架體的整體性,不得與井架、升降機一并拉結,不得截斷架體。
10.14施工人員嚴禁淩空投擲杆件、物料、扣件及其它物品,材料、工具用滑輪和繩索運輸,不得亂扔。
10.15使用的工具要放在工具袋内,防止掉落傷人;登高要空防滑鞋,袖口及褲口要紮緊。
10.16腳手架堆放場做到整潔、擺放合理、專人保管,并建立嚴格領退料手續。
10.17施工人員做到活完料淨腳下清,确保腳手架施工材料不浪費。
10.18運至地面的材料應按指定地點随拆随運,分類堆放,當天拆當天清,拆下的中件和鐵絲要集中回收處理。應随時整理、檢查,按品種、分規格堆放整齊,妥善保管。
10.19六級以上大風、大雪、大霧、大雨天氣停止腳手架作業。在冬季、雨季要經常檢查腳手闆、斜道闆、跳闆上有無積雪、積水等物。若有則應随時清掃,并要采取防滑措施。
11、穩定承載計算
11.1落地式腳手架承載計算
11.1.1計算依據
11.1.1.1鋼管截面物征:(鋼号:Q235,b類)
規格Φ( mm) |
48×3.5 |
慣性矩I(mm4) |
12.19×104 |
單位重量q0(kN/m) |
0.0384 |
抵抗矩W(mm3) |
5.08×103 |
截面積A(mm2) |
489 |
回轉半徑I(mm) |
15.8 |
抗彎、抗壓容許應力[σ]N/mm2 |
205 |
11.1.1.2腳手架特性參數
立杆縱距La(m) |
1.55 |
腳手闆重量q1(Kn/m2) |
0.25 |
立杆橫距Lb(m) |
1.1 |
連牆件縱距1w(m) |
3.6 |
大橫杆步距h(m) |
1.8 |
連牆件橫距hw(m) |
4.05 |
施工荷載q(Kn/m2) |
3 |
同時作業層數n1 |
2 |
内立杆距結構外皮寬度b0(m) |
0.35 | ||
作業面鋪腳手闆寬度b2(m) |
1.1 0.6=1.7 |
11.1.1.3 相關計算參數
項目 |
數值 |
來源 | |
扣件鋼管架構件自重計算基數gkl(kN/m) |
0.1081 |
《建築施工手冊》(第三版)表5-7 | |
作業層面材料自重計算基數gk2(kN/m) |
0.3891 |
《建築施工手冊》(第三版)表5-14 | |
整體拉結和防護材料自重計算基數gk3(kN/m) |
0.0768 |
《建築施工手冊》(第三版)表5-15 | |
作業層施工荷載計算基數qk (kN/m) |
1.65 |
《建築施工手冊》(第三版)表5-16 | |
風壓高度變化系數µz |
架高19.2m處 |
1.23 |
《建築結構荷載規範》(GB50009-2001) |
架高62.5m處 |
1.79 | ||
風荷載體型系數µs |
1.3 |
《建築施工手冊》(第三版)表5-6 | |
北京地區基本風壓W0(kN/m2) |
0.35 |
《建築結構荷載規範》(GB50009-2001) | |
立杆計算苌度系數µ |
1.51 |
《建築施工手冊》(第三版)表5-20 | |
材料強度附加分項系數(按受彎構件考慮)rm |
1.1705 |
《建築施工手冊》(第三版)表5-5 | |
軸心受壓構件穩定系數 |
0.24 |
《建築施工手冊》(第三版)表5-22 | |
注:計算長度l0=µ×h=1.17051.51×1.8=2718mm 長細比 |
11.1.2
驗算項目和步驟
本腳手架屬施工荷載由縱向水平杆傳給立杆情裝飾品,傳遞路如下:腳手闆 小橫杆 大橫杆 立杆 地基。因此應對基礎、連牆件、立杆、縱橫向水平杆等進行驗算。
11.1.2.1 縱、橫向水平杆承載驗算
橫向水平杆(以長杆為對象) |
縱向水平杆(以三跨為對象) | |
計算 簡圖 | ||
荷載 |
Q=0 .775×(1.2×0.25 1.4×3)=3.49kn/m |
P=3.49×0.5×1.7=2.97kN |
抗彎 強度 |
Mmax=3.49×0.62/2=0.63kN·m |
Mmax=0.213×2.97×1.55=0.98kN·m |
σ=0.63×106/5080=124N/mm2≤f=205N/mm2 |
σ=0.98×106/5080=193N/mm2≤f=205N/mm2 | |
撓度 |
W=(4×1.1×0.62-1.10 3×0.63)×109×3.49×0.6×103/(24×2.06×105×12.19×104)=3.13mm ≤L/1700/400=4.25mm |
W=1.165×2.97×103×1.553×109/(100×2.06×105×12.9×104)=7.11mm≤L/150=1550/150=10mm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