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做科研或者想發SCI的朋友可能都經曆過這些問題:
SCI、SSCI、ESCI有什麼區别,是什麼關系?
都說SCI文章質量高,那如何才能查到SCI文章?
本以為投稿了一個SCI期刊,投完才發現早被踢了?
基于此,給大家介紹一種新的文獻檢索數據庫:Web of Science(簡稱WOS),它打破了原有的文獻檢索方式(從主題檢索主題詞出發查文獻,如pubmed),轉而從一篇文章出發進行文獻搜索。
在理解Web of Science的優勢之前,我們先來看下這幾個概念:
Citing article引證文獻:來源文獻,追着引證文獻查,越查越新;
Cited article參考文獻:被引用文獻,追着參考文獻查,越查越舊;
Related records相關記錄:追着相關記錄查,越查越深;
Self-citation自引:作者引用自己發表的文章叫作者自引;同一期刊的文獻相互引用是期刊自引。
作為一個引文數據庫,Web of Science除了可以進行常規字段檢索外,還可對已收錄文獻的參考文獻進行加工,分析文章間的引證關系,再進行聚類。
WOS核心引文庫包括SCI,SSCI,A&HCI,數據每周更新。
核心引文庫收錄的是世界範圍内經過嚴格遴選(專家評估、計量指标(被引頻次))的學術期刊,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SCI發表目标期刊”。具體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現在一般将SCI視為SCIE,SCIE是SCI擴展版,空間相較于核心版進行了擴大,質量上兩者基本相同。
在中稿率方面,相較于SCIE,SSCI、A&HCI,ESCI不用經過那麼嚴格的遴選,所以選擇ESCI也更容易投中。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啦,你了解了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