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臨終關懷活動感悟

臨終關懷活動感悟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3 22:22:46

安甯療護助重病患者安詳離世 家屬坦言了卻遺憾

最後時刻的尊嚴

生命終結不隻是醫學論題,臨終過程也不隻是肉眼所見的生理痛苦。若醫學難以繼續對抗疾病,自然規律就會發揮效力,死亡也會展現其本質,即人類的一種經曆。

随着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延長生命變得越來越容易,但在生命的最後,如何有尊嚴地離去已經越來越被患者及家屬重視。“臨終關懷”以及“安甯療護”這兩個詞近年來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不論是患者還是家屬,都能從中獲得極大的安慰與解脫,其所倡導的生命态度,就是每個人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和需求,做出自己的選擇,家屬也可以據此遵從患者的想法,陪伴他們安然走過最後一程。

臨終關懷活動感悟(走近你所不知道的)1

講述1

父親拒絕所有人靠近 安甯療護送來了溫暖

“早就把眼淚哭幹了。每天都在自責、愧疚、疲憊、煩躁和絕望中度日,感覺一塊大石頭壓在心裡,非常沉重,有時候真喘不過氣來。”2019年5月,市民張旭(化名)得知自己68歲的父親确診骨癌,看着父親病情逐步惡化,無能為力的他希望能找到讓父親無痛苦的方法。

“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家,我都能聽到父親在房間裡痛苦的呻吟聲,我經常關上燈聽着父親的聲音默默流淚。”張旭說,父親從剛開始斷斷續續出現下肢疼痛,發展成持久性疼痛。特别是化療時,父親曾說過,注射的每滴藥進入身體時,仿佛能感受到它們在體内的流動:從口腔黏膜開始,到食道,再到腸胃,身體的各個器官和部位都在破裂。

相比身體上的疼痛,更大問題在後面。張旭表示,父親癱瘓在床生活難自理時,他為了自己的尊嚴,拒絕所有人靠近。

“父親房裡的各種異味越來越重,這個時候他的脾氣變得很暴躁,不讓我們進房間。”張旭搖搖頭回憶道,由于父親不讓任何人接近他的房間,沒有人幫他翻身,下肢全都是褥瘡。

在父親臨終前的一個月,張旭曾尋求過醫生的幫助,但多數醫生都直言已無法救治。在張旭看來,這無疑是對父親下的“死亡通牒”。除了等待最後一刻的到來,張旭和家人不知道該做些什麼。

這個時候,“安甯療護”走進張旭家的生活中。

“剛剛見到張老先生的時候,他雙腿潰爛的情況非常嚴重,并且散發着惡臭,這種情況家屬一般是處理不了的。”龍田金秋專業醫療團隊資深腫瘤專家告訴早報記者,最開始幫張旭的父親處理傷口的那幾天,整個醫院走廊都是味道,所有醫務人員都很心疼。

經過一段時間的系統治療,張旭父親下肢的褥瘡逐漸好轉,也越來越願意見到自己的家人。“後來,我們跟張老先生談心才了解到,他癱瘓在床時,自己能聞到身上散發出的惡臭,加上疾病的痛苦,讓他非常易怒,他不希望自己的疾病影響到家人的正常生活,特别是不願意以‘滿身惡臭’的形象面對孩子們。”龍田金秋專業醫療團隊資深腫瘤專家說。

安甯療護“接納”了張老先生,用藥減輕痛苦,專業護理治療潰爛的皮膚,在最後的日子裡,張旭也得到陪伴父親左右的機會,算是盡孝。

“回憶起來,那種無力感恐怕隻有經曆過的人才能體會。明明父親就躺在你的眼前,一天一天消瘦下去,而我卻無能為力,隻能眼睜睜地看着。”談起那段時光,張旭對陪伴父親走過最後時光的醫務人員表示感謝,“如果沒有他們,父親不會走得這麼安詳,從進了病房,父親的情緒越變越好,不像之前一樣拒絕大家的靠近。”

“盡管父親還是走了,但父親生命最後的時光,是在我們一家人注視中度過的,他走得很安詳,我們都沒有遺憾了。”張旭說。

講述2

告别撕心裂肺的疼痛 妻子最後安詳地逝去

48歲的崔錦興前不久剛離世,同樣在安甯療護病房裡安詳走完了生命最後的時光。 3年的癌病史,将她折磨得不成人形,骨瘦如柴、眼窩深陷,就連吃止痛藥對她來說也是一場痛苦的考驗。

“她時常想跳樓自盡,但我知道她舍不得離開我。”崔錦興的丈夫說,看着妻子的日漸消瘦及病情帶來的痛苦,他的意志也難以承受,治療似乎已經無望。“杜冷丁這類止痛藥隻有住院時醫生才給開,藥店買的止痛藥幾乎不管用,以前在家裡疼得在床上打滾,我們隻能在旁邊看着,無能為力。”崔錦興的丈夫說,疼痛讓崔錦興整日哀嚎,夏天的時候盡管開着空調,還是能看到大粒大粒的汗珠從臉上不斷滑落,不到一小時,整個床單就被汗水浸濕。

“我每次都隻能在旁邊握着她的手,心疼地看着她,卻無能無力。”崔錦興的丈夫說,抱着試試看的态度,經過親朋推薦,崔錦興住進了安甯療護病房。

“到醫院的第二天早上,我妻子的疼痛就已經止住了,她那天難得地拉着我的手微笑,這是這段充滿陰霾的日子裡的第一縷陽光。”崔錦興的丈夫告訴記者,醫護人員也對他進行了心理輔導,他也認識到了,好好陪伴妻子最後的時光,是他們兩人幸福的延續。住院的4個多月時間,再也沒有撕心裂肺的嘶吼,最後,妻子在他懷裡安詳地逝去。

“在生命的終末期,很多治療對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或者延長生存期意義不大,我們也無法挽救他們的生命,但期望通過人性化服務緩解臨終病人的身心痛苦,提高患者及家屬的生活質量,使活着的人心安,将死之人了卻遺憾,做到生死兩相安。”龍田金秋專業醫療團隊資深腫瘤專家說。

延伸 >>

免受精神和病痛折磨

“這些患者的疾病,現代醫學無法治療,也就是說已經被判定病情不可逆轉,安甯療護的意義就是在他們生命的最後一程,減輕他們的痛苦。”龍田金秋專業醫療團隊資深腫瘤專家說,有一名患食道癌的老人,他很餓也很想喝水,但卻一口也咽不下去,别人吃飯的時候他隻能看着,他跟家人講得最多的話是——我餓,“在安甯療護病房裡,像這樣的患者,我們可以通過插管、打食等方法,解決他們最基本的饑餓問題,讓他們免受精神和病痛的折磨。”。

“過去想的是怎樣把病治好,延長患者的生命;現在還要思考如何能讓患者減輕痛苦,提高生存質量,最後沒有痛苦地離去。”龍田金秋專業醫療團隊資深腫瘤專家告訴記者,在生命末期,一些無謂的救治對患者沒有實質性幫助,此時應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高生命品質為主。安甯療護服務能幫助晚期癌症患者減輕身、心、靈的痛苦,提高患者及家屬的生活質量,讓患者接納生命、接納死亡的現實,安詳、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龍田金秋專業醫療團隊資深腫瘤專家坦言,“安甯療護”進入到醫院,對醫護人員的壓力也不小。“以前都是看着自己負責的病人一個個好起來,而在這裡,是不得不看着他們一個個離開,心理上的沖擊還是很大的,醫護人員同樣需要心理疏導和調整。”龍田金秋專業醫療團隊資深腫瘤專家說,從努力搶救病人,延長他們的生命,到安甯療護的理念裡,雖然經過努力救治,但還是可預知患者的離去,這是一個坎,同樣也是患者和家屬要接受的過程。

鍊接 >>

臨終關懷和安甯療護

兩個詞的意思相近,但略有區别,安甯療護是對患者的一種姑息療法,傾向于治療、鎮痛,讓病人減少痛苦,更多出現在專業醫療的範疇裡,也就是沒有治愈希望的、減輕痛苦等待命終的方式。臨終關懷更多的是人文照顧和情感撫慰,更多出現在養老機構的範疇裡。

兩個詞被形容的對象相仿,有的是惡性腫瘤晚期患者,有的是多髒器衰竭病情危重者,有的是衰老并伴有多種慢性疾病的高齡老人等,他們是目前醫學條件尚無救治希望、預計生命期在6個月以内的患者。

臨終關懷活動感悟(走近你所不知道的)2

臨終關懷護理員:守的是老人最後的尊嚴,護的是家屬被剝離的心

最後時光的守護

電影 《遺願清單》裡有這樣一句台詞:生和死,是永遠無法溝通的兩個世界。所以,由生到死的這個過程,才顯得那麼意義重大。

“時間長了,患者的一個眼神、一個表情我們都能猜個差不多,盡最大努力來滿足他們的心願最重要。”青島市北紅十字會老年護理院護理員王紅衛說,她16年來一直做“臨終關懷”區域的護理員,送走了數百名老人或重病患者。她形容自己的工作是“守護”,是生命最後一班列車的列車員,守的是患者最後的尊嚴,護的是家屬被剝離的心。

護理員王紅衛:

像哄孩子一樣有耐心

“女兒小時候發生過什麼趣事?還記得同事們的樣子嗎?”王紅衛一邊幫躺在床上的重病老人整理被褥,一邊輕聲地提問。老人躺在床上不能動,但眼睛會眨一下,回應王紅衛的提問。王紅衛說,這是他們“臨終關懷”中最常用的“人生回顧療法”,用回憶幸福去止痛。

12月25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廣昌路上的青島市北紅十字會老年護理院二樓,這個區域住着30多名重病老人,他們的病情各不相同,但即将面臨的結果相似,都已經上了“生命最後一列班車”。青島市北紅十字會老年護理院院長劉鋒介紹,作為青島市最早開展“臨終關懷”的養老機構之一,16年來,這裡的護理員以及紅十字志願者們迎來送往,讓數百名老人“體面”地離開,也安慰了數百名家屬脆弱的心。

臨終關懷活動感悟(走近你所不知道的)3

護理員王紅衛在床前陪一名老人聊天。

上午9點,柔和的陽光透過玻璃窗灑進房間,89歲的盧阿姨穿着淡粉色的羊毛衫,安靜地躺在病床上。“王阿姨,今天感覺還好嗎?”王紅衛微笑着俯身問候。盧阿姨躺在床上,幾乎說不出話來,但還是用眼神努力做出回應。“我幫您翻翻身,咱們換個舒服的姿勢。”王紅衛輕柔地将盧阿姨翻動身體。

11點半是午飯時間,走到劉阿姨房間門口,王紅衛把飯菜放下,握住劉阿姨的手,在她耳畔用崇拜式的口吻說:“您今天精神頭真好!親親您的臉。”在親吻完躺在懷裡的劉阿姨,劉阿姨用眼神示意,王紅衛把自己的側臉貼過去,劉阿姨也輕輕地送上一個吻。“最開始每次給劉阿姨喂飯都很困難,她會把頭扭到一邊,有時候還會吐出來。時間久了,我們就了解劉阿姨的‘小脾氣’,每次給劉阿姨喂飯的時候,都會握握她的手,親親她的臉頰,她再回親一個,這一套吃飯前的固定流程才算結束。”王紅衛笑盈盈地告訴記者。

“不能自己進食的老人需要鼻飼,用粗針管将磨碎的流質午飯打到胃裡,因為每名患者的胃容量和接受能力不同,飯量和稀薄程度也不一樣。”王紅衛告訴記者,而部分能自己吞咽的老人則需要在打碎了的較稠的飯的基礎上,一勺一勺地送到口中。

病人進入瀕死階段時,不可避免地會經曆一連串的情緒反應。王紅衛告訴記者,“這個時候,我們要多一些耐心,認真讀懂他們的一個眼神、一聲歎息,像對待小孩子似的,邊哄邊感受,往往會得到不一樣的反饋。”

“我們的工作就是照顧重症老人的吃喝拉撒,每天幫他們擦拭一遍手、臉、腳,每周洗一次澡。”說起為什麼選擇這份工作,王紅衛說,她最初是因為家裡老人需要照顧,來學習護理技術的,送走了家裡老人後,她也就留下來了,因為她覺得這份工作很神聖,老人們需要照顧。

“忙着的時候顧不上身體的感覺,一下班回到家以後,歇過來就覺着腿也疼腰也疼。”王紅衛說,不過比辛苦和勞累更讓她感慨的是,“誰家有個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都會不容易,幹活的時候看到老人露出笑模樣,心裡比什麼都高興。”

“最緊張的就是,一上班看到熟悉的床位空着,心就被揪着了。”王紅衛說,得知老人轉院了或者調換房間了,突然就松了口氣。盡管王紅衛算是青島市最早一批的臨終關懷護理員,但她内心每次還會随着患者病情的變化而感到開心或難過。“我經常和家人說,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這是我工作16年來最大的感觸。”王紅衛說。

護理員郝貴霞:

最好的關懷就是陪伴

“這名老人已經在這裡住了半年。起初,家屬将老人送來時,老人患有褥瘡,渾身上下大大小小的褥瘡加起來多達30多個。經過我們醫護人員細緻換藥、定時翻身、增加營養等一系列精心照護,老人的褥瘡徹底好了,家屬也非常感激。”護理員郝貴霞是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已經在市北紅十字會老年護理院工作3年,也是這家護理院年紀最小的護理員。她告訴記者,最欣慰的是很多患病老人的子女和老伴經常也來看望老人,幫老人擦洗、陪老人說話,讓老人享受親人的溫情。

記者跟随郝貴霞幫老人翻身,卻沒翻動,“這些老人年紀大了,身體比較僵硬,所以就特别沉。”郝貴霞告訴記者,他們會每兩小時給老人翻一次身,早餐和午餐、午餐和晚餐之間還要加水果或者營養粉,中間還要不時幫着老人換尿布,龐大的工作量讓護理員一上班就跟上了發條一樣,一刻不停,其他的理發、刮胡子等工作也都随時要幹。

郝貴霞告訴記者,作為一名95後,當初選擇學習這個專業,是想能夠更好地照顧身體不太好的爺爺,“在這裡工作3年多,讓我愈發堅定繼續留在這個行業的信念。我希望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幫助這些飽受痛苦的爺爺奶奶更‘優雅’地離開。”

“工作中,一次次面對生命的結束,最開始很難接受,後來護理院的前輩們經常開導我。”郝貴霞說,2018年剛剛工作的第一年,她在三樓病區負責護理幽默風趣的96歲的吳奶奶。“我每次去她的病房,她都很親切地跟我說,‘吃飯了嗎?我剛吃了好吃的小餅幹,給你留了幾塊,快來嘗嘗!’‘累不累,快來坐坐休息下。’”郝貴霞回憶起跟吳奶奶的互動,嘴角不經意微微揚起。

不久,吳奶奶病情惡化被轉到二樓病房。“後來,我也轉到二樓的病區,再次見到了原來笑意盈盈的吳奶奶,但她的精神頭遠不如從前,看到我還是會微笑,但我能感到她很吃力。”郝貴霞眼裡的光逐漸暗淡下來,之後不到半年時間的一個清晨,她按慣例走到吳奶奶病房前向裡望了望,但眼前平整潔淨的病床讓她慌了神。“吳奶奶呢?”她小跑到夜班護理員身邊問道。“昨天晚上‘走’了。”簡簡單單6個字,郝貴霞的淚水已經充滿眼眶。夜班護理員拍了拍她的背安慰道:“老人淩晨離世的,走得很安詳很平靜。”

“沒見到吳奶奶最後一面,到現在也感覺挺遺憾的。”郝貴霞擦了擦眼角的淚水繼續說,“吳奶奶對我很好,把我當自己的小孫女看。不過,得知她走得很安詳,我也就安心了,隻是每每回憶起吳奶奶,都會很想念她。”

郝貴霞說,“人在臨終前的關懷很重要,除了減輕肉體的痛苦,還要讓心靈平穩度過,生命結束時,最好的關懷就是陪伴,這是給生命最後的安詳。”

延伸 >>

把悲傷情緒默默隐藏 積極面對病人和家屬

“在最後的時間裡,人最樸實的願望就會展現出來,或者是想見某個人,或是想吃某樣東西,或是撐到某個特殊的日子,而我們會幫患者約到想見的人,或是給患者提前過生日、提前過年,最大限度地滿足他們,盡量讓他們沒有遺憾。”王紅衛說。

記者看到,護理員不管是面對前來詢問的家屬,還是病房裡的患者,永遠都是積極向上的樣子。“我們在患者和家屬面前都要表現出來‘向上走’的樣子,盡管我們照顧他們這麼長時間感情已經很深了,當有人離開時心裡會很壓抑,但我們怕影響病房裡的其他老人,所以都是默默把情緒隐藏起來。”王紅衛說。

陪着家屬流淚,是護理員都經曆過的事。郝貴霞說,她最受不了的就是病人走了,家屬還對她說“感謝”。

“最後老人離開後,我們也會幫家屬聯系各種後事的處理。”劉鋒說,為老人和家屬身心“止痛”,是他們工作的全部。

青島确定35家單位為安甯療護試點基地

最後一程的溫暖

每一名終末期老人或患者或許都要面對這樣的選擇——當到達生命最後的驿站時,将如何自處,需要人們給他們怎樣的幫助?每一個家庭或許都要面對這樣的選擇——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是希望親人在重症監護室裡度過,還是在舒緩的病房安靜走完人生最後的一程?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安甯療護是對沒有治愈希望的患者所進行的積極的照顧,對疼痛及其他症狀的控制是為了盡可能提升患者和家屬的生活品質。 2020年,青島市被确定為首批山東省安甯療護試點城市,本着“鼓勵參與,多點探索”的原則,青島市衛健委日前确定并公布了35家單位為安甯療護試點基地,通過試點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探索促進安甯療護發展的工作機制和方式方法,總結提煉、完善規範,為全市安甯療護工作提供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臨終關懷活動感悟(走近你所不知道的)4

全市設35家安甯療護試點基地

安甯療護又稱安甯和緩醫療、姑息療法,是從現代醫學無法治愈疾病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它不僅要減輕病人的痛苦,還應該給病人的心靈帶來安慰,這也意味着放棄無意義的治療和急救,讓病人在最低痛苦的情況下走完生命中的最後一程。

青島聖德腦血管病醫院作為青島市首批安甯療護試點基地之一,于2014年10月開設安甯療護病房,成立了安甯療護科,通過對臨終病人病情進行評估,遵循整體護理、加強心理治療和人道主義三大原則,為臨終病人予以專業治療和全面的身心照料,包括身體、心理的照護,幫助患者獲得身體上的舒适和内心的平靜,幫助家屬更積極地參與到患者的照護中,處理患者及家屬對于死亡和離别的負面情緒,做好面對死亡的準備,讓生命帶着尊嚴和幸福謝幕,每年有100餘名老人在醫院的照護下離開。

目前,全市開展安甯療護服務的醫養結合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街衛生院)35家、開放床位392張,其中二級及以上醫院開設臨床關懷(安甯療護)科或在腫瘤科等相關科室開展安甯療護服務的機構14家、開放床位179張。為疾病終末期或老年患者提供身體、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護和人文關懷服務,幫助其舒适、安詳、有尊嚴地離世,是每位安甯療護工作者和安甯療護團隊努力探索、解決的問題。

青島市鼓勵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參與安甯療護服務,積極開展以安甯療護為主要内容的公益服務,将安甯療護理念傳播納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中,将生命教育納入中小學校健康課程。

你所不知道的“臨終關懷”

青島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院海泊路院區緻力于腫瘤中晚期綜合治療20餘年,在中晚期腫瘤姑息減症止痛、胸腹腔積液、心包積液置管引流并局部化療、鞘内化療、骨穿等處理方面具有豐富的治療經驗,熟練掌握各種腫瘤的化療、放療、介入治療、生物免疫治療、内分泌治療、分子靶向藥物治療、中醫藥治療、免疫扶正、最佳支持治療等,形成了科學循證而規範的診療體系。同時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針灸止痛治療,尤其對于無法進食、消瘦體弱的腫瘤中晚期患者具有良好的舒緩治療效果。

青島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院海泊路院區作為青島市安甯療護技術指導中心,打造規範治療+安甯療護特色的發展模式,設立安甯療護中心,床位25張,為患者提供溫暖、人文的就醫體驗,一年來有近20人選擇用安甯療護的方式度過最後的時光。病房設置完全按照安甯療護人文要求打造,環境優雅整潔溫馨,精心設計文化背景牆,設置專門的醫護人員與患者及家屬談話區域、患者及家屬的活動交流區,增加患者與醫護人員、患者與家屬之間的溝通體驗,充分體現了人文關懷特色。

“我們将死亡看作正常的過程,不促進也不延遲死亡。對于有治療意義的病患,通過積極治療,減輕症狀或者争取康複;對無法治愈的病人采取姑息療法,對症治療和心理輔導,減少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對于當姑息治療也無法獲益的臨終患者,通過安甯療護讓患者減輕痛苦,舒緩症狀,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旅程,平靜地向人生告别。”青島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院海泊路院區安甯療護技術指導中心主任韓靈敏說。

剛過60歲的張阿姨不幸罹患胰腺癌并進入終末期,她對自己的病情也清晰了解,并向家屬和醫生表達了“想安靜地走”的意願。張阿姨曾是一名舞蹈老師,醫護人員常常來看她,握着她的手贊美她,陪她聊天,告訴她死亡并不可怕,隻是開啟新的旅程。醫務人員多次跟張阿姨和家屬溝通,詳細講述病情,病人和家屬也清楚了解将要面對的一切。兩個月後,她安靜地走了。

“走好生命最後一程,其實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很多人對臨終關懷有一定程度的誤解,有人認為僅僅是心靈雞湯,或者認為僅限于相關人員對病患進行的安慰或鼓勵。其實,很多病人在接近去世的時候,生理上是非常痛苦的,有人形容像龜脫殼一樣。”韓靈敏說,選擇安甯療護的患者,醫生會對病人采取對症治療,比如憋悶痛苦喘息的病人一般會采用鎮靜類藥物,使患者避免憋悶帶來的劇烈痛苦,讓病人在平靜中安然離世;癌症晚期患者的各種窒息之痛則會按規範量化評估調節強阿片類藥物鎮痛,又避免了傳統打止痛針的不良反應。一樣的走,但痛苦會減少很多,于病人于家屬都是一種釋然和寬慰。

鍊接 >>

理性面對生命終結

生也自然,死也自然。中國人很注重祈福,常常祝願“五福臨門”,而“五福”的最後一福就是善終。可見,沒有痛苦煎熬、安心平靜而有尊嚴的生命終結是大家共同的期盼。當然,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生命無常,誰都不知道死亡何時何地将以何種方式來臨。

受種種道德輿論困境影響,目前很多家庭很難共同面對并坦率談論死亡。要破解這一“困境”,有的老人和終末期病友在健康或意識清楚時簽署生前預囑,明确表示在不可治愈的傷病末期或臨終時,要或者不要哪種醫療護理;有的人通過參加安甯療護志願活動,在帶給終末期病友溫暖的同時,也體悟到在人生“最後一公裡”減輕痛苦,傳遞愛心,呵護陪伴從而“善終”的價值。

對生命的尊重,表現在尊重病人臨終前的意願和需求上,安甯療護可以協助家人提供生命終末期最大的尊重。2017年10月27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開展安甯療護試點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安甯療護是指為疾病終末期或老年患者在臨終前通過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狀、提供身體、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關懷服務,以提高生命質量、幫助患者舒适、安詳、有尊嚴地離去。

記者從市衛健委了解到,青島市是老齡化發展速度快、基數大、程度高、高齡化态勢突出的城市之一,截至2020年底,全市60歲及以上戶籍和常住老年人口分别為191.7萬和204.3萬,分别占戶籍和常住總人口的22.91%和20.28%。據推算,青島市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約30萬人左右,老年人是醫療服務利用的高頻次人群,患病率是總人口平均水平的4倍,患有一種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達75%。老年人對于醫療保健、康複護理等服務的剛性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患有惡性腫瘤、阿爾茨海默病等不可治愈疾病的老年人逐漸增多,對安甯療護服務的需求日益迫切。青島市也在積極構建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養老機構、社區和居家相銜接的安甯療護服務體系。(觀海新聞/青島早報首席記者 孫啟孟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徐小欽 通訊員 宋茜茜 肖海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