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看“第二期”研報翻譯官,臨近年末,各類金融研報接踵而至,我們也常會看到GDP、CPI、PPI這類字眼。
過年回家跟親戚朋友唠嗑的時候,如果不扯上幾句CPI或PPI,都顯自己得不夠專業。
聽你們吹牛,我炒菜都有勁了
CPI全稱是:Consumer Price Index
翻譯一下就是
Consumer(消費者; 顧客)
Price(價格、價值)
Index(指數、指标)
連起來我們稱它為“消費者物價指數”,也有人管它叫“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這個指标能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品和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變動情況。
當然,通過其他方式也能體現...
比如:
别人的手機
我的手機
說白了,就是看看老百姓們買的東西和之前比是貴了還是便宜了。
如果變得過于離譜,國家就可能從政策等方面進行幹預,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宏觀調控依據。
當然,CPI還有其他功能
例如與GDP、PPI等指數一起進行國民經濟核算、度量通貨膨脹或是通貨緊縮、反映貨币的購買力等等。
與我們日常生活關聯比較大的影響,是契約指數化調整。
什麼意思呢?
就是個人與企業單位的薪資報酬談判
比如年底了你去跟老闆說
那老闆肯定得問啊
喏~這時候你就能把CPI給搬出來了
(好像也沒什麼用)
那麼,既然CPI指标如此重要,那它究竟是如何産生的呢?
說實話,工作量還比較大
以我國為例,首先需要确立統計範圍,既然是“消費者物價指數”,那自然要涵蓋居民日常生活消費的多數領域
目前共有8類:分别是服裝、食品(包含煙酒等)、居住和交通通信(衣食住行),還包括生活服務、娛樂教育、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務。
這其中又包括262個基本分類
統計過程中,不同消費類别所占的權重不同,比如飲食和居住對個人生活比較重要,所以權重就高
注意一點:
CPI是為了反映居民,購買并用于日常生活的商品,并不包含投資品或沒有明碼标價的隐性收費項目
比如農業生産資料和…房價
知識點插播:新聞裡常說CPI“破3、破4”,就是指CPI同比上漲3%、4%以上,以此類推
既然調查範圍已經确定,那具體派誰去調查?又要去哪調查呢?
CPI涉及類别如此之廣,自然是不可能全部統計。
因此CPI采取了“抽樣調查”
各省、區、市都有固定的調查人員,按規定統一進行價格收集工作,人數約為4000左右。
目前我國調查地區樣本總數大約有550餘個市縣,價格點樣本近3萬個。
而具體的調查方式就說來話長了...
簡而言之就是遵守“三定”原則
即定時、定點、定人,最大力度确保數據采集的真實、有效,
再後來呢,基層就要在規定時間内将采集到的價格數據審核上報,
最終彙總到“國家統計局”通過下面的公示計算出數值。
這裡普及兩個知識點:
即期價格,也就是當前價格
基期價格,大概可以理解為往期價格
此計算數值再經發布
就是我們看到的CPI指數
而且會分月度、季度、年度公布
那CPI指數到底怎麼看呢?
簡單說兩個對我們影響比較大的吧。
首先是【工資】
物價上漲意味着每個月開銷變多
但工資不一定會跟着漲呀
如此一來,實際可支配的收入就變少了
其次是【股市】
通常情況下CPI這樣影響股市
當然這也沒有那麼絕對
想必多數人都不希望物價上漲,但又希望自己的股票上漲
那CPI到底是高了好還是低了好呢?
CPI太高意味着存在通貨膨脹的風險
(通常以3%為預警線)
但在社會的經濟發展階段過低的CPI也可能表示會出現消費不足、企業效益下降等不利狀況
看完以上内容
想必大家都明白了CPI數據的重要性
最後再補充一下,CPI數據雖具有較強的代表性,但仍有局限。
CPI指數無法了解到産品質量提升或下降對物價的影響
比如,我去年可以花5毛錢從早餐店買一個饅頭
(說實話幹巴巴的不怎麼好吃)
但這家早餐店今年改進了技術,新饅頭更大、更好吃,但是還賣5毛錢。
如此一來,這5毛錢的實際購買力有所提升,但無法通過CPI反映
以上就是關于CPI指數的全部翻譯内容
後續我們将為大家帶來各類“不正經”的翻譯
當然,各位看官老爺
如果還有其它需要了解的經濟、金融類詞彙
也歡迎留言、私信告訴我們
編輯部将在之後的【研報翻譯官】中為大家解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