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不要被剛開始的高考題迷惑雙眼,隻是想借它說明白這個道理。
剛看到有學生問這句話:
They represent the earth coming back to life and best wishes for new beginnings.
這個材料來自 2020 高考的全國二卷。我讓他先說下自己的理解。他翻譯的是:
它們代表着土地帶回生命和對于新開始的最好的希望。
基本意思正确。但這麼翻出來讀中文都是磕磕絆絆,“土地帶回生命”這麼翻太直了,和“大地複蘇”差距太大。
雖然這個句子意思很簡單,但這麼直給的翻其實就是沒有完全理解。很自然他就看不出句子結構,沒法理解 the earth coming back to life 這個動名詞的複合結構,也就是 the earth is coming back to life 作 represent 的賓語。
這麼講看起來還是有些複雜。其實做對這個也根本沒必要知道這麼細。隻要能看出來 the earth 和 best wishes 是并列(賓語)結構就可以,然後就是知道 the earth 和 come back to life 的關系,“大地複蘇”是主動的,用−ing 動名詞表主動。這是個非謂語動詞的考點。
如果翻譯成“它們代表大地複蘇和對新開端的美好祝福”,從理解上就簡單很多。我覺得更好一點的翻譯是:“它們代表春回大地,萬象更新。”
所以理解英文最大的基礎是中文基礎。像這個句子對許多同學很簡單就是他們的中文閱讀基礎有。英文和中文本身都是語言,詞、句、段、篇章的理解上大部分是共通的。對絕大多數同學來說,我們用母語輔助思考句子結構也肯定是更便捷,對做題效率也更高。
任何一個學科,幾乎所有的文本學習,我們都沒有辦法避開閱讀能力。你仔細回想一下,數學老師講題的時候,最關鍵的步驟是「讀題」,用你能聽懂的最簡單的數學語言把題給翻出來。翻出來這道題也就結束了。我在講史地政時,方法論也是這種。如果講題的人真的足夠理解題目,他一定是能夠翻到最最底層的學科語言那一步。所以幾乎不存在什麼自己會而講不清楚的情況,除非極少數人确實不會表達。
于是有個非常高效的學習方法,就是自己制造反饋。比方有許多學生問題的時候,通常說的很簡單,這時候完全不知道這道題他具體問題在哪裡,通常我都會讓他自己先把這道題的問題描述清楚,就像上一道題一樣,他一翻譯基本就能斷定是哪裡卡殼。
所以當我們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其實是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嘗試第一步是把問題描述清楚,描述的越清越好,不斷拆解的過程其實就是解決的過程,許多問題自己努力說清楚之後,大部分也就迎刃而解。
為更好的說明這個過程,舉個例子。我父親年輕時通過自學,成為修摩托車高手,九十年代初還專門經營過修理店。他自學的過程就是把摩托車全部拆碎,把每一部分搞明白,然後再組裝起來。這個過程就是學習摩托車語言。剛開始遇到問題時,就是一個字:拆。拆着拆着就發現問題,拆多了,後來就有經驗提前判斷問題。
于是,我這裡講的閱讀能力,更精确的描述是問題的拆解能力。這能力自然需要積累和練習,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識這樣做,哪裡不會就拆哪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