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雲南省特教學校

雲南省特教學校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6 12:25:47

9月13日,曹德馨将前往北京一小學開始為期三個月的實習,在這次實習中,他将專注于了解有學習障礙的小學生。

曹德馨是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特殊教育專業的一名大四學生。從踏入特殊教育的大門,到即将離開北京目前唯一一個承擔基礎特殊教育師資培養的大學,曹德馨内心日益堅定:每個有特殊需求的孩子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當你真真正正地了解他們之後,就會發自内心地覺得,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自1991年設立開始,特教系平均每年為北京市培養約40名特教老師,至今已培養千餘人,他們遍布北京市的特殊教育學校和接收随班就讀學生的普通學校。

北京市特殊教育研究指導中心主任孫穎表示,北京基礎教育階段共19所特教學校,“特教學校的專業老師80%來自聯大特教學院特教系。這裡肩負着為首都基礎教育培養特殊教育人才的重任,可以說是北京特教培養的‘搖籃’。”

雲南省特教學校(北京聯大特教學院)1

北京聯合大學特教學院的畢業生進入普通學校,為有特殊需求的學生提供支持。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課程設置始于情感、成于專業

特殊教育導論、行為矯正、自閉症兒童教育、教育心理學、兒童心理學……時隔17年,該校2005屆畢業生、北京市石景山區培智學校校長張潔依然記得大學期間的部分課程,正是這一門門課程,讓張潔和特教系的學生們逐漸掌握一名特教老師的所有技能。

特教專業負責人劉頌告訴記者,根據教育部的規定,針對師範生有必開的課程,比如心理學、教育學等等,同時針對特殊教育領域,在課程設置上有很多專業課程,其中最基礎的課程就是《特殊教育導論》。

“這門課通俗來說就是告訴學生特殊教育專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講述特殊教育基礎概念、特教曆史、國内外的特教制度和體系、特殊學生的類型等。”劉頌表示,這門課可以為學生認識人類的多樣性從而尊重和接納特殊學生打下很好的情感基礎,“我們不是單純進行知識講授,我們更傾向于學生能有對特殊教育的情感認同,然後喚起學生的特殊教育使命感,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内,最大限度地幫助這群特殊學生,看到他們的價值,幫助他們最大可能發展。”

打下情感基礎的同時,更多的專業課程為學生夯實基礎。

心理學、教育學、特殊教育導論、特殊兒童診斷與評估、特殊兒童早期幹預、随班就讀兒童教育、情緒行為障礙兒童教育、孤獨症兒童教育、智力障礙兒童教育、個别化教育計劃、行為改變技術、運動治療、遊戲治療……在聯大特殊教育學院公布的2022年特殊教育(師範)專業的介紹上,大學四年開設的專業課程非常豐富。

劉頌表示,學生在校期間,前兩年以通識類課程為主,第三年開始專業類課程不斷增多,第四年校内課程減少,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進行教育實踐。

與此同時,特教系也在不斷探索“課程思政”,聚焦特殊教育師範生的特教情懷和專業情懷,從大一到大四螺旋遞進開展專業教育活動内容,專業教師、輔導員、校外專家形成多方合力共同育人,初步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框架。

作為為北京市培養特殊教育師資的主責高校,北京聯大特教學院特教系的課程設置也随着北京特教事業的發展不斷豐富。

北京是全國最早推進融合教育的地方,早在1997年就試點在普通學校建設資源教室。此後,2013年,北京在全國率先出台了《北京市中小學融合教育行動計劃》,越來越多的普通中小學校對特殊學生打開了大門。這也意味着,普通學校對特教師資的需求越來越多。

“這也要求學校在培養特教師資方面做調整,回應社會的需求,老師不僅要有特殊教育專業知識,還要有一定的學科教學能力。”孫穎說到,北京聯大此前多為特教學校培養師資,而今則必須不斷調整。

“我們的學生到普通學校之後要提供特殊教育方面的支持,比如給特殊學生個别化輔導,比如給随班就讀學生所在班的班主任老師,給予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支持。”劉頌介紹,在此背景下,特教系不斷優化課程,增加适應融合教育的新内容;在實習環節增加學生在普通學校實習的機會。

劉頌告訴記者,畢業生進入普通學校工作,既有承擔随班就讀教學工作的,又有兼職或專職擔任資源教師的,“我們的畢業生進入普通班級,班裡如果有特殊孩子,我們的畢業生可以理解孩子并給予孩子特教專業知識支持,可以說,我們畢業生所教的班級是具有人文關懷的。”

言傳身教,讓學生在指導中獲得知識

初秋的北京天空湛藍,坐落于南二環路玉蜓橋畔的北京聯大特殊教育學院迎來了特教系2022級學生。四年後,他們或許将成為北京中小學校的一名特教老師。

從初入校園的新生,到走上講台的特教老師,這其中離不開北京聯大老師們課堂内外的言傳身教。

曹德馨還記得特教系教授王梅在《孤獨症兒童教育》中講授個别化教育計劃的場景。個别化教育計劃是指為接受特殊教育的每一位殘疾學生而制定的适應其個人發展需要的教育方案,内容包括學生達到的教育水平的說明,能達到的短期目标和年終目标以及以一年為周期的評估目标、評估辦法及評估日程表等等。

當時正處于大三上學期見習期的學生們被老師要求,找到一名特殊學生,認真觀察記錄,并為其制定個别化教育計劃。

“我記得這門課是周二,周三就是要去學校見習的日子。”曹德馨找到了一名孤獨症女生,“主要是有一些情緒不良的問題,言語發育上有些遲緩,發音也比較單一,能認識的字詞和能說出來的字詞比較少。”

制定個别化教育計劃後,曹德馨還要跟進課程實施的效果、觀察是否達到預期目标。“後來發現我們因為沒有真的帶過特殊學生,不了解學生能力的發展速度應該是什麼樣的,總是達不到預定的目标。”

曹德馨和同學們的“疑惑”在王梅老師的課堂上得到了解答:孤獨症兒童的特點是個體差異比較大,在學習上會比普通學生慢一些,在制定教育短期目标時不能急于求成,為了看到效果而将目标定得太高,這樣會失去目标制定的意義。

“基本上每周都會跟老師彙報,然後王梅老師就給我們每個人分析指導,共性問題會在課堂上集中講。”在曹德馨看來,“理論 實踐”和“手把手”的教授方式,讓自己慢慢具備了專業的技能,“王老師真的超級認真負責,特别用心。我在理論方面其實學得不太好,但王老師從來不會因為我學得不好或者對理論不感興趣,就不管我,而是每一次都督促我學習。”

用心育人的王梅老師、講課風趣幽默的劉全禮老師、認真負責的張旭老師……曹德馨喜歡的教師名單可以列出一長串。

專業教師在第一課堂為學生帶來專業知識之外,特教系也在努力打造“第二課堂”, 如安排學生前去小學對學習困難學生開展陪伴閱讀、聘請退休的資深教師或專家進校指導。

“比如我們培養的特教師資無論進入特殊學校還是普通學校,針對說課、講課、闆書等教師基本教學能力,我們都會請一線的資深教師進校為學生們講解。”劉頌告訴記者,學生進校實習時也會專門聘請指導老師“帶徒弟”,在實際工作中給予更多指導。

從大一到大四,“全過程”實踐讓學生走入一線

曹德馨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走進特殊教育學校的場景:上課時,自己坐在教室後排,觀察并記錄學生的狀況,沒想到學生在課堂上突然站起來大喊大叫。

彼時,對特教老師應該如何處理這種情況,曹德馨還沒有明确的認識,他的心裡一陣慌亂,“情緒激動的時候,這些特殊的學生可能會有一些過激行為。等我當老師的時候,不會有這樣的學生打我吧。”

這樣的擔憂在一次又一次的見習中逐漸淡化了。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把日常課本中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和一線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将其鍛造成優秀的特教老師,聯大實行“全過程”的人才培養模式,從大一至大四,幾乎每學期都有一定的實踐課時安排,讓學生走進特殊教育學校或者普通學校實踐。

大一專注于教師的書寫技能培養,鍛煉基本功;大二開始進入學校進行教育見習,普通學校與特殊學校每學期1-2周或者分散為整個學期裡每周一天;大四上學期要在學校進行為期12周的實習……

“作為未來的特教老師,學生們必須在大學期間能持續不斷地接觸一線實踐,包括我們的畢業論文也要求必須面向實踐中的真實問題進行。”劉頌說,相關的實踐都有課時和學分的要求,屬于必修課,“修滿學分才能畢業。有時候是分散見習,有時候是集中見習,這樣的設計一直在延續。”

曹德馨已記不清自己過去三年已經有過多少次進校的經曆,但他知道,學校在安排每一次實習時的側重點都不同。

“最開始我們是不能接觸學生的,隻是在老師講課的時候坐在後面觀察學生。”曹德馨告訴記者,此後實習中,他和同學們還為特殊兒童制定過個别教學計劃、制定教案、撰寫聽課記錄、為孩子正式講課等等,“這次要去的學校是一個普通學校,我們關注的重點主要是有學習障礙的孩子。”

在曹德馨看來,正是這些一線實踐讓自己越來越了解這群特殊的孩子,“比如孤獨症兒童,個體差異很大,現在看到孤獨症的孩子,我大體能知道是哪一種類型、估摸出孩子的能力水平,這些在課堂上是學不到的,對我的幫助很大。”

雲南省特教學校(北京聯大特教學院)2

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特教系聘任校外實踐教學導師。受訪者供圖

殘健融合,浸潤式引導學生投身特教事業

時隔多年,張潔依舊對在特教學院求學的時光印象深刻。

自2005年畢業至今,張潔始終在特殊教育領域默默堅持,并從一名普通的特教老師走到了管理崗位,成為石景山區培智學校校長。在張潔看來,“聯大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大學,一直堅持的是殘健融合的環境。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受到學校老師的影響,學生們才更容易和特殊學生融合、共同成長。”

張潔還記得初到學校時的不适應,在很安靜的場所時,會有聽障學生邊打手語邊發出一些聲音,“确實是需要一個适應的過程,但就是在這個适應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以後作為特教老師,也能更公平地對待每一個特殊的孩子。”

曹德馨也十分感慨,“我覺得他們在生活上有時候會遇到困難,比如視障生剛進來的時候找不到洗手池或者衛生間的位置,那我們就多提供幫助。但他們同樣也會給我們幫助。”

習慣了在北京聯大特教學院的生活,也習慣了老師們對待身邊特殊學生的态度,曹德馨覺得,自己在接觸特殊學生時,包容度會更高,對人對事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可能還是殘健融合的校園環境、老師們的教導,改變了我。”

雲南省特教學校(北京聯大特教學院)3

2019年5月17日,北京聯合大學特教學院報告廳,特教專業的學生用分享叙事情景劇、展示叙事音樂劇等方式分享自己對特殊兒童的感受。受訪者供圖

“保證每一名孩子受教育的權利。”這是特教老師們在教育未來的特教老師時,反複提及的一句話,也是每一名特教老師的使命。

“我們培養的老師,他們未來要教的學生可能簡單的計算或者識字,都需要重複很多遍。可能特教老師付出了各種努力,但是看不到孩子的顯著進步,甚至孩子的行為有時還會倒退。這對特教老師的自我效能感提出了很大的挑戰;這需要特教教師更加主動去學習、思考和調整教育教學,如何給予特殊學生更具有針對性的腳手架和支持,從孩子的點滴進步中獲得特教教師的專業成長。”劉頌曾說到這樣一個現實挑戰。

這也意味着,對學生們而言,保有對特教的熱愛方能在面臨這些挑戰時堅持前行。值得慶幸的是,學生們在校期間就已種下熱愛特教事業的種子,并義無反顧地走上特殊教育的道路。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編輯 缪晨霞 校對 陳荻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