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煉丹術出現最早的國家,在煉丹過程中,逐漸産生了化學的萌芽。這本書中自然也少不了化學的知識。當時的煉丹家們用自己能看懂的文字記錄了很多煉丹心得,傳給門下的弟子,我們就用現代的化學知識來破譯其中的密碼。
比如,《周易參同契》中記載:“河上姹女,靈而最神,得火則飛,不見埃塵,鬼隐龍匿,莫知所存,将預制之,黃芽為根”。
這段文字描述了金屬汞的一些性質。汞(即“姹女”),受熱容易揮發,形成汞蒸氣,消失的無影無蹤。要是想得到它,别讓它跑了,怎麼辦?用硫黃(即“黃芽”)來固定它。化學方程式就是:
Hg S === HgS
又有記載:“胡粉投火中,色壞還為鉛”。“胡粉”的化學成分是堿式碳酸鉛2PbCO3·Pb(OH)2,受熱後會分解,生成氧化鉛、水和二氧化碳。又因為古時使用炭火加熱,所以在高溫下,氧化鉛會進一步被碳還原成鉛,結果就發生了“色壞”的現象——堿式碳酸鉛變成鉛啦!
到了晉朝,出現了一位著名的煉丹家,名叫葛洪(公元284—364),别号“抱樸子”,又自稱“樸實人”,也是著名的道教學者、化學家、醫藥學家,世稱“小仙翁”,曾受封為關内侯,後隐居羅浮山煉丹。著有《肘後方》、《抱樸子》等。
葛洪在煉制水銀的過程中,發現了化學反應的可逆性。在《抱樸子》中記載:“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他指出,對丹砂(硫化汞)加熱,可以煉出水銀,而水銀和硫磺化合,又能變成丹砂。
書中又有記載:“以曾青塗鐵,鐵赤色如銅”。意思是說,用藍銅礦或孔雀石等銅的化合物塗在鐵器的表面,那麼鐵就會變成紅色,看起來跟銅一樣。現在看來,其實就是鐵置換出的銅附着在鐵的表面了。
又有記載:“鉛性白也,而赤之以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為鉛”。
意思就是,鉛可以變成鉛白,即堿式碳酸鉛,鉛白又可以變成赤色的鉛丹,即四氧化三鉛,鉛丹又可以變成鉛白,最後回複為鉛。
在葛洪的著作中,還記載了雌黃 (三硫化二砷)和雄黃(五硫化二砷)加熱後升華,直接成為結晶的現象。
葛洪煉制出來的藥物有密陀僧(氧化鉛)、三仙丹(氧化汞)等,這些都是外用藥物的原料。
此外,葛洪還提出了不少治療疾病的簡單藥物和方劑,其中有些已被證實是特效藥。如松節油治療關節炎,銅青(碳酸銅)治療皮膚病,雄黃、艾葉可以消毒,密陀僧可以防腐等等。這些記載,對治療關節炎有一定效果。雄黃中所含的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艾葉中含有揮發性的芳香油,毒蟲很怕它,所以我國民間在五月節前後燒燃艾葉驅蟲。銅青能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所以能治皮膚病。密陀僧有消毒殺菌作用,所以用來做防腐劑。葛洪早在1500多年前就發現了這些藥物的效用,在醫學上做出了很大貢獻。
作者:徐輝
審核:李繼良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