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文化濱州”系列第11篇文章
歡迎來到玉龍空間。
玉龍兄在前面曾經講過,秦皇台頂上曾經有三座廟。正中間是玉皇大帝廟,東邊是觀音菩薩廟,西邊是泰山奶奶廟。
如果沒讀過或者忘了的話,可以點擊下面這個鍊接了解詳細情況。
(點擊此處,補充閱讀→文化濱州03丨馬士舉的廟會)
泰山奶奶廟的前廈一共有四根柱子。
但嚴格來說,隻有三根半柱子。因為最東邊那根柱子,直接立在了玉皇大帝廟的台基上,比西邊三根柱子都短。
要想說清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首先得講一下關于泰山奶奶的來曆。
傳說宋朝的時候,在濱州城西有一個村莊叫李家莊。
李家莊有一對夫妻,男的叫劉碧軍,女的叫李榮霞,兩口子都在濱州一位有名望的官員李照鴻家裡做長工。
有一年,李照鴻回家探親,聽說劉碧軍和李榮霞剛生了一個女兒,還沒來得及取名字,于是他從兩口子的名字裡面分别選了一個字,給孩子取名叫“碧霞”。碧霞從小天資聰穎,不但飽讀四書五經,而且精通琴棋書畫。
不料,在碧霞七歲那年,濱州突然遭遇了一場大洪水。
碧霞看着平時的家園全部被洪水淹沒,自己的父老鄉親一個個在水中掙紮,心裡既傷心又憤怒,于是她站在洪水之中,面向大海大喊了三聲:“我願意用我的命,來換其他百姓的平安!”
話音剛落,洪水就卷着碧霞退去了。
在場的百姓全都驚呆了。
等到回過神來之後,大家紛紛朝着大海磕頭感謝,稱呼碧霞為活菩薩。而劉碧軍和李榮霞兩口子因為失去了女兒,抱在一起放聲大哭。
三天之後,碧霞給父母托夢說:“父親,母親,你們不要太悲傷,我已經被玉皇大帝封為泰山之神。如果哪一天,父親鄉親們需要我幫助,可以到泰山腳下直接呼喚我的名字,我聽到後就知道是自己家鄉的人。”
從此,碧霞就成了神通廣大的“碧霞元君”,在民間也叫泰山老奶奶。
而人們為了紀念碧霞,把李家莊改名為“劉木皂”。
關于“劉木皂”這個詞,大家的解釋是這樣的——
“劉”是碧霞父親的姓;
“木”是碧霞母親的姓,因為母親失去了孩子,所以“李”字去掉了下面的“子”,隻留下了上面的“木”;
“皂”指的是碧霞在洪水中救百姓的日期,也就是她七歲那年的一個白天。
不過,關于劉木皂和泰山老奶奶的來曆,還有另一種說法。
據當地族譜記載,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一群百姓從河北棗強移民到了濱州城西,也就是宋朝的李家莊一帶,建立了劉木皂村。
“劉木皂”也叫“劉木鑿”,現在隸屬于濱州市濱城區濱北街道辦事處。
相傳,劉木皂村有一棵枝繁葉茂、高聳入雲的大柳樹。在這棵大柳樹的主幹上部,也就是普通人一般夠不到的地方,有一個樹洞,裡面住着三隻蟬。
這三隻蟬是姐妹仨,她們每天都在樹洞裡面食風飲露、刻苦修煉。終于有一天,姐妹三人全都修煉成了人身。
其中,大姐變成了一位白發蒼蒼、和藹可親的老太太。她在人間四處走動,救死扶傷,而且從來不收一文錢,不吃一粒米,不喝一滴水,在百姓心中是神一般的存在。
有一天,老太太來到泰山腳下為百姓治病,發現這裡風景十分秀麗,于是決定以後就定居在泰山。
當地百姓為了感謝老太太,都稱呼她為泰山老奶奶,并在泰山頂上為她修了一座廟,叫碧霞元君祠。也叫泰山奶奶廟。
泰山老奶奶雖然絕大部分時間住在泰山奶奶廟,但是并沒有忘記自己的娘家。
每年正月初六,她都會回到劉木皂村,在大柳樹上住幾天,為濱州一帶的百姓消災解難。
時間長了,濱州的官員和百姓開始商量:泰山老奶奶好歹也是一位神仙啊,怎麼能住在樹上呢?得給她安排一個風水好的地方居住才對。
大家商量來商量去,最終一緻決定,在濱州城東的秦皇台上修建一座泰山奶奶廟。
關于秦皇台的曆史,玉龍兄也在前面講過了。如果沒讀過或者忘了的話,可以點擊下面這個鍊接了解詳細情況。
(點擊此處,補充閱讀→文化濱州01丨秦皇台的傳說)
這一項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落在了一位木匠的肩膀上。
這位木匠姓石,住在秦皇台東邊的西石村。石木匠經過認真挑選,把泰山奶奶廟的位置定在了玉皇大帝廟的西邊。
泰山奶奶廟的建造過程基本順利,但是等到建造前廈的時候,出問題了。
石木匠發現,泰山奶奶廟與玉皇大帝廟挨得太近,而且泰山奶奶廟的台基比玉皇大帝廟的台基矮一截,所以泰山奶奶廟前廈隻能立西邊三根柱子,最東邊那根柱子的位置被玉皇大帝廟的台基給占據了,不可能立起來。
如果為了立這一根柱子,把玉皇大帝廟的台基毀掉一塊,那麼肯定會得罪玉皇大帝。如果不立這一根柱子,那麼前廈就不太穩定,而且看起來不尊重泰山老奶奶。
這可怎麼辦呢?
石木匠感到進退兩難,飯也不想吃,水也不想喝,一連好幾天都在琢磨這件事,很快就瘦了一圈。
一天晚上,石木匠睡覺做夢,夢見了泰山老奶奶。
泰山老奶奶對石木匠說:“小夥子,建造廟宇這件事你不用太為難,直接把最東邊那根柱子立在玉皇大帝廟的台基上就行,還能省下半根柱子呢!”
石木匠醒來一想,既然泰山老奶奶給支招了,那就按照她老人家說的辦!
幾天後,泰山奶奶廟竣工了。前廈最東邊的柱子直接立在了玉皇大帝廟的台基上的,省去了半根柱子。
秦皇台上的泰山奶奶廟有三根半柱子這件事,就這樣慢慢傳開了。
閑言碎語
明朝中期,濱州城曾經修建過一座碧霞元君祠,百姓俗稱叫“娘娘廟”,直到1946年被拆除。附近有一個村子原本叫“娘娘廟村”,後來改稱“二十裡堡”,現在隸屬于濱州市濱城區彭李街道辦事處。
另外,濱州城西也曾經有一座泰山奶奶廟遺址。後來,人們在上面修建了一座“平子庵”。
未完待續
相關閱讀
文化濱州02丨殺虎劉的來曆
文化濱州05丨單寺街的來曆,原來跟台子王有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